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里的大学问
11月16日,“蓝马甲”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宋平安在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志愿服务。本报记者付玉玮摄
本报记者刘印付玉玮
在于珍参加社区工作的第10个年头,萦绕她心中多年的那个问题,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年,研究生毕业的于珍走进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但“社区工作怎么做?怎样才算做好社区工作?”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于珍来说,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二〇五所社区看望慰问群众,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循着总书记的嘱托教诲,于珍反思着,也摸索着,一步步从懵懂的“菜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小小的社区里不断探索着服务民生的“大学问”。二〇五所社区也不断创新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治理水平,以“一根针”的艺术,激活“一团火”的热情,给群众“一个家”的温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二〇五所社区,群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正在一件接一件地扎实落地。
“一根针”的艺术
社区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于书记,你看看我这些看病的票据报销要怎么办呢?”11月16日10时许,64岁的王淑勤老人拎着一袋票据走进了于珍的办公室。于珍赶紧上前扶老人坐下,询问情况以后,迅速联系负责相关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办理。
二〇五所社区是依托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五研究所建设的单位型社区,有户余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多半。“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没有一件是大事,但对于群众来说,件件都不是小事。”于珍说。
小到楼道灯泡不亮、家中漏水,大到社区暖气管网翻修、环境改造提升,一件件、一桩桩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
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必须把每一件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
社区居委会委员王斯迪介绍,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社区被划分为15个楼栋网格和58个单元网格,并建立网格党小组,由73名退休老党员和志愿者骨干担任楼栋长、单元长,为辖区36名独居老人开展“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
不仅如此,通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上下联动,二〇五所社区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和志愿服务队伍的示范引领及“红色触角”作用,用网格治理的“一根针”缀起服务民生的“千家事”,让社区治理充满温暖也充满力量。
“一团火”的热情
11月17日5时许,天还未亮,社区志愿者肖雪琴、杨红已经换好防护服,开始了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7时,宋平安和社区“蓝马甲”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友们上岗,接手第一批志愿者的工作,大家配合非常默契。
“核酸检测持续时间长,有人替换,大家都能轻松一点。”宋平安说。“蓝马甲”志愿者服务队是二〇五所社区去年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社区退休党员、退役军人组成,平时负责社区治安巡逻和防火防盗防意外等隐患排查,在社区组织核酸检测的时候,就搭手支援。
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悄然激起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于珍告诉记者,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细化,从雁塔区、街办、社区干部、单元长到志愿者,组建起了完善的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并通过设立积分超市、优秀网格员评选等措施,激励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10月13日,“大安能量‘益’站”在社区正式上线。志愿者们收到了社区为他们发放的“爱心积分卡”。凭借服务时长的积分,志愿者不仅能在能量“益”站兑换等价商品,还可以兑换剪发、磨刀、修家电等便民服务。
“我参加志愿服务已有十多年了,但能用自己的服务时长兑换所需物品,这还是第一次。让时间‘说话’,是对志愿者最好的认可和回报。”宋平安说。
“一个家”的温暖
前一阵,定居外地的子女回社区探亲时,到了饭点,83岁的王桂兰老人特意带着一家人走进社区里的二〇五所职工食堂。
“为啥不在家吃顿团圆饭?”曾有社区老伙计“调侃”。王桂兰老人笑着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我在社区也能吃得好!”
年下半年,二〇五所社区依托社区内的二〇五所职工食堂,发起了“老年助餐”工程。“一开始,只是在食堂开设了一个老年人就餐窗口。”于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老人排队取餐多有不便,于是社区与食堂深入沟通,直接将食堂的窗口取餐模式改为自助餐形式,并提前开放食堂,让社区老人与二〇五所职工错峰就餐,有效畅通了助老的“最后一米”。
心里话有人听,烦心事有人管。随着社区服务的持续精细化,老人们遇事时的第一反应从过去“有问题找单位”逐渐变成了“有问题找社区”。于珍和同事们也从老人们眼里的“外人”变成了贴心的“自家人”。
不仅如此,社区搭建的“红石榴驿站”“广场议事会”“板凳会”“民情恳谈会”等服务平台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近年来,二〇五所社区不断延伸居家养老服务链条,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借助专业化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保洁、缝纫修补等精准化服务,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个干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工作怎么做,怎样才算做好社区工作?”于珍告诉记者,她已经找到了当初这些问题的答案——
“眼更尖一点,嘴更甜一点,手更快一点,腿更勤一点。”
“答案就在社区活动室的婉转歌声里,在操场上的欢声笑语中,在没事就来社区聊天的群众的笑脸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