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妇有一传家宝,全球只剩3件无法复制

北京青春痘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8740638.html

前几天刚刚立夏,全国各地的气温都有了明显提升。过不了多久,在柜子里沉寂了大半年的凉席就该派上用场了。

作为国人夏天主要的纳凉工具之一,凉席的历史可谓悠久。其最早可以溯源到石器时代的草席,这种用生长在沼泽和低洼处的蒲草编制的席子虽然简陋,但可以将粗粝的地面和人体分割开来,给原始人类制造一晚舒适的睡眠。

到了奴隶社会后期时,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席子的工艺也有了质的飞跃。原材料除了蒲草外,还出现了芦苇。那会蒲草编制的席子一般当作坐垫,称之为“筵”,而芦苇那种更加精细,称之为“席”,正是如今凉席的前身。而到明朝时期,竹席出现,竹子也成了凉席的一大材料。

千年以来,大家或许以为凉席只有蒲草、芦苇,竹子这三种。其实不然,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在《西京杂记》中,曾记载汉武帝“以象牙簟赐李夫人”,而这个“象牙簟”不是别的,乃是如今已经失传的“象牙席”。

象牙也能做成凉席?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不管是形状还是韧性,象牙似乎都和凉席沾不上边。然而,象牙席不仅存在,且根据古人描述,其比草席和竹席都要凉快,由于象牙自身的性质,还更加光滑,乃是古代凉席之王。

毕竟象牙这种东西并非平民所能负担,自古以来,象牙席一直是皇家御用的臻品。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依然被皇室沿用。不过,雍正登基后,感慨象牙席工序复杂,劳民伤财,便以勤俭为由勒令停止再造象牙席。从此,象牙席制作工艺才一步步走向失传。

虽然今人无法再造出,但雍正之前还有3张象牙席存世。其中两件经过近代百年的涤荡,如今已成了故宫的国宝级文物。还有一件则在民间流落了百年,为了将其回收,故宫的专家们也是费尽了心思。

首先来看看这件象牙席是怎么流落民间的,清朝覆灭前夕,宫中人心惶惶,宫女和太监们一个个卯足了劲将宫里头的宝贝往外带。都为皇家忙碌了大半辈子,谁都想赶在清朝这棵大树倒下前分一杯羹。

就是在此时,宫中一位太监偷了这张象牙席,来到京城有名的丁氏当铺,一开口便向老板要10根金条。丁氏当铺的掌柜丁宝检也算是见过世面,敢要如此多的金条,太监手上这张席子肯定不一般。虽然丁宝检并不知道是象牙席,经过仔细摩挲后,依然决定花10根金条买了下来。

收到象牙席后,丁宝检将其当成至宝。后来在军阀战争四起的时候,为了保护好这张席子,他直接带回了山东老家。但遗憾的是,山东也没能逃过军阀的铁蹄,尤其是丁宝检这样的大户,自然成了军阀严重的肥羊。

后来,黄县伪税务局局长孙某亲自登门,从丁宝检家中搜出象牙席后,用数百银元的价格强行买走。同时,他也十分担心象牙席被别人抢走,便一直藏在卧榻地下。去世前还对女儿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卖给别人。

于是,这张象牙席就被孙某闺女孙秀英一直保存,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孙秀英家虽然从地主变为了农民,但这张名贵的席子依然健在。

后来是年,接到国家文物局的文件,烟台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史征夫前往全市调查流失民间的文物。这次文物排查中,史征夫看到孙秀英一家珍藏了30多的象牙席后,当场惊为天人。同时,也给孙秀英讲解该文物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希望她能上交给国家。

因为早前父亲留下祖训,孙秀英自然不肯。但史征夫和专家经过多次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孙秀英,以块钱的价格从她手中购回了象牙席。

如今,这张全球仅剩3件的象牙席静静躺在烟台市博物馆中,和故宫那两张遥相呼应,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通长cm,宽cm,重达2.2斤,厚度却只有0.1cm。放大10倍后,竟是上万条仅2mm宽,0.5mm的象牙丝交织而成,无不象征着我国古代凉席制作工艺的最顶尖水平。

可惜的是,如此复杂高超的工艺,现今是再也无法复制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