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而不俗的珐琅艺术品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葫芦形寓意万寿福禄的珐琅器特别是清代,珐琅器在贵族阶层得到广泛应用,清沉初的《西清笔记·纪庶品》写道:“时始禁止珐琅作坊,内府珐琅器,亦有付钱局者。”清二石生《十洲春语》也写道:“如宴客缀锦阁下,携十锦珐琅杯,宣牙牌令。”《红楼梦》中贾府元宵佳节,贾母客厅挂的那盏联三聚五玻璃彩穗灯,灯上倒垂荷叶一柄,这荷叶也是洋錾珐琅活信做成的,可以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戏,分外真切。这些都是描写珐琅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下面分享一些好看珐琅器作品: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炉为圆形,双冲耳,鼓腹,三圆柱形足,造型似青铜鼎,朴实庄重,炉内置铜镀金胆。炉腹上部以一道镀金弦纹线将炉体图案界为两部分,线上部以绿色珐琅为地,饰白色菊花纹12朵;线下部以蓝色珐琅为地,饰缠枝莲花纹6朵。三足均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彩色菊花纹。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象牙耳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明代掐丝珐琅花卉纹玉壶春瓶瓶小撇口,细颈,垂腹,双凤耳。除颈部两周镀金弦纹间饰紫地红白两色灵芝纹外,瓶体余皆浅蓝地,通饰缠枝花卉,有栀子、梅花、菊花等,腹下部饰红色菊瓣纹一周。此瓶为明御用监所造,釉质细润,色泽纯正。瓶壁被打磨得光滑如镜。其装饰集多种花卉于一器,星罗棋布,繁而不乱,艺术效果极佳,在早期珐琅器中风格独特。明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 尊圆形,侈口,圈足,通体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珐琅彩缠枝莲花纹,颈、腹、足上均饰四出戟,口内饰铜鎏金錾花蕉叶纹,足内镀金,錾刻十字形金刚杵,边缘处镌阴文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多以蓝色珐琅釉为地,用红、蓝、黄、绿、白、紫等色珐琅釉填饰图案,色调纯正,釉质细腻,气泡较少,反映出珐琅质量的精良。其器物上的缠枝纹装饰布局疏朗,花朵饱满,通常以单线勾勒枝蔓,掐丝活泼豪放。此尊是宣德时期掐丝珐琅的代表作之一,款识系后刻。明铜胎掐丝珐琅狮戏球海马纹碗碗圆形,直口微撇,敛腹,圈足。足内镀金,足外缘阴刻楷书“景泰年制”四字款。碗的内外口沿处均饰锦纹。内壁下部饰绿色海浪,上有黄、白、红、深蓝、浅黄、墨绿色海马各一只。外壁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六只不同颜色的狮子,舞红色飘带作戏球状。明中期以后,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日趋丰富多样化。缠枝莲花纹虽仍是主要装饰,但同时各种瑞兽纹样也普遍出现在珐琅器的纹饰上。布局风格则日渐繁缛。此件狮戏球海马纹碗内外壁均以动物为主题纹饰,对动物的动作形态把握得比较准确,是明中期一件烧制较成功的掐丝珐琅器。其足内款识系伪款。其他珐琅作品:珐琅梅瓶珐琅托几珐琅花弧
上一篇文章: 国内乃至整个亚洲最大的校门,有人喝彩,有 下一篇文章: 查尔斯确实有点龌龊,新婚蜜月还与卡米拉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