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象牙美如宝玉的定窑白瓷牡丹江新闻网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孙波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除了高贵典雅的青花和色彩艳丽的彩瓷外,圣洁素雅的白瓷也凭借其朴实无华、自然天成之美在中国陶瓷界占有一席之地。说到白瓷,就不得不提及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这不仅是因为定窑的名头大,更是因为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并以白瓷名满天下的窑口。相比白瓷“鼻祖”邢窑白瓷而言,定窑白瓷不仅对其有所继承和发扬,更凭借其刻花装饰的精美绝伦,及工艺特色的独具一格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开创了白瓷发展的崭新领域。
后来居上的定窑白瓷
记者曾欣赏过一件北宋定窑烧制的刻花浅腹碗,该碗口阔腹浅,形如斗笠,整体给人以沉稳端庄之感,不仅器型雅致,而且装饰也极为精美繁复。碗的内部呈现出定窑白瓷所固有之象牙白色,碗口为铜鎏金扣口,碗的外部施以紫釉,呈现出深褐色的沉稳质感。如此,内白外深的色彩对比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在中国陶瓷史上,北齐以前,中国的陶瓷器基本是青瓷,北齐时出现了最早的白瓷,经过隋代的发展,至唐代时陶瓷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并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即越窑的青瓷与邢窑的白瓷。就此而言,邢窑亦可堪称中国白瓷之“鼻祖”!那么,定窑白瓷又何以后来居上呢?
“相比邢窑白瓷来说,定窑白瓷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牡市资深收藏人士韩先生告诉记者,在中国瓷器漫长发展历程中,最著名的白瓷窑口就是邢窑,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古代多以窑址所在地命名,而邢窑则位于邢州,故名邢窑。邢窑瓷器的釉色有白、青、黑、褐黄等多种,其中尤以白瓷最为著名。邢窑白瓷多素面无装饰,到了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器中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等装饰方法。唐代后期,邢窑由于制瓷原料等方面的原因,渐趋衰落。此时,位于河北曲阳,古属定州的定窑,受邢窑的影响继之而起,在对邢窑白瓷的工艺有所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为北方著名的白瓷窑。
那么,相比邢窑白瓷,定窑白瓷又有哪些显著优势及特征呢?韩先生认为,首先从窑场的范围及生产规模上看,邢窑窑址小而分散,定窑窑址大而集中;其次,邢窑的粗白瓷和晚唐五代的定窑白瓷水平较接近,而进入宋朝后,定窑白瓷工艺水平迅速提高,甚至达到了胎比釉白的程度。尤其是北宋时期,定窑白瓷多为象牙白,而且还发明了覆烧工艺,由于邢窑不采用覆烧工艺,产量较低,因此定窑很快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迅速抢占了白瓷领军地位。至此,定窑白瓷一举打破了邢窑一统白瓷天下的格局!
定窑白瓷的固有特征还是非常显著的!定窑白瓷的胎骨薄而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白瓷常见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型则比较少。而且,相比邢窑白瓷来说,定窑白瓷的装饰技法也更加丰富与独特。典型特征是,多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白瓷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中晚期的刻花装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精美绝伦,图案讲究对称。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多。此外,鱼水纹、龙凤纹和各种禽鸟纹也不少,花卉纹常见与动物纹相组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