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白,瓷圣何朝宗作品鉴别

中国瓷器界有一句话说出了其白瓷重要性“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在唐以前,很少能烧出真正的白,都是会略带一些青色,在唐以后,白瓷才算真正出现在世人眼中!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被称为刺桐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他带回了德化白瓷和著述,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学者将德化白瓷文物特称为“马可·波罗瓷”。

元代的德化瓷文物无考,至明代,德化陶瓷制作工艺从造型到釉色都登上了新境界,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具瓷器”。

德化白瓷因其烧制工艺以及各种艺术瓷雕的高度成就,轰动海内外,其中最出名的则以一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为闻名天下,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享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产品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

何朝宗,明代嘉靖,万历时人,出生于德化县隆泰乡。他的瓷塑作品多取材于佛教和释道人物,如释迦牟尼、观音、弥勒、达摩等。尤其擅长雕塑观音大士。何朝宗的雕瓷刀法娴熟、深浅得宜,具有杰出的造型能力,能够准确地刻画出衣纹线条和随风飘拽的衣裙,对佛像的五官和手、足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先试试出极强的功力。后世奉为德化瓷大师。仿者众多。何朝宗瓷塑一般都有何朝宗三字印章款或何朝宗印四字印章款。但有印章款的并不一定是何朝宗本人作品。

何朝宗印章款存在的时间从16世纪中期绵延到18世纪后期,可以认为,在这两百多年时间里,第一个50年是何朝宗直接创作的最大范围,而后年为何朝宗继承者的创作期。在何朝宗印章的29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何朝宗本人使用的。诚如专家所言,在世界范围内的钤何朝宗印章的作品数以千计,真正确认是何朝宗作品的也就百件左右。由于何朝宗其价值极高,后代仿制者数不胜数。今天借此机会给大家讲讲如何鉴定辨认何朝宗制作的德化窑瓷!

1.胎釉

德化白瓷中最名贵的釉色当为中国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猪油白”、“象牙白”。这种釉色匀薄纯净,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对光照看,釉中隐现乳白或微透粉红,也是明代德化窑白瓷的釉水系独具特色的乳白釉。到了后面也就是清代至民国初期这个时期,因原料配比发生变化,釉色在白中微闪青色,但仍然是光润明亮的。而现代仿品的釉色常作乳黄或米黄,且滋润度较差,没有玉质感,真品最重要的就是有玉质感。

2.制作工艺

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

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整、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3.款识

当时德化窑涌现出一批做这类器物的能工巧匠,有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林捷隆、陈伟等人。这些人名不见经传,但作品流传于世,常有他们的款识。在一些明代白瓷观音上,可见到有何朝宗的葫芦形印记。“何朝宗”三字为篆书。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有一定的制式,因此,要熟悉不同大师印鉴的制式。而且,真正大师的印鉴反而常常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须小心对待。在胎釉、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

说了这么多,要判断其真假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手中有真货,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于手中没有获得真品或上手过真品的人,光凭他从书本上所得到的片言只语的资料就敢判断真假,那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作为,万不可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3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