纪录片蓝色防线中国维和部队的真实面貌
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没有艺术,也没有夸张
海报上,《蓝色防线》的片名上方,写着十四个字——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什么意思?它,并不是由艺术家的想象,所虚构出来的故事。它,是摄影机记录下来的,一段完全真实的历史。
说白了,它是纪录片。却有着强烈的电影感。体现在哪?年,非洲,南苏丹。由于总统和副总统关系决裂,整个国家陷入了内战。
电影开场,剪辑了一连串西方新闻片段,令人感觉仿佛在看好莱坞大片。
道路、水电、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人民饱受战乱、饥饿和疾病的折磨。自年独立以来,南苏丹始终处于水深火热的动乱局势中。
近万无辜的平民水深火热,亟需人道主义援助。于是故事的主角登场了:中国维和部队,奔赴前线。
进入维和任务区就相当于进入战场,战乱国家危险不言而喻,那些直面生死的考验,演习场永远模拟不出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战士们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营地哨位很高,战士们可以看到难民营的民众日常生活的画面。连绵无际的白色帐篷,早起半眯着眼刷牙的大哥,晾衣服的妇女,聚在一起说笑打闹的小朋友,落霞很美,下雨天很宁静。
这样的日子很可贵,尤其是在天天枪响的国家更可贵。之所以有这样的可贵日子,正是因为一道蓝色防线在战乱国度为万千难民圈出了一方安宁之地。
战乱的画面来得很突然,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枪火,在夜色中,像烧红的流星一样。维和战士把装甲车堵在难民营边界缺口处,防止武装分子把战火烧进难民营。
作为中国首部战地纪录片,《蓝色防线》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年轻的维和战士视角切入,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段震撼人心的往事。
一幅幅残酷的战争画面还原了维和任务背后年轻军人的克制、忍耐和牺牲。他们恪守着最严格的交战规则,在战争和死亡阴影笼罩下的南苏丹为身后数万难民筑起一道蓝色防线。
该片子全片使用南苏丹维和战士自己的DV或手机拍摄的画面,再加上好莱坞的前因后果的顺序叙事模式,看起来十分精彩和富有层次条理感,而不是一般的纪录剪辑拼凑片。
君不见该片子的前半部分事实上就是一部第三世界中的南苏丹的苦难史。故事的前因一开始就在纪录片中呈现了,虽然南苏丹是最世界上年轻的国家,但他们内部矛盾是非常尖锐的。
整体来看,蓝色防线它的画面粗糙,时而噪点大、着实称不上美感二字。它一点也不热血,琐碎地记录着维和的日常,在情感的收与放间选择了克制,但不妨碍你为他们感动,为维和任务的举步维艰无奈,体会战区人民的苦难。
而这里面的军人如此的生动,出征前对战场充满向往,营地里的苦中作乐,用笨拙的英语向当地人民释出善意。
在这个影片中,我看到了现实的另一角。这里没有奶茶和电影,没有车水马龙和灿烂霓虹。这里有哨站的士兵因为穿防弹衣而满山痱子,有难民营的孩子因为蚊虫叮咬满是脓包,有难民营内的敌对两族的械斗,也有军民一起载歌载舞。
看着脆弱的生命被冰冷的机械无情地打倒在地,死神对任何人都毫无怜悯。可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天真烂漫的笑容。这个影片并不长,但是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终究不过是生活在象牙塔里,可以用幸福来定义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