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人文学科该如何应对其研究生态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www.t52mall.com/bdfbj/jkzt/1280.html
作者丨戴锦华、王炎大众解体与欣赏分众后,人文学科新知识型的到来将成为必然吴子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都面临着研究对象与研究生态的巨变,比如以往被视为经典的作品与现今的大众趣味似乎渐行渐远。两位老师怎么看这个现象?王炎:教学过程中总感觉吊诡的是,每年答辩季学生论文的主题基本上围绕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经典——《远大前程》《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简·爱》之类,套上个当代批判理论,要么性别分析,要么后殖民理论,依样画葫芦。看似正襟危坐,实为彼此敷衍,年年如此。私下闲聊时,我问学生平时以何消遣,他们总告诉你看美剧、英剧,下载外国电影,看网剧、网络小说或玩电游之类。英语文学是专业,是谋生的职业,但现实生活里另有所爱。爱好与学习完全脱节,读经典是为了完成功课,至于消遣与爱好与此无关。《返归未来》,戴锦华、王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8月版为什么会这样?学术机构维护着一套高蹈的学术规范,它规定什么值得认真研读,什么不值一看。学生必须阅读被规定的经典才有可能跨过专业门槛,完成学业。专业书单之外的作品都不入流,被学术权力拒之门外。学术机构高高在上,观念却越来越迂腐,与时代格格不入。所以每年答辩时,教授一副卫道士的面孔,感慨今不如昔:学生一年比一年趣味低俗,看不懂经典,一代不如一代,不可救药地滑向大众消费的歧途。不胜今昔之感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独有,伊恩·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中描述18世纪英国社会:知识精英研究拉丁文经典,叙事性的英语作品乃家庭妇女的消遣读物。那时的小说好像现在的电视剧、电影类的文化产品,是为教会与学院所不屑的低俗娱乐,苦心孤诣钻研古典才是正道。至19世纪晚期,文学才被经典化入人文学科,在象牙塔上被供奉为高深学问。历史不总在重复同一个过程吗?学术权力一定要延续前一个时代的知识范式,对社会提出“高”要求,而大众我行我素,不理会精英崇尚的经典。如果从长时段观察,学术史并不按精英规定的方向演进,而是顺应大众的“低端”潮流。以电影为例,电影学院教授学生电影乃独立的艺术形式,有其本体论,要定义什么是真电影什么不是,要研究类型片或艺术片之类。而电视剧、网剧、视频短片都算不上标准电影。但网络时代,观众根据自己的口味欣赏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网剧等,不但有线电视网斥巨资制作豪华电影,连亚马逊也有自己的团队制作电影和各类影像作品,定义什么是真电影与现实既无关也无聊。学科是收缩性的,希望清晰划定形式的边界,而文化生产却是扩张性的,它不断僭越一切藩篱与门户。学术史并不依循权力的意志,而是书写现实的丰富。文学研究从小说、戏剧、诗歌扩张到批评理论、文化研究和电影。在网络时代,视频、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2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