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遗址寻踪古蜀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神奇诡谲,造型各异的青铜雕像无不让世人着迷,她仿佛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吸引力让人们趋之若鹜地前去探寻她的秘密,去追溯那消失已久的古蜀文化。

欣赏着这些奇特夸张的青铜艺术、侈丽雍容的金箔技艺和精美神奇的玉石雕琢时,除了感叹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外,更多的是对这一个偏处西南边陬、四川腹地不起眼的小村落竟有如此辉煌发达的古代青铜文明而疑惑不解。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蜚声海内外的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史的奇迹,因为它发现了一个失落的文明,甚至改写了中国的文化史。

关于古蜀文化,在文献记载里少之又少,能提到的也是只言片语,于是,古蜀文化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感慨的那样,“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古蜀传说

四川古称蜀,《史记》里有记载,“黄帝的第二个儿子叫昌意,娶了蜀山氏名叫昌仆的女儿,生了高阳,黄帝死后,他的孙子高阳继承帝位,是为帝颛顼”。

当然,这是五帝本纪时的传说,自然带些神话色彩在里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古蜀族是古代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部族。

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记载,在先秦时代,古蜀国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诸部族建立的王朝。其中,只有开明氏的世系有稍微详细的介绍。

传说,杜宇禅位开明,开明氏统治蜀国共历十二世,经历了年后为秦所灭。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秦攻打古蜀,蜀王开明十二世在今四川广元昭化抵抗秦军,结果战败。蜀王逃到今四川彭山后被秦军杀死。

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逄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

至此,古蜀国灭亡。

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同文献记载的古蜀国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时代的传说有诸多吻合之处,这也可以说是考古工作者从地下找到了古蜀国的历史,为文献记载提供了重要印证。

“三星堆”名字的由来

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川西平原北部的广汉市三星堆村,西距城区七里许。其地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村西南有古马牧河盘桓流过。

传说,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湔江边上,就变成了这三颗“金星”。

民间说法是,在三星堆村之南,马牧河南岸有三个呈圆丘状的黄土堆,长二三百米,突兀在大平原上,远望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称“三星堆”。

三星堆

这三个土堆由黄土堆砌夯筑而成,很多考古学者经研究发现这三个黄土堆为三星堆城中的祭坛。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一个多世纪以来,不断有重要的古蜀文化遗址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被揭示出来,古蜀文明从起源、发展、兴盛到衰亡的脉络及走向亦逐步被梳理清晰。

祭祀坑内的秘密

年,在三星堆南面发现了一号、二号祭祀坑,并出土了大量各种奇怪造型的青铜器,青铜头像,器皿,骨头,象牙等。据考古人员的研究分析得出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是商代早期,二号祭祀坑要晚点,是商代中晚期。

一号坑以玉石器为主,重器为大型玉边璋,另出土有金杖。二号坑则主要是青铜器,其重中之重是青铜神树、大立人像和大型纵目人面像。

年的秋天,考古人员又在三星堆遗址内陆续发现了6座祭祀坑。

在这一轮的考古发掘中,取得了一项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首次发现多年前的丝绸遗痕,实证了古蜀地区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从而也揭开了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史上被掩盖了数千年的重要一页。

怪异的青铜面具

在出土文物中,毋庸置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那些神奇诡谲、造型各异的青铜雕像了。

关于这些青铜造像的分类,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报告已作了比较严谨的分析,将这些青铜造像依造型差别,大致分为青铜人像、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青铜兽面像四类。

第一类是青铜人像

第二类是青铜人头像

相貌特点:大都为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面硕耳,下颌似有短胡直达耳后,显得神态威武,洋溢着粗犷豪放的风格。

整个面部特征有一种轮廓分明的阳刚之美,比中原汉人的五官更突出、更显严厉和深沉。

第三类为青铜人面像(即人面具)

青铜纵目人面像形体庞大,那凸起的圆柱状眼球及如猪八戒式的大耳,简直匪夷所思,令人感到难以形容的诧异。

关于纵目人面像,在《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蜀侯蚕丛,其目纵”的记载,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文献中“蚕丛纵目”最形象的说明——即眼球突出的意思。

第四类是青铜兽面像。

这些青铜兽面像具有浓郁的原始神秘色彩,形似鬼脸和假面,学者认为可能是祭祀时巫师所戴面具,也可能是祭祀时使用的装饰物。

繁荣的古蜀王都

三星堆遗址是成都平原上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先秦时期古遗址,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这也反映出了三星堆遗址不是一个普通的邑聚,而是三星堆文明的中心都城——古蜀王国的都城。

从发现的建筑遗迹来看,说明这一时期古蜀人已有了殿堂式建筑。另在城址内还发现的陶窑和大型玉璞、玉料,证明城内有规模可观的制陶、琢玉生产作坊。

祭祀坑的发现,以及各种宗庙神像和王权标志——金杖的出土,表明古蜀人已有较为发达的宗教礼仪制度、青铜铸造技术和黄金冶炼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三星堆古蜀王国不仅在开采使用黄金的数量上超过中原殷商王朝,而且在制作工艺上更是居于领先的地位,在黄金制品的用途和内涵方面更显示了鲜明的特色和无穷的魅力。

由此可见,三星堆遗址是一个范围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型中心聚落,在距今至年这段时期,已发展成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三星堆古蜀王国。

由此可证明,殷商在青铜时代并不是唯一的文明中心,而他的周边地区也并非都是蛮夷落后之地。

三星堆的“前世”

那么,在三星堆灿烂的青铜文明之前,古代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是一种什么面貌呢?在富庶的岷江流域和成都平原上,还有没有比三星堆古城更早的古城遗址呢?

年底,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经过长期不辞辛苦的奔波调查之后,又陆续发现了新津宝墩遗址,温江鱼凫城、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古城等古城遗址。

这些都是早于三星堆遗址的古城址,建筑技术相同,文化面貌一致,均属同一考古学文化,只是年代关系上有着早晚之分。

据测定,这些古城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龙山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这些古城遗址的兴衰与古代蜀人在成都平原上的迁徙有关。

古代蜀人进入成都平原后,最先修筑的是宝墩古城和芒城,后来由于政权变更和自然洪涝灾害的原因,他们放弃了以前的城邑,从成都平原边缘地带移居到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带,并相继修筑了温江鱼凫城和郫县古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往后便是三星堆古城的崛起和兴盛,所以说三星堆古城始于鱼凫时期,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金沙遗址的出现

金沙遗址也是一个古蜀文化遗址。出土的绝大部分器物属于祭祀类的精美礼器,形态上和三星堆出土文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无疑,她再次为我们重现了古蜀文化的辉煌。

显然,这是一批有别于中原商周时期的南方器物,它们的造型一如我们过去所熟悉的古蜀文化风格,比中原器物更加飘逸诡秘,想象力更加大胆丰富,充满了古蜀文化特有的饱满、奔放与热情。

从年代上讲,金沙遗址比三星堆遗址稍晚,也就是说,三星堆文明并没有从这块土地上无缘无故地“蒸发”,可能是悄然迁徙到了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继续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发展着。

三星堆的消亡说

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中的最大可能性。对于三星堆遗址的研究时间之长很大原因是古蜀王国遗址里没有发现文字。该王国的形成、发展、扩张和衰落的过程,在文献记载的古史、传说中都未留下任何印迹,只能去考古材料中寻找蛛丝马迹。

而从考古发现的种种迹象来看,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多年,然后突然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考古学家对此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诸如水患说、战争说、迁徙说等种种猜想。

四川大学考古系林教授便认为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跟洪水有关。有一份考古材料为之提供了证据:“三星堆以南的阶地第七层是一层厚约20至50厘米的淤泥,青黑色,包含物极少,明显与洪水有关,此层出土遗物为三星堆末期,因此毁灭三星堆古城的洪水就发生在三星堆文化的末期。”

而在古蜀传说中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杜宇统治的末期。

《蜀王本纪》记载: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杜宇)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据此,有考古学家提出,三星堆古城本为杜宇所有,但杜宇不善于整治洪水,最后连自己的王国也拱手送人了。不过,由于考古发掘和文献佐证的不足,目前关于三星堆王国灭亡原因的分析还只是停留在假设上,无法定论。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仍在继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古蜀文明信息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之下重见天日,而我们也在深沉中期盼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