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凭借两行诗24个字获得4000元奖

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403531784044510&wfr=spider&for=pc
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第四季于近期落下帷幕,最终从上万份稿件中脱颖而出,获得新诗一等奖的是国防科技大学高鹤鸣的《桔子》一诗。据悉,该诗歌大赛的一等奖奖金为元。颇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首赢得元奖金的诗只有短短两行,24个字:我是春天里出生的绿皮野兽在秋夜里悄悄吞下十瓣月亮这首诗为何能够拔得头筹?我们先看看评委是怎么说的:诗人安琪盛赞其“有调皮和饱满的想象力,短短两行,刷新了陈旧的一个词、一个物”;诗人胡续冬认为“没什么大义,但它的微言里充满了动感和巨大的吸附力”;诗人木汀称赞这首诗的意象“被作者赋予了新的耐人咀嚼的象征”;诗人周公度认为这首诗没有“陷入譬喻的表面性”,“是一首轻灵的爱情诗”。从评委们的点评中,我们可以发现,评委们的着眼点主要在这首诗的语言和意蕴上。这首诗的语言的确充满了想象力,比喻十分新鲜独特,这是这首诗的表面特点,也是 的特点。至于这首诗的意蕴,大多数评委都觉得有象征意味,但却没有说明到底象征什么,有点含糊其辞,不知是因为意蕴太深而难以道明,还是因为意蕴太浅而没什么好解释的。只有诗人周公度明确指出这首诗的主题是爱情,这一点我是勉强赞同的。月亮在诗中一般被用来寄托思乡或相思之情,如果非要说这首诗有所寄托,也跳不出这两种,就这么简单。笔者与评委们的看法倒是截然相反,并不认为这是一首多么出色的诗歌。在我看来,这首诗更接近于文字游戏。既然这首诗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意蕴,其意象便是没有意蕴或者意蕴不足的象。那么,勾勒出这种象的语言无论有多么新奇,也是徒然,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总之,一句话,这首诗的技巧大于内涵。这首诗 值得称道的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刚长出来的桔子比喻成了“绿皮野兽”,把秋天成熟桔子的果肉比喻成了“十瓣月亮”。没错,这两行诗其实就是两个比喻句,无非就是运用了语言“暴力的联结”,也就是把不相关的事物碰撞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陌生化的感觉。可惜的是,这首诗缺乏深层意蕴,徒有其表。一味炫技的诗歌就像廉价的口香糖,起初嚼起来好像有那么点味道,再嚼几下就没有任何味道了,咽也不能咽,只能吐掉。幸亏这只是针对大学生的诗歌比赛,不然,根据评委们的怪癖,获奖的更可能是那些写出“孩子们的诗”的小学生。如果一首诗没有意蕴,无论技巧再怎么高超,语言再怎么新鲜,最终也是要被淘汰的。因为,不管是多么高超的技巧,都会沦为套路;不管是多么陌生化的语言,最终都会转变成自动化的语言,也就是经过反复使用而无法再引起人们注意的语言。那么,当一首诗的技巧和语言失效之后,如果它没有意蕴,它还能留下什么,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追求技巧而忽视意蕴,已经是当代诗坛多年以来的流弊,特别是在一些青年诗人的写作中,这个恶习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我们的评论家也在象牙塔里钻起了牛角尖,对这类诗歌大加推崇,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其实,简单的语言也能表达出丰厚的意蕴,二者并不矛盾。当然, 的境界还是技巧与意蕴、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比如新诗史上的经典短诗卞之琳的《断章》。中国诗歌的传统就是重视意蕴,甚至提倡“得意忘言”,就是说只要领会到了象的意蕴,就可以把描述象的语言忘掉。这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抛弃语言,而是强调我们应该把言中之意内化于心。以意蕴为核心,是中国诗歌的一个 传统,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值得我们去继承。你对这首获得元奖金的诗歌有何看法,你是否赞同本文的观点?欢迎畅所欲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0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