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新疆吗看了这本书,会让你脊背发凉白旅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原始生活

他出发了。往背包里装了9个苹果。苹果一天吃一个。吃苹果不是目的,而是用来计算出门的天数。在外面时间久了,日子容易弄混。

这是《打馕的兄弟》里面的情节。读者肯定会问:这个人穿越到古代了吗?现代人有手机,有各种电子产品,绝不会以吃苹果来计算天数。

其实,作者还真是现代人。如果有必要,我可以带你去他家。如此真实的现代人。

他叫朱劲楠,《打馕的兄弟》的作者。《打馕的兄弟》是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但并不是主打文章,而是另外一些原因当了书名了。这本书的主打文章,是《远去的七角井》《九个苹果》《阿尔金》等。所以,特别提醒,不要被书名影响了判断。

九个苹果,是记录他在深山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新疆地广人稀,很多地方几百里戈壁、荒漠、沙漠、深山都没有人迹。当然也就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电。到了这些地方,基本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朱劲楠就是过这种生活的人。

他是一个地质考察队员。每年冰雪消融,他们就出门了,到达考察的地方,用柴油机带动钻头钻地,根据经验目测钻出来的岩石层有没有矿,目测不了的就拿回来进行化学分析。他们询问地球深处的组成。每一个地方,少则两三个月,多则断断续续几年时间才能勘探完毕。所以,他每年要过大半年的原始生活。有一次,他一个人打前站,为了记录日子,就带了9个苹果。过了不知道多少时间,他忽然想起了这件事情,因此写了下来。

朱劲楠的文章,大抵离不了这一座山,那一片野,这一条河,那一头狼,因为这是他生活的圈子。山和野的草木荣枯,大雁来回。

当然还有人。那些在距离城市最远的地方的人类,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人的活动,使这本书生意盎然。

二、山野之间

两个草原相逢的人驻马聊了半天,因为草原上很难见到人,直到完全没话可说而且日落西山了,他们才分别。分别的时候互相问名字,都叫巴特。原来是两个蒙古人,可他们都认为对方是哈萨克,因此用哈萨克语聊了大半天……

有一个传说,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因为当局管控非常严格,不能用语言文字传递消息,于是有人想出了办法,乘着过中秋节的机会,制作了带馅的饼子,称为月饼,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包进里面,互相赠送,消息也就传递开了。偏偏朱劲楠他们聘请的蒙古族民工也知道这个传说,中秋那天还在山上,他临睡前开了一个大玩笑:“八月十五杀鞑子,你们今晚不会把我杀了吧?”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但最初讲述的是朱劲楠。

一个维吾尔族人,在镇上卖东西,看到汉族人,张口就说汉语,但并不是普通话,而是地道的河南话。

巴音在车上眯着,录音机里依然响着蒙古女歌手高亢的声音……博大的原野上歌手的歌声竟然如此具有穿透力……我随口说了一句,这歌唱得真好。哪知巴音说:这是我小学同学,叫冬花。

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公路两侧是绵延的山脉,山脉的褶皱是绿色的森林。感觉山越来越矮,天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开阔的时候,天泉就出现在了眼前。

……这些就是朱劲楠在书里记载的故事。山野间的生活,贴近地气的生活,是我们在大城市体会不到的。

朱劲楠的书,每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故事,不像《故事会》那样波澜曲折,也不像《知音》那样动人心弦,而是淳朴的、真实的,就发生在新疆大地的故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朱劲楠就那么娓娓道来,小说不像小说,散文不像散文,日记不像日记,也不像曾经流行过的轻小说。总之,就是那么自我地记载一段生活,生活中的一件事,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人,等等。平白无奇,但是自有吸引人的力量在里面。

这种力量,来源于真实。这种真实,不但新疆以外的人体会不到,就是新疆人也绝大多数体会不到。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对新疆人来说也是充满危险的,很多人望而却步。他们工作的地方,很多时候车也无法到达,十多个人,十多顶帐篷,十多匹马或者骆驼,马灯光摇曳着日复一日,戏弄着满天星斗。十多个人,都是男人,女人是不能长久在户外的。全是男人,数月下来,有一种人多的寂寞。朱劲楠在书中说:“最盼望的,就是能见到人。”如果有机会给手机充上电,那就要听听歌,听王菲,听孟庭苇,听叶倩文,听那英,总之听女声的歌曲。

他们经历了其他人所不能经历的,他们经历了新疆最僻远的角落,以每一次几个月的时间体验了僻壤的真实。

三、真实新疆

他喜欢文学,但是懒,实在没事可做了,而且忽然想起来了,从沙发上爬起来写上一段,然后又被其他事情所吸引,于是丢开了。十天半月,一年半载,又陷入超级无聊的时候,忽然又想起来了,再写一段。一篇篇文章就这样写出来了,多年的积累,终于可以凑成一本十来万字的书。于是出版了。

可能也是常年在野外的原因,他显得很老。不仅是长相,也不仅是思想,文章也老。谋篇布局是老一套,字句选择是老语言,甚至主题也很老。也许人们会认为他的生活经历就很老。是的,人迹罕至的地方,的确都有成千上万年没有什么变动,但是这些题材,在读者看来反而很新颖,因为没有人写到过。

老,是朱劲楠的特色。他写给我们的东西,其实充满活力。

冰川、大漠、戈壁、绿洲、河湖、草原,阿尔泰山、天山、罗布泊、古尔班通古特、乌伦古湖、哈巴河,多公里的边境线,沟壑间的黄金,河里的美玉,帕米尔高原上终年不化的积雪,昭苏草原纵横数千年的西极马……最深处的新疆,你了解多少?

《打馕的兄弟》,可以让你追寻朱劲楠的足迹,去阿尔金山,去哈图布呼,去干河子,去七角井,去尝他们在野外烧的奶茶、煮的咖啡、煮的抓饭。别忘了带上几个苹果,否则无法充电也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你真的会尝到山中无日月的滋味。

他的文章记载的新疆,和绝大多数人了解的新疆不一样。我们了解人工包装的喀纳斯湖,层层修饰的那拉提草原,车接车送的天山天池,科技保护的高台民居,复原和仿制的博物馆文物,象牙之塔内写出来的历史文化物产经济。但是,真正的新疆,不加雕塑的情节,在《打馕的兄弟》里。

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曾经来新疆旅游,那是白花费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