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走了医生之外,还有一群人在负重前行

文丨萨妮儿(富书专栏作者)

古贤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在经济腾飞的当代中国,“重教”之风日上,而“尊师”之道似乎愈加寡淡了。

去年,震惊全网的“持砖砸老师”案中,重伤的黄涛老师已经在ICU躺了三个月,但他没能熬过今年的情人节。

2月14日22点,人们正被疫情压得喘不过气,突然传出黄老师离世的噩耗,人们的思绪不禁又被拉回年10月……

10月24日中午,四川眉山市仁寿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初三班主任黄涛,正像往常一样轻轻走进教室后排。

他正要收伞,突然被尾随其后的本班学生颜某,以砖块重袭后脑,连拍9次,昏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图片中的15岁少年,仅仅因为对黄老师的管理不满,就痛下杀手,直至被警方带走,还在叫嚣,就是要弄死老师。

少年“恶魔”的行径,令人不寒而栗。

2月18日,当地警方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称,案件还在办理之中。

有人说,“最重视教育的时代,却是教育者最无奈的时代。”

一语道破。

教师,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社会个体,学生日常与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多于父母。

学校与家庭,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学生和家长该怎样对待老师,是当代父母理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安静宁和象牙塔下

他们却在惴惴不安

我们正处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生活条件提升的同时,全社会对下一代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高。

家长们关心关爱孩子,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有些家长心中给孩子的“最好”,真的是“教育”吗?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管。

“教不严,师之惰”,做老师,教书育人是本职,若学生品行不端,不管是不行的。

但管吧,轻了没用,重了不敢。

尤其近些年频频曝光的伤师、弑师案件,让老师们无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有的学生,身体发育已接近成人,心理却极其不成熟,对生命毫无敬畏,做事完全不计后果。

年1月2日,西安市第66中学,高三学生李某晚自习时玩手机,被一名老师没收。

李某两次去办公室找该老师,老师都不在,他第三次去办公室时,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听到有人惨叫,赶去查看时,同办公室值班的周老师已倒在了血泊中……

55岁临近退休的周老师,当晚抢救无效身亡,倒在工作岗位上;

年4月,临沂一名中学生不服老师管教,用木棍殴打,棍子断了继续猛踢老师小腹。

事后,老师在日记里写到,“那打断的木棍,那邪恶与置人于死地的眼神令人心寒,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么?我是他的老师,也是一个女人,我究竟犯了什么错?”

年12月,辽宁盘锦某中学,班主任朱老师被刺死在讲台旁,只因前一天没收了一副扑克牌;

同样戾气重重的,还有学生家长。

年,湖南株洲一小学女生,因迟到被何姓老师罚站数分钟。

女孩的爸爸是当地派出所副所长,得知这一情况后,驱警车直入学校,将何老师带走,关在审讯室7小时。

孩子出现错误,却不愿承担后果,反而变本加厉,采取过激手段报复老师,这些学生、家长的做法着实令人心寒!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意思是,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最难做到。

老师受到尊敬,学问才能得到重视,最后人们才会敬重知识,敬重学问。

尊敬老师,是学之根本,尊师重教,也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对老师的尊敬,需要从小培养,从家长自身做起。

家庭教育是人性之根

成长之基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去年,青岛“牵手妈妈”在朋友圈刷屏。

原来,这位妈妈带孩子过马路,在斑马线前,对着为他们让行的公交车司机深鞠一躬,以示感谢。

司机见状,立即挥手微笑,心里暖洋洋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教导孩子真诚、善良、懂得感恩,是父母们给孩子上的必修课。

有的家长却认为,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度就可以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这是天大的误解。

比如砸伤黄老师的颜某,父母是生意人,平日对他疏于管教,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颜某被同学称为“逛子娃儿”。

一个孩子,无人指引,根基不稳,走弯路是迟早的事。

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多名涉罪未成年人案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未成年人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其家庭教育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或缺陷。

父母的缺席,会让人性本善的孩子们感到被忽视,没有安全感,迷失自我。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使孩子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当孩子真正走进校园,面向老师的时候,家长应该学会适度退让,支持老师。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植物学家的儿子在学校请教老师,一种不知名的小草是什么。

老师不知道,就请他回家问问爸爸。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了,孩子说,“我爸爸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他说,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交给老师一封爸爸的信。

信中,植物学家详细介绍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并附言,这个问题请老师来回答更好些。

这便是高明家长的做法,提升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支持老师,更好的为孩子提供帮助。

梁启超说,“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在孩子成长的第一步,父母做好榜样,负好责任,平等协调孩子、家庭、学校的关系,才能帮助孩子立足社会,有所作为。

正视错误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所有的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中长大的。

教给孩子如何与“错误”相处,是很重要的事情。

当错误发生时,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与错误相处,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在未来遇到挫折时,勇于面对,敢于承担。

1、切勿惩戒过度

前阵子引起热议的粥悦悦事件,就是一次家长的惩戒过度。

只因作业未能完成,便将6岁幼女独自一人留在家里,父母却带着另外两个孩子去了两小时车程以外的长隆游玩。

可以想像,当天慢慢黑下来,孩子内心有多么绝望,更别说家里潜在的沸水、燃气、火灾等各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危险,家长鞭长莫及,令人细思极恐。

心理师认为,事后孩子若未能得到妥善安抚,家长继续沿用这种过度惩戒的方式,或将给孩子留下严重心理阴影,甚至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

一旦他人违反自己的想法,便无法原谅,走向极端。

如果想要让孩子承担未完成作业的后果,完全可以一起带到珠海,留一位家长在宾馆陪同,不能去长隆玩,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惩罚了。

2、正视爱“犯错”的青春期

一位爸爸最近遇到很头疼的事情。

前两天有人找他告状,说他11岁的儿子因为一点小事,跟别人大打出手。

回家后,这位爸爸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并让他做出承诺,不会再犯。

不料,儿子态度极为敷衍,爸爸见状,想让儿子再写保证书认错。

儿子被逼急了,冲他大喊,“我说了不会再打架!还想怎么样!”

爸爸很意外,曾经听话乖巧的儿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孩子应该是进入了青春期。

根据发展心理学所归纳的青春期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孩子,烦恼增多,孤独感增强,很容易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夸大事实和感受。

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但他们的身体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日趋成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但又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独立。

二者的冲突导致孩子们矛盾重重,内心焦躁不安。

所谓的逆反和叛逆,正来自这种矛盾的心理纠葛中。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谈到,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道理他们都懂,话说到了就可以,没必要反复在孩子面前说,点到即可,也没必要逼着孩子承认错误。

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耐心疏解比强迫命令更有效用。

理解孩子,才能跟孩子站在一起,冷静判断他们面临的问题,帮助孩子安然度过青春期,是家长和学校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

3、注重心理教育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指出,万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困扰,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低于一般国民群体,且呈下降趋势。

目前,学校均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这支队伍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到底如何,还有待考证。

未成年人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予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6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