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孟尝君厚礼待士,依靠鸡鸣狗盗
孟尝君有个难得的优点——善于纳谏。一次,他到楚国,楚人赠送他一张象牙宝床,并命郢城的登徒氏帮他运回齐国。登徒氏担心途中有个闪失,便去央告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象牙床价值千金,途中若有损坏,我卖掉老婆孩子也赔不起。先生若能免掉我这趟差使,我愿献上家传的宝剑。”公孙戍满口应承,起身去见孟尝君,劝道:“听说公子要接受楚国的象牙床,我以为大大不妥。小国所以仰慕您,纷纷欲致相印,无非是因您为人廉洁,又能够振达贫穷,存亡继绝。如今一到楚国,就接受这样贵重的礼物,未到的国家将用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到此言,当即表示谢绝楚国的象牙床。
公孙戍心里由衷的高兴,拔腿就往外跑。孟尝君却突然叫住他,问道:“先生刚才的教诲很好,但为什么显得趾高气扬?”公孙戍说:“我有三大喜,又额外得一宝。”孟尝君问:“有哪三喜?又得何宝?”公孙戍说:“公子有门客数百人,此次独我直言相谏,是我一喜;公子从谏如流,是我二喜;纳谏必可纠正公子的过错,是我三喜。谏止此事,登徒氏答应送我一柄先人的宝剑,这是我额外所获。"孟尝君问:"先生宝剑到手没有?"公孙戌说:“未有公子之命。不敢擅取!"孟尝君说:"快去受礼吧!”说完他在门板上书写道:“有能扬田文之名,止田文之过者,请急入谏。虽私受宝,概不道究。"
孟尝君既机警善察,又很老于世故。有一年,齐宣王的夫人病死,后宫有七个宠幸的美姬等待补缺。孟尝君不知宣王属意何人,不便贸然进言,一时大费踌躇。后来,他想起一条妙策,遂把七个珍贵玉珥献给宣王,请求转赠七个美姬。这七个玉珥中,有六个是同等货色,唯独一个质地特佳。孟尝君看哪个美姬佩戴上最好的玉珥,便知宣王钟爱于谁,于是就劝宣王立她为夫人。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年),齐湣(min)王派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秦昭王久闻孟尝君大名,要封他做秦国之相。不到一年,有人吹风说:“孟尝君为相,必然明仕于秦而暗通齐国。”昭王随即变了卦,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准备找个借口把他杀掉。
孟尝君又急又怕,托人央告秦王的宠妃燕姬帮忙。燕姬说:“如果要我去恳求秦王,必须用孟尝君的那件银白色的狐裘做谢礼。”可是,孟尝君只有一件狐皮上衣,已经赠送给秦王,再往那里去讨那样的珍贵服装?身边的一位门客眨眨眼睛说:“如今的上策,唯有一偷。”
三更以后,那位门客像条轻灵的猎狗一样,翻墙越径潜入宫中。偶尔遇到巡夜的更夫和卫士,他便“汪”“汪”地学两声狗叫,隐于花间树后。管衣库的人满以为有宫犬帮助看护,更加放心大胆地打起瞌睡,门客乘机偷出了那件狐裘。
燕姬收受了重礼,便摆出千娇百媚的姿态,怂恿秦王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备下过关文书,连夜东驰而去,天还未亮,来到函谷关前。按照秦法,鸡鸣时方才开关放人。孟尝君担心夜长梦多,真是五内如焚,坐立不安。又有一位门客走过来说:“这事有何难处!”只见他伸着脖子长鸣一声,活似雄鸡报晓。因这一声啼叫,引得远近鸡鸣之声此伏彼起,关吏连忙开关验放行人。孟尝君乘着朦胧夜色,安然混出关来。待到秦王察觉,派人前来追赶,孟尝君早已走得不见踪影。
成语“鸡鸣狗盗”即出于此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