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考你好,萌新选调生已答卷
转眼间,白驹过隙,踏进工作岗位已经半年有余。年9月,作为一名省委选调生,我拿着一封报到证来到了南通市崇川区城港社区。此后,一名地道的河南姑娘正式在江海大地的基层沃土中扎根成长。面对近日疫情散发、防疫压力只增不减的状况,“萌新”选调生终于全程切实体验了一次基层防疫大考,也在这一次“疫考”中用“嫩肩膀”挑起了重担子!
以铁杵磨针之耐心,答好“数据核查卷”
“咚咚咚!您好,我们是疫情防控社区网格化排查信息员,请问您是户业主吗?”这是我与疫情博弈的初期努力。疫情防控关键在于重点人员信息排查。换句话讲,我们只有练就一双“飞毛腿”,才能有跑赢病毒传播速度的可能。在区“敲门行动”的号召下,依托社区综合网格,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作用,社区书记带领我们开始了“扫楼”行动。我和网格员组成小分队,拿好花名册,用一双铁脚板挨家挨户地开展“敲门行动”,耐心询问并记录各项信息,以确保精准、高效地做好居民信息排查工作。在做好详细登记的同时,我将一些老弱病残的居民重点标注,整理成册汇报社区,以便做好后期特殊家庭的关爱工作。从朝阳初升到夕阳西下,我们敲门小分队终于完成入户排查任务。虽然双脚无力、口渴难耐,但是沉甸甸的居民排查登记信息,让我们像是准时交卷一般地长舒一口气。
以战士守土之勇气,答好“卡口守护卷”
“各位居民朋友们,进入卡口,请打开行程码、健康码,感谢您的配合!”社区小喇叭是城港社区发出的防疫“第一声”,更是基层防疫工作走进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我发挥自身特长,录制了4个“疫声”小喇叭,分别放置各小区卡口处,循环播放,提醒小区居民注意日常出行防护。食品路卡口因其人流量大、多个社区交叉重叠,素有辖区“兵家要塞”之称。从三月初开始,我主动参加食品路卡口的守卡工作,开启每天5个小时的连续“站岗”任务。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背痛,即使有不理解的居民,我们仍然耐心解释、善意提醒,严格执行登记测温、查验双码等防控要求。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倾盆大雨,我和小伙伴坚决做到进入卡口“逢车必检、逢人必查”。24小时守好居民“出入关”,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安全线”,是基层抗疫一线书写的严密“守关”卷。
以稳坐如钟之定力,答好“核酸登记卷”
疫情来势汹汹,全民核酸检测吹响了年轻党员上“疫”线的冲锋号,街道23名年轻党员迅速集结,我也是其中一员。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按规范操作穿好防护服,变身“大白”,成为一名核酸采样登记员。“你好,请出示您的核酸采样码或身份证。”在这个岗位上,我和其他小伙伴平均每天5个小时穿着防护服,保持同一个“扫码”姿势,已经坚持了15天。额头勒出深深的印痕,细密的汗珠浸湿头发,手套下的双手发白肿胀,防护面罩上的层层雾气,深夜后背疼痛的辗转反侧······大半个月的坚守,让我明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一个人都为抗击疫情而努力。“任书记,您这小小年纪有着大大能量啊,我每天来做核酸都看见您,真是太辛苦了!”这是城港新村幢李阿姨看着忙碌地满头大汗的我说出的暖心话。疲累的一天下来并不能轻松片刻,直到第二天看到官方发布全员核酸阴性的消息时才能会心一笑。那一刻就像是考试拿了一百分,即使付出双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回首去年九月,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白面书生”已经成为社区邻里的“黑脸书记”。基层一线的“疫考”让我再一次回到了学生时代的“答卷人”身份。这份考卷不仅让工作上的“小学生”在忙碌和苦累中理解了担当和责任的分量,也让我深深明白时代出卷变化万千,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书写好青春的时代答卷,我们永远都在路上!
来源/作者:南通市崇川区任港街道城港社区任威威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