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若想中国没

要说到内忧外患的中国近代史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关于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一直也是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认为他作为权臣忍辱负重,已经尽力维护住了清政府最后的颜面;也有人说他是清朝除和珅外的第二大贪官污吏,洋务运动的收益大多流进了李鸿章自己的腰包,从而加剧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失败。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所以我们对李鸿章个人功过是无法给到一边倒的评判。但是他却有一点是始终被后人称赞的,那就是独到的政局眼光。

多年前,李鸿章曾在甲午海战失败后说过:”若想永绝后患必将灭其国。”当时的人并不在意,他说的究竟是哪一个国家,能够让眼光毒辣的李鸿章都感到惧怕呢?

封建王朝的衰落

中国在古代不论从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这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的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同样适用生产力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

所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在明清之后又迎来一波高光时刻,终于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顶峰,史学称之为“康乾盛世”。

可是这时的统治者乾隆皇帝并没有把握住这次社会繁荣的机会,而是自大地认为,大清为“天府上国”,无需对外进行交流,随即对国家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仅保留广州十三行这一处通商口岸,其他沿海城市均加强海防程度。就这样,清政府便开始“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然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政局体系、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社会思潮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这一切,身处象牙塔内的大清王朝却浑然不知。

直到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封邦建国的清朝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国家。

此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义和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随即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升国防实力,以此来保住清政府的统治。

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就此展开。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说到洋务运动就不得不提李鸿章了。李鸿章出身于安徽的一个官宦家族。6岁开始读书学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21岁就考中举人,拜入曾国藩名下。

三年之后考入翰林院。又三年之后,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为平复平民起义,随派吕贤基组建了安徽新军。身为安徽同乡的李鸿章也义无反顾地参军。

新军战败后,李鸿章归入老师曾国藩的幕僚中。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组建了淮军,同时接管了上海的洋枪队。不久之后太平天国运动在内外力夹击下土崩瓦解。清朝对内统治暂时恢复了稳定。

凭借军事上的赫赫战功,李鸿章正式进入中央官场,开始了他荣辱并存的官僚生涯。也正是在地方参军的这几年,锻炼了李鸿章的准确独到的政局判断力,致使他晚期成为落寞王超最后的顶梁柱。

李鸿章在收复地方时,用的是西方的“投资”的先进武器,所以他能够认识到外国和本国的技术力量差距。所以与老师曾国藩一起开展了为期近半个世纪的洋务运动。

他们提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号,希望先进的技术能够拯救千疮百孔的近代中国。

李鸿章和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许多现代化的工厂和企业。

涉及范围包括轻工业、重工业、教育和军事等。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和第一家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都是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建立了北洋水师——一支训练有素的近代化海军。这支军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都算是先进的。李鸿章想以此来加强国家的海防政策,防止东部沿海地区在受到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开展不仅为近代中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也逐渐改变了社会思潮,让固步自封的国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

可是老天仿佛不想给清朝复兴的机会,在年,中日爆发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至此正式宣告了失败,李鸿章近半个世纪的心血也付之东流。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又一次割地赔款,更是加剧了统治势力的瓦解。也是这一事件,李鸿章一直被后世诟病为“卖国贼”。

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李鸿章那个时候虽然权倾朝野,但毕竟也只是臣子,真正的大权还是掌握在统治阶级顽固派的手中。李鸿章只不过是清政府拉出来的替罪羊罢了。

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私下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若想国家永无后患,此国不可不灭”。说的就是条约那头的日本。

明治维新弊病

要说为什么李鸿章如此惧怕当时的日本,原因还在甲午海战上。甲午海战的战败并不代表清朝的兵力和武器就比日本的差。此时的日本和大清一样,也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在洋务运动开展的时候,日本国内也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变革——明治维新。这时期的的日本也是穷兵黩武,将所有财力全部倾入军工建设。

这就导致了国内其他民营企业建设没有钱了,于是日本便向西方列强借银子维系国家的运营。

国家一旦对外举债,国内民众的税收就会增长,此时的日本也是社会矛盾频发,经常有民众与旧势力发生冲突。面对如此内忧外患,日本于是跟一衣带水的清朝赌了一把。

如果赢了,依靠清政府的赔款就能还清日本的对外债务,另外还有别的对日本有利的条款。如若输了,国内则将要面临一场血雨腥风。

所以日本发起甲午海战,是赌上国运的,也许就是这样决然的态度,让日本军队士气大发,速战速决从而赢得了这场赌局。

为何李鸿章对日本的态度如此坚决,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可以置国内安定于不顾,赌上国运也要孤注一掷,正可谓是富贵险中求。

由此看来,日本对自己都如此“丧心病狂”,更别说其他的国家。而后的8年的抗日战争血泪史也证明了李鸿章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现代的我们回看这段历史,我们不能用已知的结局去评判每一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所以李鸿章到底是好是坏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独到的政局眼光,令多年后的我们仍然感叹敬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