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军打仗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军旗,它们是

导语:在古代的军事中,我们知道旗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行军打仗的时候,这些旗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旗帜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在战争过程中,军旗一定要保持屹立不倒,这样就证明并没有兵败,如果全军覆没的话,军旗就会倒下。可以显而易见,战局是什么样子?

最早提出旗帜概念的时候,是在墨子的书中,当时是用布制作的旗帜,挂在杆子上,以此来表示通讯联络的一种信号,后来这种形式被运用到军队中,出现在黄帝时期,有一种军旗纛,这种可能大家见得比较少,因为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被称为旗头。

而且只有在军队中最高统治者才能够使用,并不是随便什么将领都能用纛。成吉思汗部队中就有这个东西,它是使用一个圆盘,在上面穿很多小孔,然后用马鬃做成一些类似于流苏的东西。这种纛也是蒙古族的圣物,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胜利,纛上面会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图腾,最早的时候纛是使用牦牛尾做成的。

在军队出征的时候,都会举办祭旗仪式,这个时候出现的旗帜叫做牙旗。牙旗的来历是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牙旗旗杆上面有象牙制成的装饰,以此作为它的名字。牙旗是军营里面的一种象征,因为在曾经军营中有一种叫做牙门,后来因为以讹传讹,就有了牙旗。

在打仗的时候,还有一些号旗是用来发号施令的,而且它一般红色为主,不会使用其他的颜色,这种号旗是为了分清敌我。在战场上指挥有很好的作用,有的时候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这种旗帜可以一目了然,甚至可以判断出战争中士兵的伤亡情况。所以这些号旗也完全决定着战争的胜利。

还有一种信幡,这种是会带有字样,信幡为了表示将领的身份。一般都是白虎翻,在西晋时期,开始有这种信幡,而且因为信幡能够表明将领身份,影响力巨大,有的时候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还由此演变出一种虞幡,是象征着皇权。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虞幡来造势,有很好的震慑作用。

不过因为虞幡象征着皇权。在皇权势力微弱之后,也就不再使用这种旗帜。五方旗是由五种颜色的布料制成,被称为五方旗,是将领指示战争动态的一些体制,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命令。在三国时期,魏国就使用了类似这样的旗帜,五方旗可以有助于排兵布阵,可以方便变换战争时的队列阵型,方便又快捷。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军旗有不同的作用,即可以表明等级,而且可以达到上下协调的作用,也是国家机制的一种体现。有的表现为皇帝,有的表示为最高的将领,还有在战争时表示不同的命令,这些旗帜士兵必须完全熟悉,在战场上随时会用到。不然士兵很容易糊涂,不知道旗帜是什么样的命令。

结语:军旗非常重要,有的时候两方对阵,都会将夺旗视为一项重要的军功,就是他们会夺取对方的旗帜,来炫耀自己的本事,甚至曾经他们都以夺取军旗来判定最终胜利。在一些朝代中,夺旗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被夺旗会造成士气大减,这个时候展开猛烈的攻击,可以轻易将对方打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