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与野鸭的分野在哪里

刘军连预约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5/9360949.html

家禽与野鸭的分野在哪里

谷国强

几天前我介绍了一下非洲雁的情况,有读者朋友在文后留言:这是疣鼻栖鸭哟。朋友说的没错,“非洲雁”正是从疣鼻栖鸭驯化而来,就如家鸡是从原鸡驯化而来,现代大多数家鹅是从豆雁驯化而来一样。当一个野生物种经过人工驯化以后,它便脱离了原始种群,与原始种群分道扬镳了。原始自然种群的进化道路是缓慢的,年前的喜鹊与今天的喜鹊没有明显的不同,而人工驯化的物种经过人为刻意选择,其变化却突飞猛进。就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例举的那样,原鸽在千百余年中没有任何可见的变化,但当人类将它们中的部分个体驯化改良后,却在几十年间形成了数十个样貌截然不同的“品种”。回过头来说非洲雁,它的原始物种是疣鼻栖鸭。分布于中南美洲广大地区,它们中的部分个体被人类驯养后,它们的名字已经变为“美洲家鸭”,从此它们与野生的疣鼻栖鸭便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人们驯化美洲家鸭的主要目的,不是吃肉,而是吃蛋,因而人们在驯养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良,形成了目前的产蛋量很高的美洲家鸭。优势家禽总会引起饲养者的兴趣,就如我国传统养殖的是大红鸡和芦花鸡,当人们发现欧洲的莱克亨白鸡产蛋量更高时,便大量引种,在年代莱克亨曾经占据了我国蛋鸡饲养量的半壁江山。同样,当人们认识到美洲家鸭的经济价值后,也纷纷引进,当我国再引进时,有从法国引进的,有从非洲引进的,年代国内最早引进的是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有读者朋友介绍:浙江南部地区称非洲雁为番鸭,有几百年饲养历史了),而这两个地区大多是从非洲引进的,按照人们的习惯命名方式,为其取中文名采用“非洲雁”便顺理成章。作为较晚被人类驯化利用的鸟类,非洲雁虽然外观上与原始野生种差别不是太大,但习性已经完全不同。疣鼻栖鸭是群聚鸟类,多以几十只小群集群活动,而非洲雁则没有这种习性,在农村地区,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农户仅饲养三五只,它们与家鸭、家鹅共同栖息于村外水塘中。疣鼻栖鸭一年只产一次卵,自己孵化,而非洲雁却一年产蛋期达8个月之久,且大多数的非洲雁沦落为产蛋机器,丧失了孵化本能,要靠人工孵化延续后代。尤其是大型养殖场的非洲雁们更是如此。人工孵化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使饲养中的非洲雁不因孵化而减少产蛋,也更有利于人类对其种群的优选和改造。当人类将野生物种驯化后,其就脱离了原始物种的进化轨道,形成了新的物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彩叶树种植场,其主要繁育的中华红叶杨。年河南一位苗木工程师偶然发现一棵杨树上萌发了一个生长着红色叶片的新枝,他将这个新枝采下来进行扦插培育,当这个小苗长大后,他再采下基枝条扦插,逐渐发展成大的种群,在确定其基因稳定后,便向全国推广,并正式命名为中华红叶杨。此时中华红叶杨已经与其母本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不能够再以其母本称其为“某杨”了。回到非洲雁与疣鼻栖鸭,此时人工饲养的这种家禽虽然母本来自于疣鼻栖鸭,但已经从本质上与疣鼻栖鸭相对独立存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了。因而,此时你看到饲养的这种家禽,你可以称其为非洲雁、法国雁、番鸭,或者“胡鸭”(一位南方朋友告知,非洲雁在他们那里的称谓),但唯独不能称作疣鼻栖鸭,因为疣鼻栖鸭是野生动物,而无论非洲雁、法国雁、番鸭,或者“胡鸭”,都是一种家禽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称谓。谷国强

您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