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系列第15期商朝妇好墓

妇好墓

中国国家博物馆

提到商代的文物,就不得不说妇好墓。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区丙组基址西南,这里原是一片高出周围农田的岗地。年冬,掀起“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的浪潮,这片岗地成为被平整的目标。要保护这片遗址必须提出充分的理由。当时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共同商量,决定对重要遗址进行钻探,发现了夯土房基。村里的干部看过现场后,同意保护,决定不在这里取土和平整土地。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对妇好墓的发掘,一座商代王室成员墓葬破土而出,成为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无墓道。墓室上部有一与墓口大小相似的夯土房基,可能是用于祭祀的建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东、西两壁各有一个长条形壁龛。葬具为木椁和木棺,椁长5米,宽3.4~3.6米,高1.3米。椁室在潜水面下,大部塌毁,棺木也已腐朽,从残迹可知曾多次髹漆,其上还附有一层麻布和一层薄绢。墓内殉人16个,其中4人在椁顶上部的填土中,2人在东壁龛中,1人在西壁龛中,1人在腰坑中,8人在椁内棺外。另外还殉狗6只,1只在腰坑中,余均埋在椁顶上部,墓主遗骸已朽。妇好墓出土了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件,玉器件,骨器件;并出土海贝枚。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青铜器共件,以礼器和武器为主,礼器类别较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对或成组,妇好铭文的鸮尊、盉、小方鼎各一对,成组的如圆鼎12件,每组6件,铜斗8件,每组4件。司母辛铭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对。其他铭文的,有成对的方壶、方尊、圆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有铭文的铜礼器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三联甗、偶方彝,可说是首次问世。玉器有精美镶嵌的佩饰,有用作头饰的笄类的镯形玉器,还有珠串、圆形耳坠等等,这些玉器大部分都是新疆和田玉材质。另外,用于宫廷生活的凤鸟纹玉佩也惊现其中,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这种玉佩是用作象征权力的一种礼器,只有在最隆重盛大的场面才会拿出来使用,可见妇好在朝中的威望与地位。妇好墓还出土了3件象牙杯,有两件成对,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状似觚,通体以双线阴刻繁缛精细的饕餮、夔龙、鸟等图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镶嵌绿松石,图案周围刻以细纤的“回”纹作为衬托。杯的一侧安以鸟、夔龙图案的鋬(提梁),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镶嵌绿松石。这件嵌绿松石象牙杯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就是在国内也很少公开展出。另一件象牙带流虎鋬杯,高42cm,直径10.6至11.2cm,壁厚0.9cm,是现存历史上最高的象牙杯,造型美观,雕琢精致,堪称国之瑰宝。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她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曾多次率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例如妇好曾率领1.3万多人的军队抵御前来侵犯的鬼方,大获全胜而归。受武丁的派遣,她曾北讨土方,东南伐夷,西败巴军,为商王朝拓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与巴军一役,此役她率军设伏,在巴军退路设下埋伏,待武丁自东面攻击,巴军败退进入伏击圈,她率军杀出,两面合击,大获全胜。此役当为战争史上所记载的最早伏击战。除带兵作战外,妇好还主持过各种类型和不同名目的祭祀、占卜活动。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墓内所出的铜礼器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不仅显示了商王朝的兴旺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还反映了武丁前后商王朝礼器群的类别和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

妇好鸮(xiāo)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国博展出的众多妇好墓发掘出的文物中,有一只鸮(xiāo)尊非常特别,不仅仅造型很美,而且看上去还萌萌的,像是一只随时可以带出遛遛的小狗,坐在门前等着主人换好鞋就可以出门了。   妇好青铜鸮尊,出土原器为一对两只,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年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登录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刘涛演绎妇好这一女英雄)。妇好鸮尊,器身铭文“妇好”,造型生动传神,整体作站立鸮形,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构思奇巧。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是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重16.7千克。整体作鸮形,头部微昂,圆眼宽喙,小耳高冠,胸略外突,双翅并拢,两足粗壮有力,四爪据地,宽尾下垂,作站立状,形态生动。其周身纹饰精美,背后靠颈处有鋬,鋬端装饰兽头,面中部分及胸前中部各有扉棱一道,冠外侧有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上有钝角。喙表饰蝉纹,胸中部饰一大蝉,形象奇特。颈两侧各饰一身两首的怪夔一条,张口怒目。两翅前端各有三角形头的长蛇一条,蛇身紧盘,上饰菱形纹。颈后部连同鋬内壁面饰一大饕餮纹。尾部又饰鸱鸮,圆眼尖喙,双足内屈,两翼展开作飞翔状。

“妇好”青铜三联甗(汉语拼音:yǎn)

中国国家博物馆

甗(汉语拼音:yǎn,粤音“演”)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zèng](就是笼屉,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原为烹饪用的厨具,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该甗由并列的三个大圆甑和一长方形承甑器组成。甑为圆形敞口,敛腹,腹两侧有牛首半圆形耳。腹底内凹,有三扇形孔。口沿下以雷纹为地,饰由二夔纹相对组成的纹带,以扉棱相间隔,夔身上下饰以涡纹。承甑器上有三个高起的喇叭形圈口,腹内中空,平底,下有六条扁矮足。圈口周壁饰三角纹和云纹带。器面绕圈口饰蟠龙纹三组,四角分饰牛头纹。四壁饰夔纹间以圆形涡纹,下饰大三角纹,均以云雷纹为地。承甑器中央圈口内壁、各甑内壁和两耳下外壁均铸铭文“妇好”两字。此器形制特殊,为商代青铜器中仅见。

“妇好”青铜偶方彝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方彝是中国古代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该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偶方彝,是商代酒器中绝无仅有的罕见器形。器身两长边口沿各有七个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设计的。器盖呈四面斜坡状,斜脊线及坡面中线上均铸出扉棱,极似商代宫殿之“四阿”式屋顶,有正脊与垂脊。器口前后各有七个方形和尖形槽,颇像房子的屋椽出梁头七枚,反映出当时的屋檐多探出梁头硬挑,前沿所出梁头为大半圆形,后檐所出者为尖形,类似后世斗拱的雏形。盖脊有二钮,便于启合彝盖。

“后母辛”青铜觥(gōng)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为商后期的盛酒器。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内底中部与器盖内均铸铭文“后母辛”,“后母辛”是妇好的庙号。整器为扁长体,前窄后宽,为一站立状四足兽。   这东西为啥不叫马觥或牛觥,非得叫“四足兽”?是因为这家伙看着像马不是马,说牛不是牛。它头上有一对卷角,这个当然不是耳朵,它的耳朵在“角”下边,可个很可爱的小耳朵。它的前两个蹄倒是跟马一样,是奇蹄,可却比后两蹄可高,关键的是后两蹄却像鸟爪,有四趾,所以只能叫它“兽”。估计是在塑一种“神兽”的形态吧。器纹饰精美,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器盖饰一龙,身尾较长。前胸两侧与腹前端两侧各饰一夔龙,夔首向下,身尾上竖。前足外侧饰夔龙纹。腹后端饰有并拢的双翅与下垂的短尾,后足饰羽翎纹,两者应为一整体,所以这个家伙带了个翅膀应该算是禽属了。尾部作兽首鋬。

妇好铜方斝[jiǎ]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斝是古代盛酒、温酒之器,在某些特定的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妇好墓同出3件大方斝,形制、花纹基本相同,底里中部均有“妇好”2字铭文。该斝通高67厘米,足高25厘米,重18.45千克。口部为长方形,上有对称的方塔形立柱,足呈四棱锥尖外撇,一侧有鋬。颈部和腹部分别饰夔纹和兽面纹。据分析,方形之斝为高级贵族专用,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之斝。该斝铸造精美,形体高大,更非王室专用莫属。

妇好铜爵

中国国家博物馆

通高26.8厘米,足高12.1厘米。流和尾部器壁较厚,柱呈帽形,浅腹,平底,三棱锥足细而长。流及腹均设棱脊。鋈内有铭文,记器主为“妇好”。

妇好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是贵族社会举行重大祭祀、典礼时所使用的礼仪用器。商周时期各种造型的青铜礼器中方形器的礼仪规格比圆形器高,妇好墓出土的大量青铜方鼎、方尊、方彝、方觚(gu)体现了墓主人妇好作为商王王后的身份和地位。

妇好“亚启”青铜钺(yuè)

中国国家博物馆

  妇好墓器物铭文中,有带“亚”字的铭文,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亚其”“亚弜”“亚启(啓)”。“亚”是一种武职官名,地位颇高,相当于外地“军区”将领。因为有很多“军区”,所以卜辞中有“多亚”。   “亚启(啓)”也是“氏族徽号”:“启”是其名,“亚”是武职官名。这位“亚启”不是别人,而是武丁之子。武丁有三个“法定配偶”,“司母辛”(妇好)只是其中之一。“亚启”是哪一位配偶的儿子?不好说,但是武丁之子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武丁卜辞中有“子启”。古代的氏族中,有声望的男子可以单独成立新的氏族。亚启的地位很高:他送给妇好的礼物有铜钺。铜钺是军中仪仗之器,是地位颇高的证据。此钺原本为亚启所有,后来赠送给妇好。妇好是亚启的母辈,地位自然在亚启之上,亚启将这样的重器赠送给妇好,自然在情理之中。随同一起赠送的还有一件方彝,足见亚启也是一位“非凡之辈”。这个“启(啓)”字的构成也很有意思:左边是扇“门”,右边是“手”,用“手”去开门,这就是“启”字,这种辞意一直保留到今天。这是汉字的传承,也是汉字文化的魅力。

妇好嵌绿松石青铜戈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嵌绿松石青铜戈是妇好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属于大型青铜戈。其援部、内部均嵌饰绿松石,华美异常,表明这件青铜戈并非用以勾杀的实用兵器,而是仪式典礼中使用的礼器。商周时期的女性墓葬中,极少随葬兵器。妇好墓却随葬有大量青铜钺、青铜戈等兵器,暗示了妇好作为商王之妻,兼有极大的军事权力,这在商周时期是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妇好玉凤

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一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玉凤造型,也是妇好墓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   凤体轻薄,侧身回首,弯曲如C形。圆眼,尖喙,顶饰三连花冠,短翅下垂,长尾末端分叉,并有镂空装饰。腰部有突起圆钮,上穿孔,可系结。凤鸟头戴花冠,作侧身回首之势,长长的尾部正在向一侧舒展地扬起,上面还刻有花纹装饰。整件雕塑的线条优美流畅,洋溢着一股活泼、清新的抒情气氛。在技术手法上,采用了钻、挤、压等难度很大的技法,并经过了反复的琢磨。

妇好跪坐玉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仅高7厘米的跪坐玉人的玉料为和田玉,呈表色,通体有黄褐色的浸痕。玉人双手抚膝跪坐,头梳长辫盘于顶,头上戴箍形束发器,接连前额上方卷筒状装饰,像一个平顶冠。人的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方形小耳,表情肃穆。身穿交领长袍,下缘长至足踝,衣袖窄长至腕,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膝”,两肩饰臣字形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背后插一卷云状宽柄器,气度雍容,显然是一个上层奴隶主贵族的形象。跪坐玉人是殷商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它以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的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状貌,玉人身体、衣饰、发型的雕琢一丝不苟,近乎写实,是了解当时衣饰的最珍贵的资料,当为玉器中的绝品。

妇好双性玉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裸体双面(性)玉人像,是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石呈淡灰色,人像为站立状,裸体,性器官明显,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男性为椭圆脸,双目微突,大耳宽眉,头上梳两个角形发髻,双手置于胯间,膝部内弯。女性为小口,双手置于腹部。该玉器造型简洁、轻灵,并且极富装饰性。表现了人的意识还处于幼稚、蒙昧阶段时对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幼稚看法。

妇好玉簋[guǐ]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玉簋高12.2cm,口径20.7cm,壁厚1-1.6cm,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玉制容器,它以和田青玉雕凿而成,呈碧绿之色,莹润无瑕。玉簋颈部饰有两圈凸弦纹,腹部腹部四条脊棱间饰三层勾连曲线纹及云雷纹,底部圈足饰变形云纹、目纹。雕功极为精美,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玉簋,两件玉簋形制与同时期的青铜器相同,应是以青铜器为蓝本琢制的。

:商朝:四羊方尊

:商朝:作册般青铜鼋(yuán)和龙虎纹青铜尊等

作者,徐祥,贵州安顺人,偶尔读书、旅行、写作、摄影,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喜欢从历史的视角观察现实与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