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为了救人,但谁来救救医学生
学医意味着什么?是纤尘不染的白袍?是说出自己职业时别人眼中的憧憬与崇敬?还是救死扶伤的满足与喜悦?
疫情三年,医疗工作者始终身处最前线。最初,他们必须面对危险和混乱,力求更多地挽救生命。最近,防疫政策转向,日常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大量患者就医,也只能靠医生们延长工作时间来缓解。根据丁香医生统计,疫情高峰期,医生工作时长从每天8.8小时延长为9.6小时,每日超过12小时的医生占比由疫情前的1%上升到1%。
医生一向是亲戚朋友们心中公认的铁饭碗,他们被认为拥有社会地位,以及稳固的财富。相应的,相关专业也是报考志愿的热门选项。根据百度热搜的高考大数据统计,临床医学在和两年回归高考热门专业Top5。
但只有踏上医生之路的人,才明白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从学生时代起,就要承担一个期末十几本大部头的课业负担;好不容易毕业了,高强度的工作、几倍长于其他专业的回报周期都可能超过医学生们一开始的想象。在统计了微博、知乎上关于“大学读了xx后我后悔了”相关的话题后,我们发现,医学已经超越传统天坑“生化环材”,成为“后悔率”最高的专业。
01
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赛高考
对于豆瓣“大学后悔学医”小组的近万吨“医疗废物(组员对自己的称呼)”来说,学医意味焦虑、痛苦、努力、难和累。
俗话说,只要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未赛高考。豆瓣的“大学后悔”小组从新传、小语种,到法学、会计学不下几十个,只有学医小组期末月可以上“小组热门趋势榜”。至于为啥,只能说懂的都懂。
医学生的期末考试是地狱难度的,生化、生理、诊断、内科等医学基础课“一门更比六门强”。
考试连考十天,一天一门,每门课都是至少一本可以当砖用的大部头。当了医学生,两天看完十来个页的PPT再也不是梦,而是学习的常态。至于这些内容,普通人大概连字都认不全。
然而,相比无止境的内卷,期末考试只是医学生们后悔之路上的小小插曲。
医学是公认的高门槛专业,学历与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前景。于是,从大学开始,他们就得卷成绩,卷科研,卷学历......医学生们医院,大医院就那几家,论难度,进大厂、投行只是小儿科。
丫丫目前在临床医学八年制中读大四,正要结束基础课进临床学习。“我每天都感觉自己被卷生卷死。”她如此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
她记得,从大一开始,班上就有同学早早找了导师,进了各种实验室、课题组,力争为医学发展贡献青春。
即便不去实验室,只是做个基础课作业,也总有人能卷出花来。丫丫大二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课,老师安排大家做一个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一个Word文档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有同学竟然为此写了个网页游戏。老师在课上边展示边玩,直接给了满分。
也是在同一堂课上,还有同学拿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生化”塔罗牌——这个是羧酸,那个是单糖,附带一套逻辑自洽的复杂规则。只能说论卷这件事,医学生不服任何人。
02
漫长的回报周期与内卷的学历
在家长口中,学医学的时候是难,但苦过一阵子就好了。
那么,“一阵子”是多久呢?
作为医学生,需要经历比其他专业更加漫长且艰难的学习和规培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高教育水平人才的持续输送,学士学医院的招聘要求。
我们统计了《医院综合排行榜》上前50医院的医师岗应届生的招聘要求,66%的医院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历,仅有儿科、ICU、急诊等少数科室可以适当放宽要求。然而即使是余下没有明确医院,在实际招聘中也更倾向于高学历候选人。
以上海交通大医院为例,其招聘公告中显示学历要求仅为硕士。但在年8月的拟聘人员公示中,包含59个医师岗的70人大名单中均为博士毕业。
医院心内科工作6年的王医生回忆,他入职那年,隔壁急诊科的编制医师岗就招了一个硕士。当然,“这得运气非常非常好,医院招聘情况比较乐观的时候。”他说。
想想吧,你本科苦读5年出来,医院只能做些后勤、技术岗位。为了成为梦想中悬壶济世的医师,你不得已又去卷考研,硕士、博士,年又年,时间比干卧底的都长。也有比较经济的路径,八年制本博连读,但相应地,它的高考录取分数要超过普通五年制不少。
当然,学医的难熬,不仅学制长一项。
医院,这段路更不好走。对医学生来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又称规培和专培),与实习并称三大噩梦。医学生实习一般安排在学制的最后两年;医院进行报考,培训期为年,本科和八年制博士毕业后需培训年,专硕则会在学制内包含规培期,不用单独进行培训;专培流程2-4年不等,是规培结束后自愿参加择优录取的精英培训——培训或实习的意思是,你要干活,但得少拿点钱。
林果今年研二,正在这条路上挣扎。她白天当“底层劳动力”去收病人、写病程、办理出院、规整病历,晚上上课、做科研、备考通过率0%的执业医师资格证,时不时还要值个夜班、被带教老师训一顿。
规培第一年,医院给林果每月发的工资是元——以餐补的形式直接打在饭卡上,拿下执业证后这一补贴涨到了元。加上夜班费,上临床一年多,医院拿到的工资堪堪破万,“可喜可贺,至少年薪上万了。”
医院的规培工资并不相同,低的可以20元/月,最高也不过四五千。当中学同学们都各自升了几轮职,开始着手买房买车,成家立业时,医学生们才刚刚走出象牙塔,收入聊胜于无,“医院门口摊煎饼的。”
麦可思研究院出版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医学本科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元,位列十个专业门类的倒数第二。这一情况在工作五年后略有好转,也不过稍稍前进了两名。
可以说,医生的工资,需要到主治医师这一级别才算勉强能吃饱饭。在此之前,医学生们少说需要做个三五年的住院医,再干一两年的住院总,6×24小时值守临床,医院的科研要求后,通过主治医师资格考试后才能顺利晋升。
而想要达到总体收入可观,工作量也相对缓和,至少要做到副主任医师级别,最好是40多岁高年资的资深副高。王医生解释,“规培到主治都很磨。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二三十岁最青春美好的年华,都是非常非常磨的一段时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撰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聘任的执业(助理)医师中,级别达到副高及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8%。
待得越久,林果越觉得医生没有生活,衣食住行能简则简。她接触到大部分的医生日常都是运动服,偶尔有女性穿条长裙,也被白大褂完全遮掩住,“只剩个边边”。“食”则是“食堂-食堂-食堂”,要不就干脆节食减肥。至于“住”,上夜班时都是睡在值班室,一周至少两次,低年资的甚至还频些。“‘行’上倒是不少老师有车,就是病人多的时候停车位要抢。”她说。
0
学医难,当医生更难
当码农们在哀嚎着的时候,临床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医生们,已经过上了一周最多工作小时的日子。
我们梳理了豆瓣“大学后悔学医”小组的条帖子及其回帖,发现,最让医生们痛苦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其次分别是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医院上下级间关系和疫情带来的众多不确定因素。
据丁香医生年的统计,六成中国医生门诊日半天要接到超过0位门诊病人,8.9%的医生每个手术日平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近四成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60小时。
而对于上文提到的住院总阶段的医生来说,60小时/周是远远打不住的。
王医生做住院总期间,曾与正任隔壁普外科住院总的大学同班同学合租。两人都是三天一个夜班,还连着白班,每周工作时间最少84个小时,最多能到小时。“我俩合住在一起,几乎见不到对方的面。”
疫情到来后,医生的工作时长增加了;而随着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余科室日常业务暂停,医院的收入少了,医生们的工资也低了。
“大学后悔学医”小组网友们感慨道:
“上班这几个月就没怎么在科室待过,不是在隔离点就是去外地支援,要不就去采核酸,纯纯核酸女工。”
“科室光到处支援出去了六个人了,本来干好自己的活就好,现在一个人恨不得被分成几份用。”
“原本就少的可怜的薪水,现在要去采核酸,没有补贴,占用休息日,过程中挨骂更是常事。因为赚的钱太少我甚至不敢恋爱,旅游更别想了,医院和疫情里了。”
长时间紧绷的精神和身体,加上对休息时间的挤压和投入回报的不匹配,医生成了抑郁症的高风险群体。
一项基于中国规培期住院医和美国实习期住院的研究中表明,中美两国的医生在其培训的第一年中抑郁比例大幅度上升。此外,在培训期前,中国规培医生的平均PHQ-9得分就显著高于美国的基线(培训期前)得分,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试者在规培期的第一年至少有一次量表符合严重抑郁标准。
王医生同为临床医生的室友就曾面临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室友去看一小时块的心理医生,坐在那,心理医生说“聊聊吧”,他“一张嘴就开始哭”,一哭就是一个小时,也不记得说什么了。
“其实去找心理咨询的(医生)很少很少,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块/小时的咨询实在算得上便宜,一周去个一次,一个月就快块,“你想想那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挣多少钱,也就四五千。”
04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说了这么多,去学医,去成为医生还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后悔或不后悔,离开或者留下,取决于每名医学生的个人选择。但遗憾的是,仅靠一腔热血、职业天然的使命感与光环,已经不能支撑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拿着难以匹配自身学历和付出的工资,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难以捉摸的医患关系,不分昼夜地在病房、手术室、门诊与病魔拼搏战斗。
医学生的不断流失已然成为趋势。丁香人才发布的《中国医疗人才发展报告》显示,65.2%的医学生都考虑过毕业转行,其中11.8%完全不会选择所学专业。
或许,医生不再是一个高性价比的职业。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好职业。
“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学医,医院,也没有后悔过当年高考志愿表上一水临床医学这个决定。”王医生说。
有人在知乎问:为什么还有人要学医呢?,问题附带着解释:学医又累,工作又很辛苦,工资不算高,还要受气,还有危险,为什么还有人学呢?
几千人在下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和评论。
后期的收入不算低、可以自给自足是最直接,也是最世俗的回答。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稳定、社会地位高也是医学生们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此外,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希望”、“理想”、“生命”、“救死扶伤”与“治病救人”。
知乎用户“随风”的回答也许解释了这个问题:
我出生在农村,被外公外婆带大。老人家身体不好,外婆的腿以前可能只是关节腔积水,但是家庭贫困,去找各种偏方,能拖则拖,直到十几年前医院做手术,得花上十几万,家里拿不出来,只能作罢。
农村和各个地区不乏因为家庭贫困生病了拖着扛着的人,以至于小病终成大病。
我学医的初衷只是为了能够用我所学的知识去治好我外婆的腿,治好外公的腰椎间盘突出,能够想出便宜又实惠的方法带给家庭不富裕人们一点希望。现在仍然努力学医的目的是为了救死扶伤,看着一个个生命得到救治,看到一张张笑脸,看到尽自己绵薄之力就能拯救很多人,我觉得很开心,这就是我学习的动力。
我父亲是工地工人,所以他让我学医的目的只是工资稳妥。前不久他问了我一句学医是为了什么。
我回答:反正不是为了挣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