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是汉字演变的动力之一读

免费腾讯视频平台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1430.html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最新出版了一本多页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它说解浅显,表达有趣,出自清华大学一位学者之手。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李守奎、王永昌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这位学者曾在《美文》连载三年,专门说汉字故事,出了一本随笔集;还曾在喜马拉雅平台播出期文化公开课,吸引了50万粉丝,被邀请上央视“开讲啦”节目向年轻人分享古文字的神奇魅力。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从象牙塔走到大众身边,这在古文字圈里不多见。

为何他走上文化普及的道路?为何汉字说解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何汉字变“潮”了?对此,长江日报读+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守奎。

用新材料新方法,古文字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可能的

读+:据我们观察,之前市面趣说汉字源流的书,大多是外行手笔,有人形容说是“民科”泛滥的领域,但是懂汉字的人又慎谈文化普及,为何会这样?

李守奎:当然要赞许他们的文化热情,但因为不专业,错误连篇,常会把人引向更错误的道路上去。这一块似乎谁都能做,但做好了很不容易。主流学者们都在攻坚,有的研究古文字学,有的研究汉字理论、汉字应用,没时间没精力做这个,汉字阐释就成了荒地,学者不做,不研究的乱做。还有一些现实的原因,普及被视为浅显,年轻人做文化普及评不上职称,所以我们很难要求年轻人做这项工作;而对于成名学者来说,做好了是天经地义,做不好就臭名远扬,好多学者在这上面栽了跟头。实际利益不多,但风险很大。只有既无生存忧虑,又无名利思想,还有足够时间,能心平气和地做,才能做得系统做得好。

读+:您怎么就敢做文化普及呢?

李守奎:这是从近些年开始的,有多个契机。一开始是为了配合教学工作。清华教改,大类招生,几个学院学生第一年一起上课,一年后自由选择专业。每个院系的课如果不吸引人,就不能招徕学生。年,我开始代表中文系讲“汉字与中国文化”,说解不能太深,怕失了兴趣,吓跑学生,只能点到为止。

后来,一个20多年前听过我的课在喜马拉雅做文化项目的学生来找我,邀请我开播节目。我说可以讲讲汉字,但这是个小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