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象奴每天都要运送数吨木材,工作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综述

在生活中,很多上班族总是哀嚎着自己每天有多么忙碌,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是生命都要被繁忙的工作榨干了,而这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仿佛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常态,每个人必须足够的努力和勤劳,才能赚到足够的钱,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就连动物也是一样,很多动物从刚刚诞生开始就要被人类奴役干各种苦力,直到生命的终点。

象奴的演变

在最早的时候,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上出现了一种专门的驯象人,这些人也被称作是象奴,他们经常工作于马戏团和动物园,是旅游景点中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他们的一生都是依靠大象来存活,不仅要教会大象进行一系列的表演动作,还要供给大象一切的吃穿用度。

要知道一头大象一天的食物摄入量就能达到惊人的公斤,而这些数量庞大的食物动物园和马戏团是不会提供的,只能由象奴自己供应,并且他们所赚到的钱也非常有限,所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常能够见到沿着路边乞讨的象奴。

而时至今日,象奴的职业越来越少,而象奴这个词也有了新的含义,它不再指的是人而是真正的大象,这些大象被人们当作廉价劳动力不断的压榨,尤其是在老挝的湄公河附近经常能见到这些被人类压榨的象奴。

惨遭偷猎的亚洲象

在介绍湄公河象奴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它们的同伴,同样有着悲惨命运的亚洲象。

亚洲象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种类也非常丰富,一共有印度象、中国象等七种分化形态。

不过,虽然亚洲象的种类丰富,但每一类的数量却十分稀少,几乎所有的亚洲象种类都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七种苏门答腊象更是一度成为极危物种,受到当地政府的严加保护。

作为体型庞大,力量巨大的哺乳动物,亚洲象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什么天敌,而它们的数量之所以这么稀少,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的繁育能力比较弱,一头亚洲象几乎一到两年才会产下两三只小象。

另一方面就是人类的大肆捕杀了。其实之前,亚洲象的数量虽少,但并没有达到濒危的程度,自从人类发现了象牙的艺术价值之后,亚洲象就再也没有过上好日子了。

大量的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只身潜入雨林当中对大象展开了猎杀,只为从它们的口中夺取珍贵的象牙。

在人类不假思索的疯狂猎杀下,亚洲象的数量从之前的几十万头,直降到如今的4万头所有,还好不少国家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且及时下达了对亚洲象的保护措施,这才让剩下的亚洲象有喘息的机会。

不过,可能连大象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自然界中称王称霸的它们竟然有一天会被人类当作牲口去奴役。

在这些不断哀嚎的大象当中,大部分都是印度象,主要是因为印度象的分布范围比较广,而且数量众多,它们主要生活于东南亚地区,相对于我国的大象而言,这群大象的体型更加庞大,力量也更具优势,可以运输更多的木材。

可悲的象奴

在介绍完悲惨的亚洲象之后,我们便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湄公河象奴这个名字,湄公河象奴是21世纪的初期才大量出现的,之前其实很少有类似的职业出现。

因为到了21世纪我国对于红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恰好湄公河附近有着大片大片的红木树林,这才让老挝人争先恐后的想要利用这些天然红木发一笔横财。

其实红木并不只是单单指一种木材,而是29种树木的统称,因为这些树木的颜色呈现为红色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称呼。

不过由于红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只能通过野外砍伐获得,而且在老挝的树林当中大多数的红木都是红酸枝,这种树木的体型比较大,而且都是生长在地形陡峭的热带雨林当中,一般很少有大型机器能够进入。

为了高效运输这些红木,老挝人便把目光放在了大象身上。

这里说的大象就是印度象,它们的体长大约在5米左右,身高3米,重3.5吨,长期生活在雨林中的它们对雨林的地形可谓是轻车熟路,自由行走。

所以当地人会利用各种方式把大象带到雨林中,并且对它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最终给它们套上绳索来拉木材。

这样的一头大象一天能够运输的木材数量大约在吨左右,而且它们的工作时长也达到了8小时。

由于购买一头大象的成本非常高,因此为了赚回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当地人往往会让大象一刻不停的工作,直至其死亡。

而长时间繁忙的劳作也让大象的寿命一缩再缩,很多做苦力的大象都无法活过大象的平均寿命。

不过也有例外,有部分人手中的大象数量多,也能让它们有喘息的机会,因此活得也更久一点,不过活的时间越长,遭受的奴役和折磨的时间也就越久。据统计,至今为止遭受奴役的大象数量高达只,而我国大象总数也不过只而已。

结语

虽然过去的大象也是在人类的奴役下存活,不过相较于如今的象奴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幸福的了,可怜的它们只能在无尽的劳动下度过自己悲惨的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