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虚拟与现实的悖论IT经理世界
电影是虚拟现实的鼻祖,开启了人类最大的痴心妄想。多年前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着跟现实情景完全一样的影像,却摸不到抓不住,还情不自禁跟着动情哭笑。最初的电影就是打开摄影机一直拍,后来出现了蒙太奇技法,将不连续的短镜头剪接以压缩一段时空或信息――增加了虚拟性,却更加精准深入地表达了真实情感的共鸣。
纯粹技术活动会失去在艺术和生活上的享受,但技术的娴熟运用,一定是成为艺术品的最有效推动力。VR(虚拟现实)技术广泛运用以来,大概它最期望相遇的就是电影了――都无法简单区分“现实”和“虚拟”,又都在这二者之间无碍穿梭、乐此不疲。
“现实”是最表层的东西。“真实”不过是大脑给你的信号而已。这是睡神修普诺斯的儿子、梦境掌控者墨菲斯的名言。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不喜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善雕刻,用象牙雕刻了一座少女像,国王把全部的精力、热情和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从不会空穴来风的希腊神话,跟诸多宗教教义一样,饱含着深邃的哲学命题。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的创始主管JeremyBailenson说过,周围的世界是由自己的头脑创造出来的。“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现实。”比如我们看不到红外线,闻不到一氧化碳,人类接收到的感官刺激的质量――颜色、香味、触感以及钢琴上弹出的低音C――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会完全一样。包括赫胥黎、Jeremy在内的众多科学家、哲学家和宗教领袖们,都认为所有感觉不过是一些幻觉而已。因为“所有的现实都是虚拟的”(Jeremy语)。
虚拟了多年的电影,在VR时代来临之际正在经历改变。几乎是“电影”同义词的“蒙太奇”不再适用于VR电影,“因为后者强调沉浸感,过多的剪辑和镜头切换容易打扰用户沉浸到画面当中,而且也会增加晕眩感。”VR专业电影公司Cinemersia创始人DavidMarlett说。他也是美国第一部VR长电影《过失杀人》的编剧。他认为VR电影更像是话剧,最好使用一个长镜头来拍摄一个场景,“镜头时间长,让观众更有沉浸感。”
不再是观看一个虚拟的故事,而是进入电影情景、影响故事发展。比3D电影更加全方位的VR电影,观众有空前的介入性,你可以化身为电影人物的一部分,做许多你想做的动作和反应。曾以公开课《电影哲学》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麻省理工教授IrvingSinger认为,观众的反应在所有艺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而深化。
生活是动态的,不会重复,每一刻都是因果相续。VR电影让我们真实地去体验一个虚拟世界,体验是否真实,完全由你的感官系统决定。当虚拟现实做得足够好,就是现实。一切都是虚幻,一切又都是现实。“真”和“假”究竟无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