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象牙塔困不住自由的灵魂

“我不知道我是谁”

Molly第一次向我坦诚她的困扰,是六个月前。

她找到我,说看了我个人转型的那篇文章对她触动很大。她很羡慕我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从事一份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找到存在的价值。

四十不惑之年,Molly迫切地想要改变。

仿佛是站在人生的最后一个赛道上,再不做点什么,一切都来不及了。

我在很多前来咨询的中年人身上看到过同样的焦虑,眼看着蹉跎半生,没有活出自我,他们有太多的不甘心,他们想要改变,想要在40这个关口上,奋力博一次,探寻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双硕士学位

心理咨询师

省重点高校老师

……

Molly的履历看起来光鲜漂亮,从事着这一份让许多人羡慕的工作。

她本人兴趣广泛,天资聪颖,非常有灵性。对道教、太极拳、中医等领域都有涉猎,获得过体操全国冠军,还考过导游证,曾复习不到一年就考上了研究生。

尽管多技傍身,对她的焦虑于事无补,是什么在困扰着她?

深入交流发现Molly的问题在于

—1—

她并不喜欢目前这份工作

虽然已在大学从事了16年的英语教学,但她打心里并不喜欢给学生上课。

“我不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性格内向,社交对我而言是一种消耗。

站在讲台上课,需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精气神,让自己‘嗨起来’,这种消耗让我身心俱疲,短时间难以恢复。

另一方面,我不喜欢单纯的语言技能的传授,觉得没有意义。自己都说服不了,又如何激发别人呢”?

“这种感觉出现多久了呢”我问道

“从开始教书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她的回答让我大感意外。在我看来,Molly在职业初期没有做好自我和职业探索,盲目的进入一个行业,而后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身体在学校,心不在学校。

潜意识两个“我”产生强烈的对抗。社会角色与内在自我的冲突,让她无法完成更好的自我成长。

“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还要去当老师”

“是家里的安排”她平淡的语气里有一丝无奈16年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我感叹她的隐忍的同时意识到原生家庭对她造成的影响。

Molly的妈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择业,妈妈的影响无处不在。

小时候,她不喜欢吃的菜,只要妈妈认为营养的,对身体好的,就会夹到她的碗里,强迫她吃下去。

从小生活在“被操控”的家庭环境中,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无力感,因为无论做什么,最后都由不得自己,所以干脆什么也不做,反正结果都一样。

Molly即使人到中年,仍然活在这样的阴影之下,不敢行动,畏惧改变。

—2—

这份工作中,她没有得到滋养

Molly在大学教授的是“公共英语课”。

公共课,意味着不被重视,可有可无。与专业英语课相比,公共英语课的老师大多“为教而教”。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被动学习。

近年行业趋势变化,校外的“英语培训”市场如火如荼,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迅速捕捉到企业的用人偏好,培养不同专业背景的英语人才。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令学生学习路径更广,各种在线学习软件和课程层出不穷,内容丰富,更具定制化。

反观传统大学英语课纲一成不变,无法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不断被“压缩,”学分减少,课时减少。

Molly又不知道如何去做调整,感觉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教学现状。

学生不愿学,Molly更没有动力教,找不到成就感,长此以往造成职业认同感的缺失,再加上待遇方面也不能让人十分满意。

而身为公共英语课的老师,想要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这条晋升之路,对她来说也委实不容易。

—3—

体制内待久了,惧怕做出任何改变

学校一毕业就又回到大学当老师,接触到的都是学生-老师、老师-学生。Molly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呆在校园的院墙之内,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她干净、纯粹的气质。

校园人事关系简单,没有太多勾心斗角。不像企业里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因为没有升学这样的目标捆绑,也没有协同的机会,各自上完课,就各忙各的,关系“平淡如水”。

她又个性随缘,有精神洁癖,对于朋友,她主张“遇”而不是“求”。

不主动社交,没有人脉拓展。学校每年寒暑假大把的时间,她没事就看看书,练八段锦,时不时一个人上山去灵修。

她形容学校简单安逸的生活,像一锅温水,她就是温水里的那只青蛙,呆在温水里太舒服了。

通过交流,她告诉我她有很多想做的:

比如想开设“道家女子驻颜术”的课程;想教老外学我们中国的气功八段锦;加入某个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活动,做心理咨询……但都只停留在空想这个层面,从未付之行动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太懒了”,其实本质上是内心力量不足,造成的行动力缺失。

体制内呆的时间久了,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造成最大的弊端是对未知充满恐惧,害怕改变,很难快速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这让我联想到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主角“”。

生平唯一一次产生离开邮轮的冲动,是因为那位惊鸿一瞥的女孩。但即使爱情最后也没能给他勇气,战胜自己,走向更广阔的大陆。

影片最后,当整艘船要被炸毁,他最好的朋友小号麦克斯来劝说他离开,他决然地表示自己不会离开,并在临死前道出真实的感受“我没有离开,不是因为我看到了什么,而是因为那些我看不到的”30多年来他一直活在有限的空间里。

钢琴是确定的88个黑白键;船从船头到船尾的距离可以衡量;世界从他身边经过,每次只有个人,但在大陆上“那些漫无边际的城市,看不到尽头,……这样的日子多么恐怖”。对Molly来说,校园就是那艘Virginian号邮轮。

邮轮之外的世界是未知和恐惧!

—4—

我想要帮她找到“平衡”

在咨询中,我注意到她常常提到“平衡”这个词。

平衡对她来说太重要了,目前她自我感觉正处在一种工作生活、身心失衡的状态中,自我得不到释放,身心疲惫不堪。

40岁,站在向内探索和叛逆的爆发口,是危机也是转机,看似痛苦但却是破茧成蝶的关键点。我梳理了她的问题,并一起整理了她的人生地图:

1、生命主题被压抑,与母亲关系问题引发的独立议题未解决。

我的建议:

最好先与父母远离一段时间,或者调整见面频率。

另外看是否有国外交流的机会,争取做访问学者,通过距离上的分离(与父母和原生家庭),来引发察觉重新审视与父母的关系。

2、如何解决目前这份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我的建议:

把之前缺失的职业探索做起来。

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自己的兴趣,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可做教学研发,比如心理学、推拿、一对一八段锦教学或小班制课程的研发和教学。可以从副业做起。因为她对哲学、心理学感兴趣,又对灵性有较高的追求,英文也是专业强项,可以试着翻译外国哲学、心理学等著作。咨询中发现,Molly的MBTI是INFP,INFP的人生来就是“导师”,如果有机会帮助他人或满足自己的理想,最能激发INFP型人的热情。

总结来说,做合乎个人价值观、能通过工作陈述自己远见的工作并能发挥个人的独创性是最适合他们的。通过进一步澄清,Molly也说,自己其实是喜欢教学的。只是不习惯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目下去说教。

我建议她去可以尝试网络在线课或者是小班制的教课模式。

3、极度追求平衡,却处在失衡之中,社会角色和内心冲突,家庭关系不能支持,又没有要好的朋友,觉得现实世界很苦闷。

多尝试用冥想、打坐等方式内观自己、接纳自己。进行人脉关系的开拓与积累。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沙龙,或做生涯访谈人物,认识一些其他大学的老师,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并试着融入其中。

拿到了这张真正属于内心的地图,她兴奋不已。

对于Molly这样缺乏行动力、慢热型的人,我不会强求她快速做出改变,她需要时间。所以,我尝试着给她时间上的陪伴。

最后的话:

前两天和Molly聊天,得知大学的课程因为疫情改成了线上课,她正在尝试做直播教学,她感觉网课效能更高,更容易以学生为中心,这个过程让她自在,放松,找到了和以往不太一样的乐趣。

她在简讯里写道“以前很多时候在逼着自己做’正确的事’,现在我在做’想做的事’,感觉人生做了减法,简练的人生很松快。”

“Reachingforsky,forifyouhappentomiss.youwillstillbeamongthestars.”

这是Molly最喜欢的一句话,她说不记得在哪看到了,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就是内心的一种感觉。这句话倒是让我想起一本有趣的物理书里是这么说的:

你身体里的每一颗原子,其实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星球。你左手的原子,和右手的原子,可能来自不同的星星。

一切都是星辰,是宇宙大爆炸的痕迹,我们都是星辰里“迷失的星星”。

贰十年金融、地产、商业项目营销策划、咨询及管理经验,绿地集团前营销策划总监。现为盈石咨询创始人,资深职业规划师,专注于生涯规划一对一深度咨询。迄今服务咨询人数人以上,口碑好评度96%,服务满意度超过行业平均值90%以上,获国家职业生涯规划师认证。

职业有困惑就找职业规划师V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