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如何收藏明清象牙艺术别玩现代象牙
明清象牙雕大致分类
按照史料记载及传世的象牙雕来看,明清象牙雕大致可分为宫廷制品类、人物圆雕类、文玩杂件类及出口类。首先是宫廷制品类,明代的皇家牙雕由“御用监”制作,明代的牙笏存世不少,当是一品官到五品官朝见时所执。清代的宫廷牙雕由养心殿造办处的牙作、如意馆制作。牙作和如意馆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嘉定的施天章、封岐,广东的陈祖章等。
北京市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
尺寸 6×7×1cm
成交价 RMB 36,
其次是人物圆雕类。明代后期象牙人物圆雕作为一种产业在福建漳州兴起。明漳州牙雕多随形,刻工简练,但注重脸、手和衣带的表达。清代的人物圆雕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其中大型的用整支象牙雕的人物多是乾隆朝以后的作品。
年香港蘇富比11月拍卖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第九部份
尺寸:6cm
成交价:RMB 29,
第三是文玩杂件类。存世的明清牙雕文玩杂件数量众多,其中包括笔筒、臂搁、挂屏、插屏、笔架、笔洗、笔、鼻烟壶、装饰瓶、香筒、虫罐、如意、针筒,各类碗、盘、盏、碟、盒、杯、壶、镜背、镜框、挂件等等。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清十八/十九世纪象牙镂雕山水人物八方瓶(一对)
尺寸 高26cm
估价 HKD ,-,
最后是出口类。明代牙雕出口的中心主要是漳州,清代出口的中心主要是广东。乾隆年间及以后,广东出口了大量牙雕,包括装饰扇、名片盒、首饰盒、象棋、信插、伞柄、镜框,工艺繁复的船、塔、多层球等等。这些出口物件的共同特点是迎合西方人的心理,在工艺上讲究细和繁,稍显精美,但艺术内涵相对贫乏。
年秋季香港蘇富比拍卖明十五世纪初象牙镂雕杏圆「赶珠云龙」图带饰
尺寸:6.4cm
成交价:RMB ,
明清象牙雕技法多样鬼斧神工
我们今天一般遵循认同的传统的牙雕好坏评判主要围绕“雅”、“细”、“繁”三个字,三字中又以“雅”为首。但事实上很少有哪件牙雕能同时满足这三点,比如说一件牙雕太细太繁了自然整体就不会有素静的雅致感,再者各个时期的每一种牙雕都有自己的独特技法,无法按照“雅”、“细”、“繁”去规定。象牙雕刻手法多样,圆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象牙编织等在象牙雕刻中得以普遍运用。从收藏角度而言,一件牙雕无论在哪个字上能达到上乘都是值得一藏的。
秋季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清代象牙人物摆件
尺寸 高16cm
估价 RMB 50,-70,
圆雕一般采用整段象牙为雕料,雕刻成立体的造型。一般一些桌案摆件和人物类雕像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清代的圆雕人物,风格稍显繁琐,比较注重衣褶的刻画,更增加质感。比如牙雕“持经观音”,手持经卷,闭目而坐,其形容仪范体现出观音菩萨的清净端庄、慈悲的道德风范。坐像虽小,但特别注重衣饰的刻画,线条明显增多,刀法流畅但稍欠浑厚,与明代牙雕人物风格迥然不同。
秋季浙江世贸拍卖清代象牙加彩耕织图臂搁
尺寸 高18cm
估价 RMB 60,-,
浮雕,是在平板材上表面立体的多层次的雕刻方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浮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是阳纹雕刻低于高浮雕而又高于薄地阳文雕刻法,属于平面雕刻,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大多数象牙雕刻都有运用此法。高浮雕,是象牙雕刻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一种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感。
秋季浙江世贸拍卖清代象牙诗文佩环(一组四件)
估价 RMB 20,-30,
明清时期,竹刻技法也被运用于牙雕工艺中,如竹刻的毛雕法。明代的象牙器物,如文具、酒筹等,其上雕刻的文字、图画多用毛雕法,比如现藏于故宫(微博)博物院的“岁寒三友”纹笔筒就是以毛雕法雕竹、梅、兰、石,阴纹细刻如毫发,画面紧凑而不拥挤。
秋季佳士得香港
清乾隆粉彩福禄寿双面插屏配镂雕象牙座
尺寸高26.4cm
成交价 RMB ,
其次是镂雕技法。镂雕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可实现。镂雕的技法宋代已有,适合于象牙球的雕刻,象牙球古称“鬼工球”,乾隆时期象牙球发展到镂雕13层。镂雕工艺极其复杂,需要艺人有着高超的技术与素质才能完成。制作象牙球的工序是:先经锯工开料,次由车工车成圆球,再车成里外自由转动的若干层,由雕工在“板面”的牙球最外一层雕刻花纹,凿工把里层逐层凿成精细的各种图案,最后转磨光亮,配上牙球座子,成为成品。牙球工艺在清代获得了大发展,这种技艺发端于广州,是广州象牙雕刻中常用的手法。
年秋季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清象牙镂雕球形摆件
尺寸 直径9.5cm
成交价 RMB ,
至清代,镂空雕不仅仅用于象牙球的加工与制作,还被广泛运用于其他牙雕摆件的装饰。而同时,镂雕与浮雕结合运用,成为清代小件器物雕刻的特征。清代,牙雕工艺水平已十分高超,技法已十分完备,但也造成了清代牙雕逐渐走向繁复的趋向。制作装饰精细而略显琐碎,这是清代牙雕工艺的总体趋向,虽雕工精细华丽,但又稍嫌繁杂,发展至近代尤为突出。
清代象牙席子
另外,象牙编织在清代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种工艺是将象牙劈丝、磨光后再编织成作品。劈丝是编织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利用象牙细纹的纹理和具有韧性的特点,将象牙浸泡在特制的药液中,待其软化后,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牙片薄弱如纸,呈半透明状,再将其打磨光滑呈现出洁白光泽,进行编织,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很少采用这项技术,广州遂成为象牙编织品的主要生产地。此项技术耗工费时,制作难度极大,制成品价值相当昂贵。至雍正朝时,雍正皇帝有感于其制作劳民伤财,而功用只是为了奢侈斗富,乃下令禁止制作牙丝制品,从此,这项工艺逐步衰落,直到失传。象牙具有良好的恒温性能,象牙席比起竹、草等材料制成的席小,更为凉爽宜人。象牙编织席,现存世二张,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广州牙雕、苏州牙雕、北京牙雕三足鼎立
象牙雕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在技术上既有交流,又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
其中,广州牙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至晋代还出现了象牙编织的精湛工艺,明清时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历史高峰。主要是因为清康熙海禁以后,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工艺远远超过了其他地方,成为全国之冠。
广州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又加上广州地处南方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层层雕镂,而作品又不易脆裂。广州的牙雕以精细的象牙球著称,其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从清代“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的记载来看,至迟从雍正年间(-)起至咸丰年间(-)为止,在这百多年中,广东始终为内廷提供牙匠。在造办处多则6名,少则两名,留下了陈祖章、李裔唐、萧汉振、黄振效,杨维占、陈观泉、司徒胜、黄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陈琛、莫成纪、杨志、黄庆等15位牙雕匠师的名字。
其次是苏州牙雕(包括地处江南的南京、嘉兴、杭州、扬州等地)。苏州地区是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传统文化深厚,特别是吴派、虞山派、娄山派绘画艺术对牙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苏州牙雕一直充溢浓郁的文化气息。苏州牙雕总体风格典雅醇厚。艺人善于用隐起手法,在隐起适应的面上施展技艺,图案形象生动,意境幽远,布局疏朗得当,给人以恬静之感。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纯熟,刀法一般采用流畅自如的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用刀有力简洁,打磨圆滑光亮。题材来源十分广泛,有人物、花草、鸟兽、山水、神话传说等,追求意境的表现,明显受明清文人画的影响。
再就是北京牙雕。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们也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所以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明清宫廷的牙雕艺人主要来自江南、广东和北京当地。从外地来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工匠不断切磋,经过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几百年的磨合沉淀,最终形成独特风貌,清代乾隆年间的牙雕名作《月曼清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件杰出的作品是乾隆年间牙雕艺人陈祖章等人根据画家陈政的画稿,用了几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但后来随着清末国力的衰微,为宫廷制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纷纷流向了民间,开办作坊,聊以自补。到了光绪年间,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临绝迹的危险。在清末民初时,北京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
版权声明:由古玩元素网旗下典藏拍讯原创整理!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