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年皇帝的笔筒笔架和毛笔,太精
明代和清初之时,皇帝寝宫在乾清宫。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守孝二十七个月,终未迁回乾清宫。于是养心殿就成了皇帝的寝宫,从雍正到宣统的八位皇帝都居住此宫。
养心殿在明朝嘉靖年间初建的时候只是个调理御膳的厨房。雍正将其作为“商住两用”自然需要一番改造。乾隆住进来后,又做了一番改造,比如在养心殿的西暖阁间隔出一间总面积8平的小房间,小房间还被楠木雕花隔扇分成里外两间小室,靠南小间的面积仅4.8平方米。这个小间是“一间房子半间炕”。这就是乾隆的书房——三希堂。乾隆就在这个斗室,理政之余欣赏、临摹书画,把玩收集来的古董。
三希堂年建造,年停用。直到清末一直保持着停用最后一天的情景。据说,后世的皇帝都不敢进。也就是说,咱们趴着窗户看到的,就是乾隆离开时候的样子。
养心殿大修也有好几年了,修了几年养心殿包括三希堂就关闭几年了。
在故宫年大展中,有一个部分就是“年入住养心殿”,有介绍养心殿改造及养心殿内景的文物。
在模拟的三希堂,小炕桌上放着笔筒、笔架和毛笔。故宫家底实在太厚,很难说这些都是当年乾隆用过的,只能说清宫里的文具都是太好了。拿出的这几件都是玉质和象牙的,品质极佳。
在养心殿开放的时间里,三希堂是必须趴窗户看的。
三希堂在养心殿大修前保持着乾隆最后一次使用时候的样子。坐垫都掉色了。
故宫年大展上展出的三希堂模拟情景。小炕桌上放的笔筒、笔架和笔,玉质极润,象牙极白。
清青玉行旅图笔筒。
青玉质,圆柱形笔筒腹部以镂雕作三段秋山行旅图,其雕有老者、苍松山石等景物,峰峦叠嶂,林木入秋,行旅者行进其间,给人以置身于景,和谐宁静之感。腹下有五垂云足,里光素,并配硬木木座。
此类笔筒,置于书房有兼具观赏之用。宫廷中藏有较多以秋山行旅图为题材的作品,乾隆、嘉靖两朝皇帝曾作多首秋山行旅图的御制诗。
清青玉四峰形笔架。
青玉质,以整块玉料琢四个圆锥形山峰,相连而成笔架,山凹处架笔。附木座。
此器造型简洁,少施工艺,玉山以极简阴刻线条勾勒出层峦叠嶂。置于几案,与青卷黄灯相伴,赏心悦目,意趣盎然。
清青玉松竹梅纹管笔。
笔帽及笔管都是青玉质,管上浮环雕松竹梅纹,两段分别阴刻回纹为衬。笔管前端较细,中空,纳束褐色笔豪。
古代文人素以兔毫为制笔上等原料。兔毫弹性较大,利于书写。相对而言,羊毫笔头更适合绘画。容易蓄墨且弹性较小。
此笔当为清宫造办处制作,制作较为精美,是比较典型的清代玉管毛笔。
清青玉管笔。
笔管为青玉质,通体光素无花纹,质莹润,色和谐,突出了玉材的自然之美。
清代文房用品中,笔管的质地很多,有瓷、竹、象牙、珐琅、玉等。其中玉质笔管属高档材料,造价较为昂贵,使用者不多。玉管笔中有光素和雕刻纹饰之分。此件玉笔管虽未雕刻任何纹饰,但玉质上佳,打磨光滑,亦是非常精致的文房用具之一。
清象牙管“万国来朝”紫毫笔。
象牙管,通体光素。笔端题铭“万国来朝”四字。即寓意礼仪之邦,万国朝贺之意。笔纳紫毫,短锋齐健。
此笔选毫精细,毫颖黝黑润泽,并缚以彩毫,极为美观,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为乾隆时期御用笔佳品。
推荐相关阅读:
故宫年:年,仿沈阳清宁宫改建了坤宁宫
故宫年:如今的太和殿比永乐所修奉天殿要小很多
十三陵:传说春饼是明武宗发明的,现在是康陵村的特色美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