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
专栏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
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
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五章。
永远相信人类的智慧!
周期轮回,是不可避免的。
就在汉朝和古罗马如日中天的时候,自有人类文字记载以来最寒冷的冰川世纪,忽然降临了。
公元-年间,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比温暖期下降了2度左右。
这个结果,对于古代农业文明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一方面,雪线南移,北方的农业地区变得不再适合粮食种植,大幅歉收,到处是饥荒,社会变得不稳定,农民起义不断,中央政权的统治被削弱,濒临崩溃。
另一方面,更北方的大草原,由于冰雪覆盖期变长,游牧民族无法生存,被迫向南迁徙,跟农业文明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
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对农业文明天然具有军事竞争优势。
主要原因是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农业文明以步兵为主——
1)骑兵的机动性很强,来去如风,步兵根本无法追赶,由此失去了主动性,只能被动挨打。
2)骑兵的高速冲击力巨大,冲锋排山倒海,气势宏大,特别是身披重甲的重骑兵简直是古代的装甲部队。
3)骑兵持续作战能力强,善于长途奔袭,对后勤补给依赖小,只要带少量补给就能奔袭千里。
而步兵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粮草补给,长途作战消耗极大,一旦后勤被切断,仗就没法打了。
当然,骑兵的这种优势是阶段历史的产物。
它起于马的驯化,止于西方火枪的发明,一切都是技术进化的结果。
最早的骑兵,人和马之间只有缰绳,因此骑得并不稳,骑兵对步兵的优势,仅限于速度。
骑兵的第一次技术进步,发生在秦汉交替时期(公元前年左右),布马镫和软马鞍出现了。
软马鞍可以让骑兵在长途奔袭时,坐得更舒服;
布马镫意义更重大,它完全解放了双手,骑兵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
刘邦在“白登之围”中第一次见识到了装备马镫的匈奴骑兵,从此回家韬光养晦,再不敢蔑视北方的蛮族。
毫无疑问,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正是因为马镫是匈奴人首先发明的,所以汉朝以巍巍大国的姿态,也不得不承受近百年的屈辱;
后来匈奴人被汉朝驱赶,一路向西冲杀,也是望风披靡,甚至打到欧洲,被古罗马人称之为“上帝之鞭”。
到汉末三国之时(公元年前后),骑兵技术出现了第二次升级,铁马蹬、高桥马鞍出现了。
马镫,从布料变成铁制,无疑更牢固,更耐用。
高桥马鞍意义更重大,它可以让骑兵进一步增加马上的稳定性,以及突刺带来的反作用力,在突刺时可以借助鞍桥为自己增加杀伤力。
图:秦始皇兵马俑的软马鞍
图:西晋墓葬中的高桥马鞍陶马
到晋朝时(公元年左右),骑兵技术又迎来了第三次升级,重装骑兵的大规模普及。
三国时,骑兵已经用上皮甲了,不过还不普遍。
一百年后,马铠不断进化,首先是皮甲的普遍化,然后是金属化。
金属马铠能将战马保护得严严实实,仅留眼、耳、鼻、口、四肢及尾巴暴露在外,战斗力再上一个层次。
由此,重装骑兵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大杀四方,在公元-年间,将北半球的农业文明打得奄奄一息。
最先受到打击的,是中国文明。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央政权衰败,北方胡人不断南下,数量最多的是匈奴、羌人、氐人、羯人、鲜卑五个民族,后世称之为“五胡乱华”。
公元年,匈奴军队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虏晋朝皇帝,杀死市民10万人。
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各族之间互相攻伐,烧杀抢掠,北方中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
根据当时的文字记载,“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火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最悲惨的记载,是关于“两脚羊”的事情。
史书记载羯族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叫做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被驱赶的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有一次,汉人将军冉闵解放了邺都,竟一次性解救了被掠夺的汉族少女20万人。
传说有五万少女被当作军粮,一个冬天被吃得一干二净,她们的骨头被堆成一座小山,真的是惨绝人寰。
据后世史家估计,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的人口损失高达70%,剩下的人口中,胡人占比已经大于汉人占比了。
这种悲惨的画面,跟古印度的十六国时期是很相似的。
古印度时,人们悲惨绝望,由此形成了宗教的大繁荣,这一幕,在中国的五胡十六国时期重演了。
儒家被抛弃,虚幻的玄学、道教兴起,佛教更是趁虚而入,出现了一轮空前的大繁荣。
地球的另一边,古罗马文明同样惨遭蹂躏。
自公元前年前后开始,北方蛮族就开始了一波一波的南下。
开始的时候,古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多瑙河沿线也修筑了跟中国长城一样的防线,然而终究还是被冲溃了。
随后,匈奴人的后代——匈人越过乌克兰平原进入到中欧的匈牙利盆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日耳曼蛮族在他们的挤压下,被迫继续往南迁徙。
公元年,西哥特人进入意大利,攻陷了罗马城,蛮族军队在城内杀掠三天,罗马城遭到了严重的毁坏。
公元年,汪达尔人再次杀入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杀,劫后余生的罗马城仅剩下人。
随后的20多年里,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不断被蛮族领袖所俘、驱逐或是被杀,渐渐土崩瓦解。
东罗马帝国也曾试图收复被蛮族占领的领土,公元年派出了一支规模巨大的舰队向汪达尔人发动进攻。
但最终,汪达尔人使出“火烧连营”的战术,用10条空船点上火,让其顺着西北风驶向罗马舰队。
大火烧了整整一天,罗马舰队有超过艘巨型战舰被焚毁。
这场地中海世界的“赤壁大战”结束后,罗马帝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欧洲的土地不再属于他们。
蛮族部落纷纷占地建国,西哥特人将整个西班牙和法国南部收入囊中,勃艮第人占领了法国东北部,盎格鲁—撒克逊人占据了不列颠,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
各大部落之间为了扩大领地,同样战火连绵,旷日持久。
匈人阿提拉和西哥特人之间的沙隆会战,双方投入兵力30-40万,阵亡高达16万人。
王国和部落之下,又有多如牛毛的大大小小的领主,很多地方每相距几里地就会有一个领主。
领主们表面上服从国王,暗地里却纷纷修建城堡,训练军队,彼此征战不休,致使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在中东文明地区,中亚大草原的嚈哒人(又称白匈奴人)同样开始南下,并不断向印度贵霜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发动攻击。
年前后,在嚈哒人的多次打击下,贵霜王朝彻底灭亡。
年,他们杀死了波斯萨珊王朝的皇帝,一度占领了波斯萨珊的三分之一领土,并迫使波斯纳贡称臣。
可以说,整个北半球的农业地带,都进入了黑暗时代。
在古典农业时代,这种由于气候变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大规模劫掠的情况,经常周期性出现。
一般来说,农业时代的周期规律是这样的:
当气候变得温暖,或者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和传播的时候,就会带来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
而当人口的增长超出了粮食的供给时,就会导致内卷的发生。
内卷通常来自两种情形:
第一是气候的突然变冷,导致农业大范围歉收;
第二是土地集中度的提升,大量的土地被地主占有,导致农民无地可耕、流离失所。
前一种情形导致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后一种情形导致了帝国内部的农民起义。
在古典农业时代,农业和资源型(盐、铁)产业的创新都是很缓慢的。
因此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与其投入资源去创新,不如通过武力来占领,或通过法律来垄断的收益率更高。
因此这个时代很少有主动的创新动机和行为。
由于创新的缓慢,最终导致了马尔萨斯循环的不断出现,每一次内卷都带来战争和朝代的更迭。
在古典文明史上,类似的情形不断出现,因此人们早已习惯。
(现代由于主动创新行为的出现,农业时代的马尔萨斯循环已经结束,但金融危机的周期性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副面孔重新出现)
当然,像公元-年如此漫长,持续三个世纪的黑暗时代,仍然是罕见的。
在这漫漫长夜,各地文明之火相继熄灭,人类似乎再无希望了。
不,希望仍然是存在的。
人类不会灭绝,文明不会完全终结,在最绝望之时,永远要相信人类的智慧!
————
首先,在温度下降最少、游牧骑兵冲击最小的板块,光明最先出现了。
在北半球的诸多文明中,维度最靠南、温度最高的是印度文明,现在,这个板块首先迎来了新生。
公元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这是印度文明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也是印度历史上唯一一次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巅峰。
这个王朝是踩在贵霜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贵霜帝国由月氏人建立,他们最早是居住在中国河西走廊、祁连山的游牧民族,后来遭受匈奴人的打击,沿着中亚大草原一路迁徙向南,穿过开伯尔山口,来到印度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再后来,贵霜帝国开始衰落,并在嚈哒人的新一轮冲击下加速灭亡。
旃陀罗·笈多一世抓住了这个机会,将众多由贵霜帝国分裂而成的小王国一一消灭,重新统一了恒河流域。
经过他的儿子沙摩陀罗·笈多(海护王,约-年在位)和孙子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约-年在位)三代人的努力,一个版图几乎覆盖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帝国终于建立起来。
笈多王朝由于统一带来的社会稳定,和市场化的经济政策+包容化的文化政策,使得印度的经济和科技达到了极高水平,领跑世界。
这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出口贸易、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各个方面。
农业:小麦、水稻、棉花、甘蔗、亚麻、生姜,各类农作物都出现了产量上的大幅增长。
棉花是印度首先驯化的农产品,在此基础上,笈多王朝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棉纺织业,成为印度最大宗的出口产品。
手工业:除了棉纺织品,印度还大量生产金银饰品、香料、染料(靛蓝)、象牙制品。
造船业也日益发达,笈多王朝以制造多桨帆船著名,商人们从恒河口出海,在东南亚的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建立了一系列商业殖民地和贸易口岸。
东南亚开始进入印度化时代,文化、宗教、建筑深受印度的影响,留下了巴厘岛的印度教神庙、吴哥窟的印度教建筑、印尼的婆罗浮屠佛教圣殿、缅甸泰国老挝的大量佛教寺庙。
科技上,印度最重要的创新体现在数学方面。
笈多王朝的数学家们发明了现代数字系统和零的概念,算出了圆周率至小数位后四个字,并认定地球是在自转的。他们还研究了包括不定方程、不尽根迫近(无理数)等一系列代数方程问题。
他们还发明了最早的国际象棋,当时叫“四方棋”,有车、象、马、兵4种棋子,象征着印度古代的军制。
印度数字和象棋随后经阿拉伯传到欧洲,被后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和“国际象棋”。
文化上,印度后世影响最大的两本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定稿成书。
思想上,佛教处于鼎盛期,印度教复兴,那烂陀寺成为世界宗教交流中心,东晋僧人法显远赴重洋来此留学,著有《佛国记》一书。
————
其次,在底蕴最丰厚的传统文明板块,也曾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反弹行情。
在中国,汉人依靠长江天险的护城河,建立了一个东晋小王朝,并在一次规模庞大的淝水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守住了文明的火种。
随后,东晋的统帅刘裕依靠其创新的“却月阵”,通过诸兵种的协同作战实现了步兵对骑兵的反击。
所谓却月阵,即整个兵团排列成一个圆月弯刀式,中间是战车,抵御敌方骑兵的冲击,两侧是步兵,装备弩、槊等重兵器,左右包抄掩杀。
并且充分结合地理优势,阵型通常背靠山丘或河流,这样当前方步兵的优势减弱的时候,背后的骑兵或水军就可以形成新一轮的攻击,以立于不败之地。
却月阵是非常成功的防守反击阵型,只要抵御住敌军骑兵的第一轮冲锋,在有效的时间内将骑兵包围,就能利用己方步兵、骑兵和水兵的组合,对敌军实现逐步绞杀。
借助这个阵型的威力,刘裕率领大军先后两次北伐,灭南燕、后秦,击败北魏,一度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尽数收复,并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在中东,波斯人建立了第二帝国波斯萨珊王朝,这个王朝的版图包括今天的伊朗、两河流域,甚至一度占领了高加索地区、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埃及。
这是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为国教,随处可见“圣火”的图腾。
在被伊朗人称为“不朽的灵魂”的库思老一世统治时,他们改革了税务系统,建立了领取国家薪饷的常备军,并进行严格训练,实战结果证明这支军队比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更能展开对蛮族人的反击。
在欧洲,东罗马帝国出现了一位优秀的领导人查士丁尼大帝,以及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贝利萨留。
东罗马帝国更靠近东南方,气候温暖,受蛮族的冲击相对较少。
查士丁尼大帝整顿吏治,以法治国,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又续了近千年的寿命,帮亚欧大陆西部的文明世界保存了火种。
政治上,他最大的贡献是颁布了一部《国法大全》(又名《查士丁尼法典》),这是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是近代欧洲各国的法律源头。
军事上,他派出名将贝利萨留跨海远征非洲,试图收复西罗马帝国失落的领土。
开始的时候,贝利萨留仅有1万步兵和0骑兵,并且大部分都是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的蛮族雇佣兵。
但他们,已经是查士丁尼那时候能拿出的大半家当了。
贝利萨留不辱使命,远征军经过三个月的鏖战,一举歼灭了兵力庞大的北非汪达尔王国,随后再横渡地中海,登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花了20年时间,将半个西罗马帝国的疆土收复。
但以上所有这些成功,都只是短暂的结构性反弹行情。
年,贝利萨留仍在意大利征战,他看到地中海沿岸连续多个月火山爆发,日光和月光被火山灰遮掩。
当年气温急转直下,农业大范围歉收。
年,保加利亚人入侵希腊,大肆烧杀抢掠。
年,瘟疫从东方及中部非洲传至埃及。
年,春天,瘟疫传至君士坦丁堡,随后通过商路和军队远征路线传至整个帝国和欧洲地区。这次大瘟疫被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年,地中海东部发生强烈地震,山崩海啸,希腊地区的损失尤其严重。
年,匈人和保加利亚人再次入侵东罗马帝国,直抵首都君士坦丁堡近郊。查士丁尼几近绝望。
同期的中国,一名北方叛将在南朝土地上大开杀戒,攻占了南朝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南朝皇帝活活饿死,史称“侯景之乱”。
反弹行情终归只是反弹,黑暗再次笼罩了文明世界。
————
真正的大级别主线行情,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并且通常是在人们难以预测的地方出现。
出现在那些,人们最悲观绝望的板块。
在北半球的传统文明中心,乱世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为什么东罗马帝国不能一鼓作气收复河山?
为什么中国的南朝历代小朝廷都不能北伐成功,一统中国?
只因为这些传统文明仍在努力维持着传统的一套旧制度,导致生产力和收益率的持续下降。
以南朝为例,他们虽然穿着汉人的衣冠,保留着汉人的礼乐文化,一派传统中国文明的表面繁华。
但背后,却是骨子里的因循守旧。
东汉问题多多的豪族门阀,在魏晋南朝的两百年后,依然是豪族门阀,垄断了土地,劫持了税赋。
于是在江南六朝过后,两百多年过去了,江南户籍上的户口几乎完全没有増长,国家实力几乎原地踏步。
没有生产力的进化和创新,魏晋风度再风雅,也挽救不了文明的衰落。
但创新说起来容易,偏偏又是传统文明中心最难以突破的。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统和稳定的收益率是最高的,他们没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因此,进化只能出现在那些被砸得稀巴烂的,改革成本最低,创新收益率最高的地区,比如中国的北方和西北欧。
不过,在公元年前后,两个重要领导人的不同操作,使得欧洲和中国文明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欧洲的关键人物是克洛维一世(-年),法兰克的第一个国王。
克洛维是个军事天才,他15岁就继承了法兰克人部落的首领职位,随后带领着族人拳打脚踢,兼并了一系列的部落,打出了诺大的一个法兰克王国。
但克洛维却是个文盲,缺乏知识教育这点非常致命。
最终的结果是,他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他皈依了罗马天主教。
他是日耳曼蛮族中第一个皈依天主教的人,这件事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欧洲历史。
皈依宗教不是问题,问题是,他让渡了过多的权力给宗教。
由于克洛维是个马上打天下的文盲,打天下可以不识字,但管理一个国家可不行。
不识字,就看不懂文书,无法审批奏章文件,无法理解法律的意义,甚至无法建立起一个井然有效运行的文官系统。
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名为王国,实为一个放大版的部落。
国家上上下下的官员、贵族,全部都是文盲。
据历史学家布洛赫记载,“虽然大多数领主和众多大贵族(名义上)都是行政官和法官:但作为行政官,他们却无力亲自研究一份报告或一张账单;作为法官,他们的判决是用法庭听不懂的语言记载”。
结果就是,他们只能求助于读过书,普遍文化水平更高的基督教教士,让他们担任各级官吏,依靠他们撰写文书、发布公告。
慢慢的,整个国家的权力都被基督教掏空了。
从此,“教会与王权共治天下”,整个欧洲都臣服在了中世纪的宗教神权之下。
第二,他开始在欧洲推行封建采邑制。
所谓采邑,指的是国王把土地赏赐给臣子,原本是国王打天下的时候笼络臣子的一种利益交换行为。
这种行为在中国的王朝早期也都存在,比如汉朝,刘邦建国之后,分封了很多异姓王。
但是当社会稳定下来之后,刘邦就立即展开了铲除异姓王的行动。
毕竟,当臣子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之后,就会在采邑内建立起行政司法、军事财政权力,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国家的分裂,终将不可避免。
但是作为一个文盲,克洛维似乎并不知道这种后果,慢慢的,欧洲的分裂种子就此种下。
第三,克洛维临终前,按遗嘱将自己的王国一分为四,分别交给了四个儿子。
这本是日耳曼部落的传统,族人一般会将自己的遗产平均分配给自己的孩子。
但是,克洛维建立的可是一个国家啊,一个国家依然这么干,只能说这个文盲确实是知识水平太低。
这三件事,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为国家的权力被让渡给了宗教,科学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压制,文明的进化被迫放缓;
因为采邑制的推行,中央政府的税收和权力进一步压缩,领主们的权力则不断扩张,分裂的种子被埋下;
因为法兰西一分为四,起了一个很坏的头,后来“儿子分国”似乎成了一个传统,分裂的力量再次被增强。
而在中国,当面对同样的选择题的时候,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由此将历史带到了另一个方向。
这个人必须重点讲一下,他是个有大智慧的人物,放到今天绝对是顶级的投资大师,能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宇文泰,一个鲜卑族人,年出生。
由于发生了六镇流民起义,19岁的宇文泰稀里糊涂的就跟家人一起被裹挟进了起义队伍中去。
没多久,他的父亲和哥哥战死,他一个人逃到了政府军中去。
接下来的几年,各地军阀混战,一个军阀死了,他就又跑到另一个军阀那里去谋生。
一切都是稀里糊涂的,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似乎没有任何目的和方向。
在外人看来,这时候的宇文泰,不过是颗再普通不过的小韭菜。
但很快,一切就是开始不同了。
25岁的时候,宇文泰在军阀贺拔岳手下当差。贺拔岳任职关西大行台,宇文泰为行台左丞。
翻译成今天的话,即贺拔岳担任陕西省省委书记,宇文泰担任省委秘书长。
史书上写,贺拔岳“事无巨细,都委任于他。”可见当时的宇文泰已经显示出了过人的能力。
宇文泰这个人,有很多优点,比如史书上讲他“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非常沉稳、冷静的一个人。
这种性格特质,跟他从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历练有关。
随后两年,这种性格让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当时高欢担任大丞相,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越来越不将皇帝放在眼里。
当时的北魏孝武帝感到如芒在背,想拉拢贺拔岳,以制衡高欢。
贺拔岳正在彷徨的时候,宇文泰主动请缨出使晋阳(今山西太原),来观察高欢的为人。
高欢住在晋阳,宇文泰到了那里,“与高欢口答应对,敏捷雄辩”,高欢很喜欢这个年轻人,想留下来为己所用。
但宇文泰依然回到贺拔岳身边,跟他分析天下大势:
“高欢是个曹操一样的枭雄,绝不甘于为臣下。现在之所以还没有篡夺皇位,是忌惮于您。
当下各地军阀纷纷割据,各怀志向。但天下十分,高欢就占了六七分,其余军阀也不过是些庸才,他都不会放在眼内。
我们虽然实力弱小,但拥有两个优势:
第一,我们位处边缘位置,向西是甘肃,有大片的土地,可以招募那些游牧民族,壮大我们的实力;
第二,长安就在我们脚下,这是千年帝都,如果我们打着“辅佐魏室”的旗号,那不就是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天下的宏图吗?”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仅仅25岁的宇文泰,就已经拥有了非常长远的志向。
他的战略也是典型的“逆向投资思路”。
当时的天下,中原地区人最多、农业产出最高,是各路军阀都盯着的热门板块。
而甘肃那地方,偏僻荒凉,人烟稀少,农业产出极低,因此是无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