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逆天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镂雕象牙

象牙镂雕套球又称“同心球”,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据《格古要论》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3层套球,时称“鬼工球”。清代宫廷中巧夺天工的广东象牙球,给年跟随英国使节马嘎尔尼访华的英国人吧龙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在中国人擅长的机巧艺术中,达到最高境界的就是象牙雕刻。他们真是无人能及!……用一象牙球体来镂雕,在小于半英寸的洞中,雕有九到十五层的球,一个套一个,皆可转动……”此件十九世纪由广东地区牙匠所刻制的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直径约12厘米,通高约56厘米。表面以高浮雕刻飞龙穿梭于祥云间,内部则雕刻各种镂空精致的锦地纹,共二十四层,每层皆可灵活转动。『雕刻技艺』象牙球的制作,是将牙材以车床镟成球体,在球面往圆心处开出均匀分布的十四个锥形孔,用直角钩刀在锥形孔中,一层一层由内而外刻出活动自如的套球后,再雕以各种纹样装饰。这件十九世纪由广东地区牙匠所刻制的象牙套球,直径约十二公分,表面以高浮雕刻九龙穿梭于祥云间,内部则雕刻各种镂空精致的锦地几何纹样,共24层,每层皆可灵活转动。套球置于有承盘的象牙座上,如同帽架,其底座同样雕有云龙纹,往上为镂雕八仙,中间则有一颗雕有9层的云龙纹套球,再上则雕以山水人物。层层相套,玲珑剔透且制作繁复的象牙球,可说是清代晚期牙雕工艺之代表。『层数技艺』:清代因商贸的需求,广州牙雕艺人借鉴石狮口中含珠的镂雕形式,创作出了象牙球。因施工空间的限制,象牙球的工艺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象牙球从开始的1层,至清乾隆时期发展到14层,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层(年首届全国象牙“百日展”开幕式,60层象牙球亮相北京,估值近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1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