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中提到的象笏,是做什么用的彰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图片来源网络

文中曾提到大母来看望归有光,走后又返回,并拿着象笏,对归有光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表现了祖母对归有光的仕途的极大的期望。

那么象笏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又代表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

象笏在古代是官员的品级高低的象征,是臣子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

象笏一词中,象指的是象牙,说的是笏的材质。象笏就是象牙做的笏板。

笏板很多种材质,有玉做的,有象牙做的,有竹子做的。

笏板的历史比较久远,从春秋之前就开始使用,中间一直有延续,直到清代才废弃不用。

图片来源网络

笏板的主要作用主要是防止遗忘。

《礼记·玉藻》:“史进象笏,书思对命。”郑玄注:“书之於笏,为失忘也。”意思就是把内容书写在笏上,就是为了不要忘记。

《释名》中也有同样的解释,“笏,忽也,备忽忘也。”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使用笏开始有等级大小高低之分。

唐代,五品以上拿象笏,六品一下拿竹笏。明代,五品以上执象笏。五品一下需要笏。

从这可以看出,归有光的先祖的官职还不低呢。

图片来源网络

有趣的是,古代官员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但公务繁忙的官员则允许用几个,几个拿不下,就备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因为多了,则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唐代的张九龄为相时,因为年老体弱,就是从他开始使用随从背笏囊,没想到后来竟成时尚,官员纷纷仿效,以显示公务繁忙。而帮他背笏囊的随从,就有些像当代官员的秘书了。

另外笏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作用,那就是用笏遮挡住官员的脸,使官员不敢直视皇帝,彰显皇帝的龙威。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之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