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风尘女子,不能玷污象牙塔风波
“风尘女子,不可以玷污象牙塔”,一个女子被众人毁谤道。
此女心似火烧,但仍然咬牙坚持。
她继续投身于艺术创作和义卖活动,将所有的钱拿出来支持抗日工作。
后来,她又被丈夫的原配,无情谩骂和挤兑,不得不逃往欧洲,连丈夫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这个悲惨又浑身充满才气的女子,就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潘玉良。
潘玉良为何会被人无端毁谤,又为何遭到丈夫原配的挤兑?
今儿个,咱们聊聊这位艺术才女的故事。
凄惨童年潘玉良,原名张玉良,生于江苏扬州。
这个女孩,很可怜。
她1岁丧父,8岁时与她相依为命的母亲也离世了,只能被寄养在叔叔家。
谁料,叔叔是个赌徒,把家里输个精光,没钱还债,就把13岁的张玉良骗到芜湖,卖给了风月场所。
小小年纪的她,非常讨厌这个肮脏的地方,无数次的逃跑换来无数次的打,几次轻生却都被救了下来。
就这样,张玉良没有逃出去,也没有死成功。
于是,她带着日后逃出去的念头,硬着头皮学点赚钱的“本事”。
妈妈让她学弹琵琶、唱小曲儿,她聪明伶俐,学的特别快。
但她最喜欢的,还是画画。
虽然没人教,但画的非常好,风月场里的姐妹们都要她的画,然后拿去刺绣。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张玉良已长成大姑娘了。
17岁的她,亭亭玉立,容貌姣好,一副好嗓子唱出了十里洋场。
但妈妈一直没有让她接客,在等待一个大主顾。
那天早上,妈妈让她好好打扮,说有个重要的客人要来拜访。
妈妈告诉她准备两首曲子,酒席进行到第三轮时要去唱堂曲。
张玉良不耐烦嫡化妆,像往常一样,没成想,就是这一次,她遇见了一生的贵人。
初次,遇贵人这个贵人,就是潘赞化。
潘赞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时任安徽省的海关监督。
他三十出头,身材高大魁梧,英俊潇洒,非常有学问,且清廉自守,有着一副书生相貌。
他刚到芜湖不久,便有一个商会的领袖,想要讨好他,为他接风,地点选在了当地最出名的风月场。
潘赞化的风格有点像传统的仁人志士,生活简朴,不喜欢去热闹的场所,也不纵欲声色。
他已经娶了妻子,且有了孩子,夫人留在家乡没跟着他一起来。
今天的请客活动,他并不知情,也不了解当地商会乡绅的用意。
因为他初来乍到,还不便拒绝应酬。
却不曾想,就是这一次,他遇到今生无法割舍的友谊,也经历了一段佳期如梦、柔情似水的浪漫爱情。
芜湖商会的会长,率先敬了潘监督一杯酒,祝他早日适应。
酒会上,觥筹交错,十分热闹。
没多久,装扮华丽的张玉良就出现了,半遮面地走到了潘赞化身旁,婉言道:“为大人献艺。”
她略微低头,开始弹唱歌词,她的歌声就像是仙境中的音乐一般,瞬间让宴会中的人安静了下来。
一首歌唱罢,潘赞化观赏着面前这位美丽的年轻歌女,沉思不语。
会长笑眯眯地告诉张玉良:“这位是潘监督大人,咱们的贵客,你得好生伺候。”
张玉良清澈的眼睛,注视着潘赞化,直觉告诉她,面前这个男人非寻常之辈。
不寻常,却有些亲切。
酒宴结束,潘赞化要回家了,任会长要张玉良跟随潘赞化同去。
潘玉良有点心跳加速,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以前,也曾有客人要请她,但妈妈总是舍不得。
因此,尽管她出道已两年,仍是个处子之身。
任会长凑近潘赞化,低声道:“玉良姑娘是个黄花大闺女,把她留在您身边伺候吧。”
潘赞化一直是位正人君子,平时也自律不堕,对这样的风化场所一直很反感。他认为这个女孩沦落在这里,太可惜了。
潘赞化知道任会长的用意,如果接这个姑娘走,就等于以后要给他的行为开绿灯了。
但他不知为何,就是看不了那个女孩的眼睛,似乎是在向他求救。
他,沉思着。
正在此时,妈妈顺势将张玉良扶上了车,潘赞化无法拒绝。
坠入爱河,结为伉俪张玉良跟着潘赞化来到他的家,怯生生地跟在他后面。
潘赞化领她进了书房,有仆人来泡茶。
潘赞化问他为什么做这个?
张玉良抹着眼泪,告诉他自己的身世,哀求潘赞化留她在府里当丫头。
潘赞化把她留了下来,自己睡在了书房,把卧房留让给了张玉良。
夜里,张玉良听到潘赞化咳嗽,心里涌出了一丝心疼。
不知为何,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踏实和安全。
次日清早,张玉良跑去见潘赞化,告诉他任会长的阴谋。
潘赞化怎会不知这些,他点头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姑娘。
于是,潘赞化决定为她赎身,并送她去读书,承担了全部的费用。
张玉良感激不尽,决定无论做什么,都要留在他身边。
日久情深,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年,潘赞化娶了张玉良,改名为潘玉良。
圆艺术之梦婚后,夫妇二人定居在上海。
潘玉良对知识极度渴求,潘赞化则为他请来一位水平很高的老师教她阅读。
不仅如此,她还对绘画着迷,每天苦练画画。
这期间,还出了一件可笑的事儿。
潘玉良在练习绘画的时候,苦于找不到身体模特儿,便去了公共女澡堂。
没成想,她的这一行为,被大家误解,差点动手打了她。
潘赞化为了给潘玉良带来创作灵感,带她游历名山大川,随时带上画夹,随手就画。
潘玉良画得是越来越好,其画风被描述为大气而俊美,似乎是由男子完成的,受到大众的好评。
潘赞化是一个知名的儒士,并与许多美术领域的专家交往甚密,潘玉良作为潘夫人往往有机会拜访名家。
老师们都夸赞潘玉良的天赋和悟性,建议她接受系统化的教育。
于是,在年,她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潘玉良对此非常珍惜,勤奋刻苦,获得了恩师朱屺瞻、王济远,校长刘海粟等人的鼓励。
潘玉良说:“我不止一次因为美梦笑醒。”
然而,她也遭到一些人士的不满和妒忌,导致流言蜚语的传播。
潘赞化没有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全力支持潘玉良。
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在年与其他12名女生,包括苏雪林、林宝权、罗振英和杨润余一起前往欧洲进修。
7年后,潘玉良完成学业回国,与丈夫潘赞化欣喜团圆。
随后,她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西画系主任。
次年年底,她举办了回国后的第一次画展,并出版了一本名为《潘玉良画册》的画集。
其中,她的作品《壮士头像》被人以银元的高价收购,引起了轰动。
被“家人”诽谤,含泪离开丈夫年,日本入侵中国,抗战在即。
潘玉良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投身于义卖义展活动,并发表了一场讲话,批评那些所谓的“名人”,只会说空话,却没有实际行动。
然而,此举却让她却受到了一些卑劣之徒的诬蔑和攻击,他们污蔑她是“风尘女子,不要玷污象牙之塔”。
潘玉良可是一个心坚如磐石的人,她并没有倒下。
相反,她加倍努力地投身于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为抗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原本以为,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打不倒她,没成想,真正打到她的,却是她的“家人”。
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潘赞化的电话,说大夫人来了。
她匆忙回家,大夫人见到她,就是一顿谩骂和侮辱。
这些,她是不在乎的,但她却非常心疼丈夫,夹在两个女人中间为难。
而且,大夫人有句话说的对,由于自己的身世不清白,没少给潘赞化惹麻烦,影响了他的声誉和工作。
为了丈夫,她流着眼泪离开了这个家,也离开了祖国,再一次回到欧洲。
两地分别之后,潘赞化与张玉良只能书信往来,但因抗战的爆发,之后,两人也失去了联络。
就这样,潘玉良依靠着自己的绘画才华,在海外谋生,40多年客居巴黎,过着平静的生活。
年,潘玉良突然接到消息,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了,这让她悲痛欲绝。
没有见到丈夫最后一面,成了她此生的最大遗憾。
清秋说潘玉良晚年时,她的学生王守义非常仰慕她,并向她求婚。
但潘玉良没有答应。
因为她心里一直装着潘赞化,没有位置留给另一个男人。
她对丈夫,不仅是爱,还有一份感恩和尊重,更有一份等待。
遗憾的是,没有等到重逢的那天,丈夫就离世了。
可以说,潘玉良这一生是悲惨的,亲人早逝,年幼被卖进风月场,遭受非人的待遇。
然而,她又是幸运的。
她遇到了丈夫潘赞化,不仅救她于水火,又圆了她的艺术之梦。
她一生创作无数,为人们留下了大量的艺术遗产。
她的这种,永不放弃自己,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唠唠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