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要从一双筷子的由来说起
我们现在讲中华文化,喜欢在中间加上一个“传统”或者直接就叫传统文化。这个本身是没有对错,也是非常好的叫法,可是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传统的东西,是不信任,觉得是老三旧,是老古董,是代表旧时代的产物。语言容易变化,就好比吃饭,人名尊称称谓等等我们都是经过不断的演化,这也正是我们思维转变,对于认知的事物发生改变的原因。当我们一切来面对这些事物时,其实,我们真的是错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演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称之为文化。老祖宗说的话,是没有错的,只是我们现在离开的太远,语言,文字都变化的层次多样,我们也都无从考证,我们也就会产生歧义,本身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从各个角度看也不同,更何况时间过去这么远,不能真正的了解老祖宗讲了什么。我们常讲“老人不讲古,后世会失传”道理也就在这里。
我们经常拿“文化”与“文明”来对比,好像两个意思都差不多。比如,我们讲中华文明时,也会讲中华文化,其中这个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文明”是会适可而止,停止的;“文化”则是不断的演化我们日益生活的一部分,她是源远流长延续传承下去的。《易经.系辞》讲“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也是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到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大意吧。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哪里入手都是可以讲,也讲得通,但是会随着时间,时代而陨落,消失殆尽,更重要的是文明有好坏之分而文明,是有局限的,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你看我们现在经常讲的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现在也正渐渐消失殆尽,其中有些已经是消失不见了的。而文化的东西从大到小,也无可不讲,他是融化在我们一个民族一个体系里面,你搽都搽不掉,文化说到底也其实就是花样,一个民族的特点。
中国人大可阔谈讲得是饮食文化。比如最近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就是文化。一直以来,亘古不变,衣食住行还是必须的日常活动。说到饮食,我们就立马可以想到在饭桌上,我们有酒文化,又有菜文化。这个是我们细分下来讲,自然下面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去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拿来讲讲,那就是筷子。这个也是我们“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发觉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唯独会用筷子(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一些民族,也都是由中国传入)。
筷子的由来从哪里讲起?从古书资料文献里面我们可以查到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但却从象牙筷所引起的宫廷事件中,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
然而,民间讲法,大体说到了三种。一种就是上面所讲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第二种就是传说大禹是中国用箸第一人,第三种筷子的发明与食物形式有关;我们不去考究这些真假,但是这些说法我们觉得都是非常有道理的。筷子跟食物有关,无可非议,因为我们现在一直也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和纣王有关,我到觉得应该是从宫廷发展到民间,由贵族发展到普遍,这个也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规律,比如说椅子,玉佩,服饰等等。与大禹有关联,这个我觉得似乎可以讲,但是应该不是以他为主,只是我们想象可能大禹从中参与过,但是形成一种普遍性,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到底讲,关于筷子的由来讲法,这三种还是比较可靠。
筷子,我们已经有了距今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叫法在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中,筷子都被称之为“著”。我们看这个“箸”是一个竹字头,寓意为一双,下面一个“者”字,箸字属于者字族。在者字族里,者字都是声符兼义符。者字族汉字都与“家”、“室”之义有关。箸的本义是“一家人用的筷子”。
人类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原因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手脚要比它们要灵活。在人类演化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就是人的手比它们要灵活,而这一切主要还是靠劳动,所以“天道酬勤”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而对于筷子的使用,更是加深了这一层联系,也证明了中国人比其他民族更加聪明论据也是不足而一的。我们现在听一些专家学者讲多动手脚,可以提高智商,我们也讲弹钢琴的人会比较聪明也是这个道理。大家看我们是一只手来拿两根木棒子,就可以挑起重物,用物理学讲这个就是杠杆原理。但是,我们是《易经》的民族,光是从物理学讲,太狭义。
我们看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此太极不存。这就是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阳可变。这个也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再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着地,圆的象征着天。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现矣。用筷子时筷子很自然的把我们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这样天、地、人三才之象成矣,天、地、人三才之道存于中矣。
一位日本学者从研究筷子的力学结构中发现,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运动,还能激发大脑,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发挥。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指灵活,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由此可见中国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独树一帜,这个是非常有论据与道理的。我们不用去练习钢琴,就可以日常而且是一日三餐都用到它,可以随时来锻炼自己的脑力。
然而,我们讲这么多,其实也是无非告诉大家,我们现在的一代,讨厌用筷子,或者完全排斥用筷子,经常讲中国人的这一套是老旧的,我们应该觉得悲哀,要去反思自己。经济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盲目的崇洋西方,其实就是对自身文化的不了解所致。当我们失去这些时,真是的愧对老祖宗,更加是对不起自己。哪天,你丢掉的筷子的那一刹那,你也是失去中华文化的开始。就好比,文过饰非,就会剥落一样。我们是从基础,细微处开始遗失。而这些却是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和慎重的地方。所以,下一次,我们可以一起来研讨一下,筷子的使用方式和妙趣。
#筷子文化#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