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父系氏族社会的手工业如此发达,制玉技
在父系氏族社会,男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者。他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改进和发明了生产工具,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期的石器大多遍体磨光,制作精致。石器中的斧、锄、铲、刀、普遍增加。
骨器、木器等农具也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用于翻地松土的双齿木耒,南方还有了有段石锛。这些工具为开垦荒地提供了条件。
同时,人们不断地改进农耕技术,培育良种,出现了简单的水利灌溉设施和施肥方法。中耕除草技术也得到了推广。
在江南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有戽(hu)水和捻河泥用作肥料的工具,还有用来除草的耘田器等。尤其是深翻土地和划沟的人力拉的石犁,说明当时这里已经出现了犁耕农业。这是父系氏族社会农业发展的反映。
农业发展后,粮食有了剩余,为饲养家禽家畜创造了条件。从考古发现的遗骨中可知,当时已饲养有大量的鸡、猪、狗、羊、牛、马等。
家猪饲养期短,是人们的主要肉食来源,也是重要的祭品,所以在饲养家畜中居于首位。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就有三分之一以猪头或下腭骨随葬。三里河龙山墓中的随葬猪头竟达32个之多。陶器中也常见以家畜为题材的造型。
农业的普遍推广,饲养业的不断扩大,粮食的比较充裕,使少数人可以脱离农业去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于是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制陶业出现了快轮制陶先进技术,使陶器生产数量增大,品种多样,质地坚硬,造型美观,既是实用器,又是工艺品。龙山文化中薄如蛋壳的黑陶器和良渚文化的黑皮磨光陶是其典型。
人们还扩大窑室,改进火膛、火道,提高了窑炉的烧造温度,可以烧造出像黑陶、白陶和蛋壳陶等新型陶器。当时对选泥、淘洗、制坯、造型、装饰、烧窑等工序都有重大改进,为后来原始青瓷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父系氏族社会,粮食不但可维持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且有了剩余,于是人们用粮食来酿酒。从各地遗址中出土大量酒器分析,那时酿酒业已初具规模。在父系氏族社会末期,还发明了冶铜术。
制玉制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大汶口文化的骨雕工艺水平很高,有剔地透雕和镶嵌绿松石的骨筒、象牙筒,有玲珑精致的17齿象牙梳和众多的雕花骨匕,都反映了当时制骨雕刻的先进水平。
良渚文化的制玉技术更是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精美绝伦的玉璧、玉踪、玉瑗、玉琐、玉坠、玉珠等,大都采用磨制抛光新技术,表面往往还刻有神人、兽面、鸟、龙等精美图案,线条细如发丝,堪称我国远古雕刻艺术的瑰宝。
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之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也相应发展起来,出现了实物货币形式。人们用剩余的粮食或家畜去换回需要的用品,如陶器、工具、装饰品等,从而促进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