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板子是什么作用简单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news/a_8813087.html相信很多同学经常在图片或者影视剧中看到官员们手中拿着一块长长的板子,那么这块板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它的用处很简单,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觉得恍然大悟,又学到一个没什么用的知识——从商代到明代的官员上朝面见皇帝时都需要拿这块板子,直到清朝时被废除。这块板子的学名叫做朝笏(hu),小小一块板子却历史悠长,体现了自商代到明代以来的朝廷礼仪和制度。据《礼记·玉藻》中就详细解释了笏板的作用说: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见于天子与射,无说笏,入大庙说笏,非古也。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既搢必盥,虽有执于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这段资料有点不好理解,我来简单说一下。“朝笏”的用处在我们现代,每个学生去上课的时候除了带上必要的书本以外,都会带上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用来抄录老师讲的重点。等你毕业工作了,每逢公司、机关开大会的时候,你还得带上一个笔记本用来抄录领导讲话的重要内容,或者记录自己将要发表的一些内容。说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了,这个“朝笏”并不是什么装饰用的物件,而是“古代版的笔记本”,古代由于生产落后,技术不发达,所以没法制造纸张,等纸张终于制造出来了,但又因为工艺复杂,生产不多,所以也没法大规模的推广使用。正因为太珍贵了,宋代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的时候都是反复利用废纸,这才有了这部名传千古的史书。而商代时期自然不要说有纸张了,所以“朝笏”就成为了官员们面见君主时用来记录君主的重要训令,以及自己要发表的一些内容。因此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朝笏”的质地和规格“朝笏”在每个朝代都有些许的变化,如最初的规定是“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意思就是天子用玉石做的笏板,诸侯用象牙做的笏板,大夫只能用竹子制成的笏板,而且还必须鱼皮包裹作为装饰,士一级也是竹子做的,但是可以在底部镶嵌象牙。为什么天子也需要用到“笏板”呢?这是因为在举行国家的庆典、祭祀的时候,皇帝也需要用到这个东西。这是“朝笏”在质地上的分类,如唐代康骈所著的《剧谈录·龙待诏相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说:开成中有龙复本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禄年寿。又譬如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演义·第四回》中也有类似记载说: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这里的“象简”指的就是用象牙制造的笏板,就像上面说的它在质地上有“象简竹笏”以及玉笏的区别,这是由于身份和官阶的不同导致的。如唐代五品以上都是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到了明代时,六品以下的官员都没有资格用笏板了。其实这是因为随着纸张的普及,笏板逐渐成为彰显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装饰用品,逐渐丧失了它的功能作品。朝笏在规格上如上面所说“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也就是长度有2尺3寸,宽度也有3寸,但是鉴于古代的度量衡和今天不一样,所以实际应该有所缩减。拓展阅读“朝笏”虽然说是“古代版的笔记本”,但是功能性并不大,实用性要小于装饰性,这也是它逐渐沦为一种朝堂装饰的重要原因。毕竟那块板子总共就那么大,能够记载的东西是非常少的,因此在唐代还诞生了一个东西叫“笏囊”,就是专门装朝笏的袋子。唐代冯贽所著的《云仙杂记·笏囊笏架》中就记载说:会昌以来,宰相朝则有笏架,入禁中,逐门传送至殿前,朝罢则置于架上。百寮则各有笏囊,亲吏持之。因为“笏囊”很重,所以唐代官员上朝的时候还得随身带着一个仆人给他背“笏囊”,而这个风气是从唐代宰相张九龄时期开始的,张九龄很受唐玄宗的器重,张九龄晚年数次向他请求致仕回乡,但是唐玄宗都没有批准。晚年的张九龄身体羸弱,每次上朝都要拿着很多笏板,所以很不方便,唐玄宗为了方便他,所以就在朝堂上设立了“笏架”,允许官员们用“笏囊”,这些都是为了体谅张九龄的身体。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旧唐书·张九龄传》关于这个“笏板”其实即使在现代,相信很多同学都有所影响,譬如在很多“神画”和庙里你都能够看到这个东西,如上面两张图片所示,那块板子就是“笏板”,这种人物形象反映的就是我国古代官员们上朝的一种景象。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上一篇文章: 猛犸手串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文章: 太阳神鸟金饰背后隐藏着哪些动人传说丨寻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