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见过保存200多年还

前天在百度AAP推出的#百家文澜:博物馆探秘#活动上看到一篇写翡翠白菜的文章,看完感觉耳目一新。印象中除了在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象牙白菜之外,就是市场上卖的翡翠白菜和玉白菜了,它们的价值肯定不能和博物馆馆藏的文物相提并论,看了那篇文章让人大开眼界,真不知道博物馆里还真有馆藏的翡翠白菜。看完天津博物馆的翡翠白菜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如果不介绍下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象牙萝卜白菜真有点过意不去。象牙白菜和象牙萝卜曾被称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院里还专门为它们定制展览展示柜。与翡翠白菜和翠玉白菜相同的是象牙萝卜白菜上面也各有一只蝈蝈,它们造型饱满逼真,趴在萝卜白菜上贪婪地吸取汁水,还有那白菜上的瓢虫和野花雕刻的惟妙惟肖,不知道的第一时间还真有把它赶走的冲动。最早听说象牙萝卜白菜大概在5年前,当时刚从事物馆相关产品的工作。听一个同事说河南博物院有一对象牙的萝卜、白菜,是他们的镇馆之宝,那时对文物和镇馆之宝还没有什么概念。据他描述象牙白菜和萝卜不论造型还是颜色不仔细看跟真的一样,还有上面点缀的花朵和的蝈蝈跟真的一样,特别是白菜根那种颜色的象牙世上难找第二个。从此我便对河南博物院的白菜萝卜有了兴趣。由于工作关系后来去了几次河南博物院,忙完工作抽空特地欣赏了这对白菜萝卜。不知道是灯光的原因还是自己对文物了解的不够,看了几次感觉平平淡淡的,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给我的冲击力不大。从事过博物馆相关行业的人都知道,平凡之中见伟大。很多国家级文物出土的时候颜色并不光鲜,甚至土的掉渣,但它们在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上乃是无价之宝。很多陶器、青铜器颜色并不光鲜,把它们从展柜中拿出来摆在杂物当中,不懂行的如果不提醒很容易把它们当作垃圾给丢了。几年的博物馆相关的工作经验,让我慢慢地明白一个道理,看文物也像看人一样,不要光看华丽的外表,同时也要看文物的内涵。比如青铜器,年代久远的表面颜色基本上都是灰色,有时候表面还粘有泥土,很多仿制品为了做得像还特意埋在土里腐蚀、做旧。曾见到一个文玩师傅专门做仿制品,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做了大概有二三十年,专业和技艺已经如火纯情了,但他的仿制品在文物专家那里不能完全蒙混过关。仿制品讲究的第一个是象,第二个就是旧了,越旧就越值钱。其实不论什么文物,不能光看外表,只要你了解到它的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对文物肃然起敬。据记载,这对象牙萝卜白菜是从民间征集的,但有关专家称,从器物精巧工艺来看,制作者乃是一位大师级人物。很多象牙的雕刻工艺早已失传,其中最重要的是上色技巧,由于象牙密度大着色非常困难,如果没有成熟的工艺和技巧,象这两件保存两百多年还依旧光鲜,丝毫没有褪色的文物真是难以置信。有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慕名而来,研究了很久,最终还是抱憾而归。有人做过实验,他们给象牙上上色,可过了几年颜色就慢慢消失了。物以稀为贵,象牙萝卜白菜在古代就是罕见的东西,辛亏它保存完好,现在还能见到它惟妙惟肖的芳容,怎不让人感叹呢!感叹之余,不免对做工的匠人产生了很深的敬意。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教育孩子不光要他们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教给他们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一下传统文化,仔细研究一下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6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