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丝到南越广州顶级文化IP怎样

00:21

14年后,广州“海丝”文物精品再临沪上。

此次“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十三行外销品”展,由广州博物馆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于年8月27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与大家见面。

象牙劈丝花卉徽章纹折扇

广州博物馆“海贸遗珍”展自年推出以来,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巡展,还曾作为对口文化合作项目远送至多个友谊城市展出。在它赴上海展出之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协办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刚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不久;而在年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广东3家博物馆的9件/套“海丝”主题文物也被陈列在了中国展区的显要位置。

“海丝”“南越”都是广州历史文化的“大IP”。广州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这些招牌式的文化资源当为先导。但究竟怎样做,效果才最好?

怎么把老百姓的“吃海鲜”热情和“海丝文化”连通起来

广州和上海,都是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此次“海贸遗珍”展是继年广州博物馆推出“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14年后,集合了近年来广州博物馆最新征集的文物及研究成果,再次送展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共展出83件/套(实数件)清代广州工匠制作的广彩瓷、广式牙雕、贝雕、银器、织绣、石湾陶、外销画等广作工艺精品。

展览分为“南粤广州‘一口通商’”“外销珍品琳琅满目”两部分,重点展示了19至20世纪初广州口岸辉煌的对外贸易历史和东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社会景象。

展览中,约作于年的象牙油画《黄埔锚地》描绘了广州黄埔港当时的景象。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上打捞出水青花瓷片折射出中瑞两国两百余年间的贸易历史。年为英国人约翰·威利斯定制的瓷器在口沿处运用了“白加白”工艺绘成连枝花卉纹,体现出广州工匠对海外传入的技术的熟练运用。清代穿玻璃珠花绦底板有店号中文“瑞丰”二字,并标注英文“REGISTEREDTRADEMARK”,意为“注册商标”,说明“瑞丰”号已具备近代商业理念,并推测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

黄埔锚地

白釉广彩连枝花卉徽章纹瓷盘

穿玻璃珠花绦

“海丝”并非只是与外界的对话。正如今天的“广交会”中琳琅的商品那样,海贸商品既是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同样也可以是本土消费的目标。广州的“海贸遗珍”,是系统、完备、长链条的生产体系的一个缩影,是观察不同时期中国手工业生产总体状况的一个窗口。“在征集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清代外销品与贡品、本地使用品密不可分,不仅工艺互相影响,因清代中外商品和工匠流通组成立体化的网络”,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表示,“因此不应将三种物品截然分开,更不应过分强调外销艺术品。三者共同构成‘广作’的概念,我们应不断加以研究,深化认识。”

曾玲玲还指出,年以来广州博物馆与上海、宁波、广东等地同行联合举办广州外销通草画、纹章瓷、银器等专题展览,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苏州博物馆联合举办苏广明清工艺、广作综合展览,“不仅推进了我们对广作历史沿革和工艺特征的认识,更深化了对广作与宫廷造办处、国内其他工艺中心及海外市场的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研究,从而更新了对广作工艺及历史价值的认识”。

银鎏金累丝烧蓝山水纹嵌玻璃内胆香水瓶

广彩徽章博古纹汁斗、托

年,广州博物馆的“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彼时,“海丝”对一般公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14年过去,“海丝”已经成为一个大众熟知的文化符号,中国人对海洋,对“海外”的认知,与当时早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广州各家博物馆的“海丝”主题收藏快速丰盈的一段时间。从“通草画”到“大披肩”,许多过去未曾被大家所特别在意的文物品类被重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