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的岁月她曾是他抛给文化领域里

年的岁月:“她”曾是他抛给文化领域里的一颗文化“炸弹”

有一位叫刘半农的文人,不仅创造了汉字“她”,还写下至今被人传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歌中唱到“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今天,我们不妨也唱唱这首歌,不为谁的爱情,只为纪念“她”这个汉字诞生周年。回眸整整一个世纪,“她”在黑压压的汉字中无不光彩夺目。请尊重和善待“她”。

冬天里的思索

说到“她”这个汉字,很多人可能会想起获得过第8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电影《她》。用“她”作电影的名字,确实别出心裁。然而,电影《她》里的她,不过是一套智能声音系统,这个系统有一个女性化的名字叫“萨蔓纱”,代表虚幻的爱情。但在人机对话中,萨曼莎让孤独的男主角书信员西奥多陷入深爱。

我们要说的不是电影本身,而是为了引出汉字“她”。武则天创造过不止一个汉字,只有这个“曌”字,至今被人谈论。有人感叹,武则天这个历史上的女皇帝,怎么就没有想到创造一个“她”字呢!许多创造始于生活需要,尤其是文字的创造。不说别的,就说汉字“她”的创造,据说就是因为翻译英语“she”的需要而出现的。

据说,即便是英语里的“she”,也不是自古就有,而是出现于12世纪。有人考证,多年前,日语里也有了指称女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而汉语里的汉字“她”则出现于年。汉语里,在未出现“她”这个汉字之前,第三人称代词“他”既可以指男的,也可以指女的,还可以指代事物。例如《红楼梦》里众人“都看着他取笑”里的“他”就指刘姥姥,而刘姥姥说的“那里拿得动他”里的“他”指的是“象牙镶金的筷子”。

五四前后,西学东渐,知识分子不断翻译英语读物。然而,要顺畅地翻译翻译英文中的“he、she、it”,却让很多人犯了难心。汉语中没有与英语单词“she”对应的“她”字,阻碍了准确翻译“she”所指。怎么办?有人就想出了用“他女”对应,并用“他男”和“他物”分别对应“he”和“it”。

现在看来,这样方法有些可笑,但那时却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有点笨拙,读起来也感到绕口和别扭,但进步之处是暂时解决了汉语对应英语第三人称代词的问题。也有人用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有人将“she”翻译为古汉语中已有的汉字“伊”。于是,“伊”就成了现代汉语书面语里的女性专用代词。

伊,是个古老的汉字,《诗经》中就有。《诗经·秦风》里就有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原指“那个人”,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后多指女性。至今,我们能从五四时期的作品中看到这种用法,即用“伊”指代女性第三人称。

那么,究竟是谁首先创造了汉字“她”呢?创造这个汉字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年在北大任教的刘半农先生。刘半农先生在翻译英国戏剧《戏魂》时,就用他自己创造的汉字“她”来翻译英文里的“she”。周作人在年8月5日出版的《新青年》撰文上说:“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很觉不便。半农创造‘她’字和‘他’字并用。”

但是,由于当时的文化界人士看法不一致,不少人参与到对一个新出现的汉字“她”的争论。例如,有人撰文《这是刘半农的错》说,刘半农创造“她”这个汉字毫无必要,也有人撰文《她字的研究》,对刘半农的创造表示支持。鲁迅是支持刘半农的,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刘半农自己则撰文《“她”字问题》作了说明。

耐人寻味的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当时也不赞同使用“她”这个汉字。可以说刘半农创造的汉字“她”,在当时引发的争议是空前的。大概正是看到当时争论不休的文献资料,才有了汉字“她”是抛给当时的文化界的一颗“炸弹”的夸张说法。不过,今天看,“她”是汉字世界里的一颗璀璨的文化之星。

男女不平等,不仅表现在生活世界,也表现在语言世界。“她”不只是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也不只是起着指女性第三人称的作用。在我们读到的叙事性汉语言文字里,“她”这个汉字的创造,实际上起到了“她”和“他”并存的文化思想传播作用。可以说,小小的汉字“她”的出现,也为中国的女性撑起了文化方面的“半边天”。请尊重和善待“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