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22课牙和齿的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69927.html

《说文解字》在“(齿)”部之后,紧跟着就设了“牙”部,似乎无理,但实际上,古人对于牙齿的界定非常清楚,牙是牙,齿是齿,将它们两个分开设立为两个部分,并无不妥,虽然“牙”部只有三个字,但,它有理由独立出来。本课讲“牙”部的这三个字,详情如下:

1、牙。读音有两个:

(一)yá。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也是牙字现在汉语最常用的读音。《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象形字。本义是大牙;臼齿。在古代,牙专指的是大牙;臼齿。跟现代汉语的牙有区别。

既然是象形字,就先从字形说起。李学勤先生《字源》所载的字形发展图如下:

(《字源》所载牙字字形的演变)

在西周金文里,牙,就是上牙和下牙相互交错的象形,春秋时略略产生形变,在小篆统一字形时,上下牙两个部件紧紧贴合,下牙垂脚拉长,成了标准的小篆,因此在写小篆“牙”字时,要注意笔顺,这是两个部分的结合体,一下部件一个部件地完成更合理,不要写错。相比之下,牙的金文更像局部的牙,而齿的金文更像全体的牙齿。因此《说文》的古文“牙”,实际是“牙”与“齿”的合体(如上图)。相比之下,牙比齿出现得晚,周代铭文才出现“牙”字,“齿”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关于“牡齿”,有两种意见:

(1)、“牡”的本义是公牛,这种说法是指上牙下牙各有臼窝,又各有凸起,互相咬合,因此是叫牡齿。这种说法似乎有附会之嫌,因为既然可以叫牡齿,当然也可以叫牝齿,虽然牡字也略含“大”意,但太隐晦了;不过,有意思的是,牙在方言里也用来指雄性的牲畜,比如牙猪、牙狗。

(钮树玉画像)

(2)、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认为:“《九经字样》作‘壮齿也’”,《九经字样》是唐文宗时的书,相对可靠,如果是壮齿,就合理一些,“壮”字我们学过,壮者,大也,所谓壮齿,就是大牙。钮树玉的这个说法似更合理。几乎同时期段玉裁也持这种说法,《说文解字注》:“惟石刻《九经字样》不误”“士部曰:‘壮,大也。’壮齿者,齿之大者也。统言之,皆称齿,称牙;析言之,则前当唇者称齿,后在辅车者称牙。牙较大于齿,非有牝牡也。”丁福保的《诂林》又进一步论证:“牡即壮之别体。”显然,这里应当是“壮齿”。

说归本义。《六书故·人四》:“口有齿有牙,齿当唇,牙当车。齿相直也,牙相入也。”(人的)口中有齿有牙,齿正对着嘴唇,实际就是现代说的门牙或者切牙,正面的四组(八颗)牙,正当嘴唇。所谓牙车(辅,指颊骨;车,指,牙床),指的是腭骨,牙床。齿是直直相对(切牙的特征,咬断食物),牙是交错相交(臼齿的特征,研磨食物)。实际上,人的牙齿,在吃食物时,各有擅长,如图:

(人的全部牙齿分类)

古人如果统称牙齿,则既可以称齿,也可以称牙(也就是说,牙和齿都可以用来统指全部牙齿),但具体分开有所指时,齿一般指门牙,牙一般指大牙(臼齿)。

分开说的,比如《左传·隐公五年》:“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即(鸟兽)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用到礼器上。齿与牙是分开说的。相应的,皮与革、骨与角、毛和羽也是分开说的。再比如韩愈《与崔群书》:“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韩愈描述自己掉牙,描述的很准确。

(韩愈像)

泛指牙齿的,比如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又比如鲁迅《狂人日记》:“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

本义之外,牙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咬;啮。《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高誘注称:“牙,言以牙相噬。”《太玄·争》:“两虎相牙,知所制也。”范望注称:“虽当俱争,宜知强所制服也。”

(2)特指象牙。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少顷饭至,众人调放了桌子,凤姐儿用手巾裹着一把牙筋,站在地下。”篆刻材料里,我们也经常说牙料,牙料指的就是特指象牙制的印章材料。比如传为文彭印的“七十二峰深处”,就是牙章,现藏上海博物馆。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

(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有很多种用法,如:

1古代钟架横木上所刻象牙齿的部分。比如《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jù,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崇牙树羽”,这里的牙,指用以挂乐器的象牙齿的木钉。

2古代杂佩中悬在丝绳上象牙的尖角叫“衝牙”,行走时碰撞佩玉发现清脆的声音。《礼记·玉藻》:“佩玉有衝牙”郑玄注称“居中央以前后触也。”孔颍达疏说得更清楚:“凡佩玉必上系于衝,下垂三道,穿以蠙球,下端前后以悬于璜,中央下端悬以衝牙,动则衝牙前后触璜而为声。所触之玉其形似牙,故曰衝牙。”

(衝牙)

3戟上横枝,象牙形,故曰“戟牙”。苏轼有诗《刘乙新作射亭》:“手柔弓燥春风后,置酒看君中戟牙。”

(戟牙)

4瓦屋的檐角,象牙,曰“檐牙”。比如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迴,檐牙高啄。”

(檐牙)

5古代机器中象牙齿的部件,或合称为“牙机”,大约跟现在的齿轮作用相似,其传动方法也是咬合传动。

6弩上钩弦的器具,象牙齿,称“弩牙”。《释名·释兵》:“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

(秦弩中的牙)

(4)古称将军之旗。《集韵·麻韵》:“牙,旗名。”《字汇·牙部》:“牙,将军之旗曰牙,立于帐前谓之牙帐,取其为国爪牙也。”古例称官署为牙,称所居之城为牙城,所居之屋为牙宅,称朝见主帅为牙参、所亲之将为牙将、卫队为牙队,而亲兵则称牙兵,称所树之旗为牙旗。

(牙旗)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当然,它也用来指古代军队主将所在的称呼;也指古代官署之称,后来写成“衙”,这一点,我们在讲“衙”字时,已经讲过了。

(5)草木发芽。又比喻事物的发生、开始。后来写作“芽”。《字汇·牙部》:“牙,与‘芽’同。”它既可以指发芽的动作,也可以用来指发出来的幼芽。

(萌芽)

(6)又引申指幼小。比如《后汉书·崔骃传》:“甘罗童牙而报赵。”指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凭借功勋甘罗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上卿(相当于丞相)。相对于做使者的一般人,12岁,的确是很幼小,所以说“童牙”。

(7)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王庭的称呼。比如《北史·长孙道生传附长孙晟》:“及突厥摄图请婚,周以赵王招女妻之……因遣晟副汝南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这实际上是前面“官署”义的引申。

(8)牙板。传统音乐用以显示乐曲节奏的拍板。始用象牙,后多用檀木,因色带紫红色,故称红牙。

(牙板)

(9)量词,绺。《水浒全传》第五十七回:“众人看徐宁时,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这里的三牙,是说金枪手徐宁有三绺黑胡须。

(10)语倔强貌。《字汇·牙部》:“牙,语倔强貌。”

(11)方言。牡。反映雄信牲畜。《本草纲目·兽部·豕》:“(豕)牡曰豭(jiā),曰牙。”清代西崖《谈征·名部下·牙猪》:“牙猪,‘牙’即‘豭’之转音也。”依其说法,实际上方言里的牙猪,实际上指的是豭猪。比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有人骂那狂咬猛扑的大牙狗:‘没长眼睛的东西,才几天不来,就不认识了?’”原注:“牙狗即公狗。”

此外,牙还是姓,《通志·氏族略四》有载。

(二)yà。这个读音出自《集韵》,极不常用,指车辋,车轮的外周部分。在汉代以前,车轮周围的框子叫“牙”。

(车轮)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车轮上的钉,像牙,所以叫牙;车轮是咬地前行的,所以叫牙。但前者似更接近原意。

牙的小篆写法如图:

(牙的小篆写法)

2、(牙奇)。(GKB库已无此字,只能描述,左边一个牙,右边一个奇)。读q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牙奇),武牙也。从牙,从奇,奇亦声。”会意加形声字。本义指门齿与臼齿间的锐齿。通称“犬齿”。古称“虎牙”。它不同于牙,了不同于齿,所以叫“奇”牙,即(牙奇)。这是它会意的来源。

(虎牙)

为什么“虎牙”《说文解字》要写作“武牙”呢,是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因此,虎是避讳字。钮树玉的《说文解字校录》称:“宋本及《系传》‘虎’作‘武’。盖沿唐人讳。”

本义之外,(牙奇)还指邪。只存在于字典里,其他典籍没有踪影,《改併四声篇海·牙部》引《俗字背篇》:“(牙奇),邪也。”

(牙奇)的小篆写法如图:

(牙奇)的小篆写法

3、(牙禹)。(GKB库已无此字,只能描述,左边一个牙,右边一个禹)。读qǔ。《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牙禹),齿蠹也。从牙,禹声。(牙禹)或从齿。”形声字,对,它就是“龋”,本义是牙让虫子蛀坏。齿蠹,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虫牙。桂馥的《说文义证》:“禹,虫也,故文从禹。声中有义。”禹本身就是虫名,所以牙加上上一个禹,就是被虫蛀坏的牙。这里的虫,实际是细菌,如图:

(蛀牙的形成原因)

(牙禹)的小篆写法如图:

(牙禹)的小篆写法

牙部只有这三个字,一课讲完。牙掌握字形,(牙奇)理解“奇”,(牙禹)理解“禹”。“牙”与“齿”并不相同,因此,《说文解字》前面有“齿”部,后面又有了“牙”部。

(之,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