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买了一张清代文物象牙席

年,山东烟台农村,60多岁的孙秀英正在做饭,这时,院子里进来两个戴着眼睛的陌生男子,两人进来后四下看了看,对孙秀英说道:“大姐,你的凉席块卖吗?”

正在做饭的孙秀英猛地直起身子,脸色大变,看着眼前的两个陌生人,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过了一会,孙秀英说道:“什么白色的席子,你们说的是啥?”

这两个人看孙秀英开始装糊涂,就自我介绍了一番,原来这两个人是烟台博物馆的专家,这次到农村就是为了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的。

他们听说孙大姐家里有个白色凉席,就来一睹真容,因为从别人对它的描述上判断很像散落在民间的稀有珍品象牙席。

可任凭二位专家怎么问,都快磨破嘴皮子了,孙大姐还是一口咬定没有,这时一个专家说道:“块!”

块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巨款了,要知道60年代普通打工人的月薪才15元,元相当于三年的工资了。

但是让二位专家失望的是,孙大姐一直未松口,后来两位专家无奈地先回去复命。

第二天,两位专家直接去了生产队找村长,并把一些关于文物的知识告诉了村长,村长是明白人,知道这些东西对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带着两人再次去了孙大姐家。

这回孙大姐一看两位专家搬来了援兵,知道这次没那么好对付,村长一上来就把一些关于文物的知识简单地告诉了孙大姐,旁边的两位专家也在努力的解释。

此时孙大姐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冲开了,两位专家见此喜出望外,趁热打铁的又宣传了一些政策,孙大姐慢慢走到箱子前,取出一个楠木箱子,边打开箱子边告诉专家说:这象牙席是我父亲临终时留给我的,让我当传家宝传下去的。

两位专家一边观察象牙席一边点头称是,只见此席纯白无瑕,薄如蝉翼,这么多年了竟然没有发霉变色,席长厘米,宽厘米,厚度仅0.1厘米,整体重4.4斤,边角用黑色的缎子包边。

这张象牙席的每一根象牙丝宽2毫米,厚1毫米,距今差不多年的时间,竟然没有断丝并且依然平整光滑,细密均匀,手放在上面有凉凉的感觉,并且柔软舒适。

两位专家观察一番后对孙大姐说,这张象牙席跟故宫里的两张几乎是一样的,全世界仅有五件,都在我国了,当年清朝皇帝退位后,有三张象牙席流落民间,您这张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决定奖励您元,您看行吗?这件文物如果放在您这里,是不会体现出他应有的价值,我们想带回博物馆存放,将他展现在大众面前,您看可以吗?

孙大姐起初还有些犹豫,仅过了几秒钟时间,孙大姐笑呵呵地说:“好,好,你们拿走吧!放我这里确实可惜了。”

象牙席为什么如此珍贵呢?

象牙筷子的利用率大概50%左右,而把象牙制作成象牙丝,象牙的利用率还不足10%,所以象牙席无比的珍贵。

目前仅存的三件象牙席均来自当初清朝的附属国暹罗的进贡。

暹罗盛产大象,象牙制品也很丰富,他们每年都要进贡给清朝很多象牙。由于象牙进贡的数量较多,后来在广州就组织工匠将象牙处理后抽成丝编织成象牙席再进贡。

象牙本身是又脆又硬的物品,用这么脆的物品来编织成凉席,他的难度可想而知,按照现在的科技来看,需要将象牙切割成厚薄均匀的薄片,然后再切成丝,最后才是编织,关键是那么脆的象牙是如何先切片再切丝呢?

如今这个古老的方法已经失传,据传好像是有一种可以软化象牙的药水,先浸泡象牙,然后再按照象牙的纹理切片切丝,但几百年过去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依然没有研究出象牙席的制作工艺。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做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六年,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四日太监张玉柱,王常贵交来象牙席褥四个。传旨:将席子托毡,沼蓝缎边,铺床用。

由此可见,雍正在位期间很喜欢象牙席。

在一次雍正帝问暹罗使者制作象牙席的成本时,使者回答:需要数百头大象才能织成一张凉席。雍正当即下令以后不许再进贡象牙席。

如今为了保护大象,国际上已经全面禁止象牙制品,而张秀英捐赠的这张象牙席被存放在烟台博物馆,并且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对此,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2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