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如何设卦观象历史的真相

《系辞》下篇第三章的内容与上篇的第三章十分相似:“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古文的“是故”二字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奇怪的是《系辞》下篇的第三章竟以“是故”二字开头,显然是承接上文,但上文呢?哪里去了?难道是承接上一章?但在内容上看并不吻合,至少古人是这样认为的,不然就不会从这里断章了。

很显然,这一章的内容是有所缺失的,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章节中也存在。幸好,这些章节的内容基本上是对获得“爻”、“象”、“吉凶”、“悔吝”等术语进行解读,通过相互对比、相互考证,还是可以补充完善的,从而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

然而通过后不难发现,即使是对同一概念或术语的表达,在不同的章节中也不尽相同。

先说“彖”,在这章的表达是:“彖者,材也。”而在上篇第三章的表达是:“彖者,言乎象者也。”若单独理解,无论是在这章还是在上篇的第三章,这样的表达都让人摸不着头脑,“材”是什么?“言乎象也者”又是什么意思?

如果将二者结合越来,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彖”是关于“象”的材料,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彖”是原始材料,“象”则是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共性,比如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共性就是象甲象乙象丙又象丁,这就是“象”。与“象”相关的词语,如想象、印象、抽象,大概由此而产生。

除“彖”之处,“象”、“爻”也是如此,“吉凶”、“悔吝”也是如此,相应的解释在本专栏其他文章中已在详细讲述。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吉凶生而悔吝著也”中“而”的用法比较特殊,不是普通并列关系,而是用来表示原因:“吉凶”的产生是因“悔吝著”,“著”是显著,不断地增强的意思,“悔吝著”也就是小毛病或坏习惯越积越多,最终爆发的意思。

只是这样一来,也许有人会问:关于吉凶的产生,《系辞》在上篇的第一章中是这样表达:“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通过进一步解读,吉凶是由人的思想境界所导致的,怎么会与悔吝有关呢?

首先需要明白,《系辞》并非是某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人逐步修订完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个问题随后再继续讨论。另外,这个“悔吝”也不是与思想境界毫无关系。

什么是“悔吝”?上篇第二章这样写道:“悔吝者,忧虞之象也。”不过,这样的表达还是不完整,再看紧接的下一章:“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所谓的“小疵”,就是小毛病。毛病虽小,有时危害极大,就看根源在何处,比如,千里大坝上的一个小小的蚁空就会造成大坝的崩溃。

这种毛病出现在人的思想上呢?比方说,如果某个人贪图享受,如果他身居要位,掌握国家机密,会不会被敌特分子收买、策反呢?这种担心便是忧虞之象。我在讲述上篇的第三章就提到,箕子的忧虑就是从看到商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开始的。对于一个国君来说,用象牙做筷子虽不是什么很大的过错,问题是箕子的担忧最终变成事实,商纣王的欲望得不到节制,一天天放纵下去,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这一章就这样草草结束了,总共才三十四个字,而且与上下文也看不到有什么联系之处,这样的内容表达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另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凡是关于爻象之类术语的章节都特别短小,而且可以明显看出内容有所缺失,很可能是因为成书时间比较早。

问题是,为何会有这么多章节反复介绍这几个术语,而内容的表达又各自不同呢?这个问题应该是与《易经》的成书历程有关。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由浅入深的过程。另一方面,语言表达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某些章节在成书之时,表达某种意义所需的文字可能还没有出现呢!有些话说出来大家都能听明白,但缺乏相应的文字,怎么记录?至少,要完整地记录就不太可能了。所以,《系辞》在上篇的第十二章就引用了孔子的说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文字记录下的内容不能准确表达出讲话的内容,甚至说出的话也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说话者心中所想。对于孔子这句话,也许有人不赞同,那也是对于今天的情况而言。然而,古代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来表达的,难道古人日常的交流对话也是用文言文?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有谁能顺利看懂古籍中的文章?

既然孔子说出这番话,也就说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事实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有文字记录的春秋时期尚且如此,在文字出现以前的上古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还有圣人的教诲,是真是假?对此,孔子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重视经验积累,重视历史的真实性,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孔子这段话可以看出,在文字诞生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十分重视历史的记载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概括起来就是立象、设卦、系辞。

如何立象?比方说,看到一群马后,如何将所看到的景象表达出来?需要记住这个前提,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用来描述马的文字,甚至还没有马的概念。古人的做法是立象。所谓立象,就是将马的某种特征提出出来。通过比较,马的特征与八卦的“乾”相似,于是用“乾”来代表马,这便是设卦。然而,八卦的“乾”除了代表马外,还可以代表“天”或者亲属的“父”,为了区分,还要在旁边附上一个与马相关的符号,这便是系辞。

这些图形或符号一般都是附着在日常使用的工具上的,如仰韶彩陶盆上的鱼纹图案。为了便于理解,专门有人将这些图形或符号收集起来,按其特征进行分类,否则,时间长了,甚至连使用这些工具的人都不清楚这些图案表示什么意思。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4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