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失联博士遗体芦苇荡中被发现,象牙塔
这个猪年的春节,对于中科大博士生张春杨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最为灰暗的一个春节。从农历腊月25开始,儿子张春杨就失联了。儿子在1月31日离开学校,监控显示其在风雪中行走了2个小时,来到西二环南淝河董铺水库的一座桥,之后不知所踪。这半个月来,家人抱着一丝希望,盼着孩子能够平安归来。可是,大家最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最终还是出现了,今天中午,已失联15天的张春杨遗体在董铺水库芦苇荡中被发现。博士,是最高的学历,多少人寒窗苦读数十载而得不到的荣誉,如果说大学是金字塔,那么博士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可是,几年来,博士生及硕士生高学历人才自杀现象已非个案,他们究竟面对怎样的压力,缘何使得象牙塔尖成了屡夺人命的九层妖塔呢?让我们盘点一下最近几年高学历人才的自杀事件: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张东文服下了毒素秋水仙素,生命定格在了他的博士生涯中。年11月7日,武汉大学博士在家中用一根电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因论文无法通过,难以毕业。年12月26日,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的湖北籍寒门博士生杨宝德在西安灞河中自溺身亡。年3月26日7时28分,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陶崇园从五层宿舍楼顶的天台坠亡,距离他26岁的生日只有两天,自此武汉理工大学爸爸导师名扬天下。年10月10日,浙大博士生失联几天后,在钱塘江发现了遗体。接连发生的博士生自杀悲剧,让人心痛,他们能够攀上象牙塔尖的顶峰,背后是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培养,更是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可是,就当他们即将学业完成,报答父母,报效国家的时候,却选择了离开这个人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悲剧,主要以下几点原因:一、博士生普遍存在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读博士本来就是一个既耗费体力又耗费精力的艰苦的过程,几年博士读下来,要阅读数千篇的文献,用他们的话说读过的论文摞起来有几米高。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扛不住的。而博士生由于学业繁重,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所以很多人的身体很弱,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弱书生。此外,心理上的抗压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博士生需要面对的是科研论文一次又一次的被导师否,被学术期刊拒稿,没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很容易心理崩溃。二、师生关系在数例博士生自杀的案例中,几乎都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问题,就是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的关系。导师具有很大的权利,对于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可谓是掌握着生杀大权。所以博士生在导师面前非常的弱势,都是唯导师马首是瞻。并且,也确实存在一些导师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让学生作为自己干活,出成果,推迟学生毕业的现象。所以,博士生和导师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如果处理不好,不但难以顺利毕业,还要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三、博士毕业远比想象的难想要申请到一个博士学位,特别是那些院校的博士学位,真的需要扒一层皮。所以,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真的很适合做学术的人,绝大多数的博士生毕业的压力还是非常的大,从成为博士生的那一天起,头上就压上了一座山。而有些博士生,并不是出于对科研的兴趣,而是为了逃避现实,为了更好的就业,出于这样的目的读博士,其痛苦就要更甚。四、经济压力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除了要应对来自学业的压力,更让他们痛苦的是经济方面的压力。博士生,很多年近而立,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本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却还要在学校读书,经济还不能完全独立,尽管有博士津贴,但是那也仅够温饱而已。他们看着同龄人结婚、买房,自己心中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小结:中国科大失联博士遗体在芦苇荡中被发现,象牙塔尖缘何成了九层妖塔?以上几点,都是博士生所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心理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并且,博士生长期的学习训练,钻研学术,很多的性格就比较钻牛角尖,一旦想不开,就很容易轻生。所以,读博士,还是要三思而后行,要对其难度有一个心理准备,内心不够强大的话,还是避而远之!/完/
上一篇文章: 当我们告别象牙塔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