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因筷子引热议中国的筷子文化,你了解

日前,随着《中餐厅》的热播,赵丽颖用筷子“扒拉菜”一幕,引起网友热议。

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不够礼貌,不符合餐桌礼仪。而同节目的艺人则解释说“因为食材切太小,容器很深,大家不舍得浪费”,才有此一举。

作为围观观众,我想说,赵丽颖此举也许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大家的讨论也尽可友好一些。

但以弘扬中华美食为己任的《中餐厅》,在呈现一道道美味中华菜肴的同时,是否也相应推广一下中国的餐桌礼仪、筷子文化?

艺人“扒拉菜”引热议,恰恰说明筷子在中国人的餐桌乃至文化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想想看,小小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多少情感与记忆?

它夹起了舌尖上的“中国”,传递出浓浓的人情味儿,最终浓缩成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

历史传承

源远流长情意浓

“嘿,你吃饭了吗?”

中国人见面时总喜欢这样问候对方,一下拉近彼此距离。一句简单的中国式问候,蕴含着“民以食为天”的千年传统。

中国人吃饭需要筷子,于是乎,从古至今,筷子成为中国人饭桌上不可少的元素。

它出现在距今多年的殷墟中,《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为此担忧)历史悠久的筷子,与其他文物共同书写了灿若星辰的商代文化。

它出现在宋代诗人朱淑贞的《咏箸》中:“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筷子轻盈苗条,犹如小娘子一般,可爱极了。

它出现在清代文人曹雪芹的《红楼梦》中,“雪雁将黛玉的碗箸安放在小几儿上,因问黛玉道:‘还有咱们南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麻油醋可好么?’”如天上人般的林妹妹,终究融入了人间烟火里。

它出现在当代文豪金庸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用筷子挟了一片鲜红喷香的宣威火腿,凑到小郡主口边,笑道:‘张开嘴来。’”情人间的亲昵怜爱,借由筷子传达,活色生香,恰到好处。

它出现在家喻户晓的《常回家看看》中,“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筷子成为游子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一双双都是团圆最好的样子。

筷子里的中国味儿,往往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人品之尝之,又思之念之。

味道启蒙

酸甜苦辣它先尝

关于筷子,有这样一则灯谜:

“姊妹两人一般长,厨房进出总成双;酸咸苦辣千般味,总是她们先来尝。”

寥寥数语,生动地道出了筷子的特点:

无论酸甜苦辣、冷暖寒热,它总会帮我们先“舔一舔”,“尝一尝”。

然而,回想过去,学会使用筷子,对年幼的我们并非一件轻松事儿。

对此,长辈们总会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人哪有不会用筷子的呀?”

就这样,在大人们一遍遍手把手的教导下,我们尝试着拿起筷子,笨拙地在手指与筷子间寻得平衡。

终于有一天,我们也能轻松灵活地“拿捏”筷子了!

也是从第一次执筷夹菜开始,我们尝遍了三餐美味,品过了四季人生。

中国味道就这样通过筷子一丝丝流传下来。

礼仪规范

小筷子里大学问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源远流长。

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极为讲究。如晚辈要等长辈动筷后才能动筷,又如筷子要整齐摆放,还需注意十二种禁忌:

一、不能把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上——三长两短。

二、不能用食指以外的四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仙人指路。

三、不能把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发出声响——品箸留声。

四、不能用筷子敲击盘碗——击盏敲盅。

五、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来回找菜——执箸巡城。

六、不能拿筷子在菜盘里不停扒拉——迷箸刨坟。

七、不能将夹着的菜或什么东西滴落在其他盘里或桌上——泪箸遗珠。

八、不能将筷子颠倒使用——颠倒乾坤。

九、不能把一只筷子插在菜里——定海神针。

十、不能把一双筷子插在饭中——当众上香。

十一、不能把筷子交叉放在桌上——交叉十字。

十二、不能将筷子掉落地上——落地惊神。

原来,小小筷子里有大大的学问。透过一双筷子,我们知道了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做人要有做人的规矩。

中国礼仪就这样通过筷子一辈辈延续下来。

文化内蕴

阴阳相济和为贵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恰与“天圆地方”巧妙对应。

我们手持筷子时,往往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恰恰对应天、地、人三才之象。

而天、地、人唯有和谐共处、互帮互助,方能合而为一、功德圆满,彰显了“以和为贵,团结有爱”的中国精神。

中国人每每称筷子为“一双”,而非“两根”,这其实蕴含着精深的东方哲学。

太极为一,阴阳为二;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千变万化由此生。筷子不用时合二为一,使用时一分为二,且需一静一动、阴阳相济,方能有所收获。

中国文化推崇“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之道,主张人是自然的一员而非万物的主宰,应时时对自然保有崇敬之心,并与之和谐相处。

因而人们所用筷子,皆取材自然,寓意“天人合一”、万物和谐。

原来,我们天天用筷子,举手之间皆是信仰,挥动之际尽显智慧。

中国文化就这样通过筷子一代代传承下来。

龙凤呈祥

成双成对寓美好

在中国文化里,筷子不仅是餐具,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一双筷子寓意一团和气;

两双筷子寓意成双成对;

三双筷子寓意三阳开泰;

四双筷子寓意四季平安;

五双筷子寓意五福临门;

六双筷子寓意六六大顺;

八双筷子寓意大吉大发;

十双筷子寓意十全十美。”、

因其美好寓意,筷子不仅作为婚嫁用品标配,也常常作为送礼佳品:

送恋人,祝福成双成对;

送新人,庆贺珠联璧合;

送爱人,寓意同甘共苦;

送老人,祈愿快乐永久;

送孩子,期盼快高长大;

送朋友,希望和睦相处……

中国吉祥就这样通过筷子一点点绵延下来。

人情味儿

独家记忆暖人心

中国人内敛,那些难以启齿的爱与思念,都寄托在“吃”这件事儿上,并借由筷子温暖传递。

就这样,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了关于筷子的独家记忆。

这份记忆,是父母对儿女的味道启迪,“来,宝贝,尝尝这个”;是长辈对晚辈的悉心教导,“乖,让爷爷奶奶先吃”;

是丈夫对妻子的用心呵护,“亲爱的,你要多吃点啊”;是家人对游子的牵肠挂肚,“嗨,就知道你爱吃这个”;

是一家人围坐餐桌时的那一声“起筷啦”;是亲朋好友吃火锅时的那一嗓子“快吃,快吃”;是邀请邻居街坊时的那一句“多个人多双筷子嘛”……

关于筷子的独家记忆,既含蓄又浓烈,既鲜活又热闹,既承载着最初的感动与温暖,又抒发着最真挚的体贴与关怀。

任时间流逝,四季更迭,这份记忆始终深藏心底,温暖你我。

中国人情就这样通过筷子一缕缕承继下来。

结语

一双筷子,七寸六分,却能让我们读历史、知味道、明礼仪、品文化、盼吉祥、懂人情……怎不让人乐而用之又肃然起敬?

一双筷子,彼此彼此,整整齐齐,代表着同舟共济,代表着友好和睦,代表着团圆如意……

一双筷子,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已陪伴古人走过了千年烟云,又陪伴今人走过了春夏秋冬,还将陪伴来人走过年年岁岁……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

人生无大事,唯一日一食,一饭一蔬。

捧起一碗,执起一筷,尝一尝,是人间至清欢;品一品,是浓浓中华情。

陌和情感树洞,写有温度的文字,过有态度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3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