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给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带来啥启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671427.html一线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匠在哪里?如何做好职业教育,为汽车产业源源不断输送合格人才?在职业教育领域,有这么一所有农场、有“军营”、有车间的大学,学生在二年级就被车企抢光光,号称“优秀汽车班组长的摇篮”。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这所大学的负责人——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袁礼斌,他同时也是湘潭理工学院校长。从办校实践出发,袁礼斌谈了自己对于汽车职业教育的看法。汽车人才培养存在三大问题基于丰富的办学实践和对汽车产业的洞察,袁礼斌指出,眼下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有三。从学生角度看,年轻人不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认为“靠干活儿挣钱”是低人一等,很多学校没有纠正学生这种思想观念上的错误认知。从学校角度来说,定位不清。袁礼斌指出,现在各车企最紧缺的是三个层面的汽车人才:一是基础人才,即生产一线的优秀班组长;二是能够带动岗位创新和改造改进的技术工程师;三是高端研发人才,虽然这类人才总体数量不大,但能深刻影响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三种人才的思维方式、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不少学校做起教育热火朝天,但冷静下来,却说不清培养的是哪类人才。从师资队伍方面来看,现在的高校变成了相对封闭的“象牙塔”,教师忙于写论文、搞课题,很少并且也不愿与企业对接,必然不了解产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袁礼斌特别提到,国内的汽车类教育师资队伍,在错误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需要尽快调整。一方面,教育理念有偏差,单纯将考试当成教育,把学生困到试卷上,把教师困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考评标准单一,看重科研能力而非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成为产教融合的主角,而不能只是一个‘教书先生’。”他说。职业教育贵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据介绍,创办于年的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吉利控股集团投资创建,以培养汽车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而湘潭理工学院是年由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学校,汽车类学科专业也是学校的一个发展重点。两所学校差异化定位,都专注于为汽车行业培养人才。袁礼斌表示,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正是为了能够推动改善和解决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上述三大问题。他回忆,当时最纠结的问题就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什么才是汽车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为此,袁礼斌走访了大量企业进行座谈调研,企业一致表示,需要能吃苦、遵守纪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于是,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找到了清晰的定位,即潜心培养生产一线班组长;8年后,湘潭理工学院的汽车类专业则定位为培养汽车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打造上,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提倡产教融合。在袁礼斌看来,产教融合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校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通常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第二个层次是系部主任经常与企业技术部长、人力资源部部长等中层管理人员有交流,了解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需求的趋势变化,进而随之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能做到这一步已经不简单了,国内80%以上的高校做不到”;第三个层次是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有经常性的深入交流,“教师去企业车间就像回家一样”,这能对人才培养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深入沟通才能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袁礼斌介绍,该校培养出的学生优点在于能在一线“待得住”,但最近与企业沟通得到反馈,有企业想提拔学生做管理层,一些学生却表现得积极性不高,“所以学校下一步会增加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如果不解决学生对劳动的偏见,职业教育就是空谈。”袁礼斌说。在学生培养方面,他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中教育理论课太多,太重视考试,学生动手实践课太少。学校的做法是,通过“开心农场”和“义工劳动”项目,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再通过“雷锋班”培养起学生的坚毅品格和工匠精神。这种培养方式卓有成效,袁礼斌透露,该校的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尤其是“雷锋班”的学生常被企业一抢而空。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当是首位“技术不好,只要肯学,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培养成才,但人品、习惯需要多年才能养成。如果品格和习惯不好,如不守时、不自律、不能吃苦等,则难以委以重任。”这是袁礼斌走访企业听到的车企用人最真实的声音。因此他认为:“高校一定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初心,更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职业教育学校必须要能真刀真枪地解决企业对人才品德、技能、身体素质上的要求。”总结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余年发展中探索出的具借鉴意义的体系方法,袁礼斌认为,最成功的当属好品格、好习惯、好技能的“三好教育”理念,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内容,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雷锋精神教育、奋斗者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培养了学生扎根一线,投身实业报效国家的品格。他介绍,年学校开辟出一块土地作为农场,开始时只有少部分同学愿意参与,后来当亲手种植的蔬菜获得丰收,彼此互相分享、赠送给老师时,学生们慢慢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和甜蜜,“开心农场”开始广受欢迎,现在全校上下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劳动氛围。在袁礼斌提出成立“雷锋班”之初,“连学校老师都不赞同”。他组织老师参观雷锋博物馆,组织学生学习雷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渐渐地,自愿加入的学生越来越多,雷锋在学校成为标杆,以感恩与奉献为代表的雷锋精神成为学生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雷锋班也成了学校的一块“金字招牌”,成为最受车企欢迎的人才。其次是产教融合,这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针对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等实操性强的课程,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汽车生产基地,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车间即课堂”,或者由企业委派工程师来学校授课,校企“双主体”的教育模式,真正实现校企无缝连接。另一个在业内颇受好评的模式是“淡旺季合作”。汽车生产通常是4月后进入淡季,9月后进入旺季,淡旺季用工量变化很大,如果满配工人,则淡季的用工支出会成为一笔不小的成本。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与企业达成合作,在旺季安排学生进入工厂实习,既能让学生学到真技能、得到真锻炼,也解决了企业的用工困境;淡季则邀请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多年实践下来,校企双方都颇为受益。新工科培养模式下技术教育的变与不变“新四化”浪潮汹涌而来,汽车业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袁礼斌判断,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是电动化,这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化的大趋势;二是以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代表的对汽车消费体验的追求。在此趋势下,袁礼斌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有“变”也有“不变”,即对工匠精神和品格培养的执著不变;但学科内容会根据技术和市场需求而变。具体而言,与网络通信技术相关的大数据、智能网联、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以及与电动化相关的新能源技术、动力电池回收等相关内容将会成为接下来的教学重点。据了解,按照汽车产业链进行学科布局,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形成了汽车制造工程系、汽车运用技术系、自动化工程系、新能源汽车系、汽车商务系等五个系共18个专业。但跟随时代发展,袁礼斌表示学校的课程设置在不断更新。袁礼斌特别提到了用车体验的问题。随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兴起,国内消费者对用车体验的重视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已经超越欧美发达国家。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消费问题,所以未来的汽车工程师不能闭门造车,一心只扑在技术上,而要更加重视对市场、对用户、对消费趋势的分析。因此,湘潭理工学院正在推进“新工科”培养模式,把市场、顾客和流行趋势研究列入汽车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内容。“新四化”催生造车新势力横空出世,汽车行业全球化竞争加剧,竞争态势也出现变化,从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转向细分环节的竞争。未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家企业能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保持强大优势,但会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比如设计、制造、软件、供应链、用户体验等等。袁礼斌介绍,接下来,湘潭理工学院将按照“新工科”的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模式,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紧盯产业龙头,将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等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努力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中国正在走向智能制造大国,这是国家战略。无论是汽车技工、车间班组长还是工程师,他们毕业后都将活跃在全国汽车行业,从一线出发搞技改、做工匠、抓效益、保质量,他们是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希望。袁礼斌认为,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必须要从最基础的汽车人才培养抓起,从职业教育、工程师教育抓起,要成为汽车人才培养的强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汽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邮箱:hzpeople-energy.
上一篇文章: 火爆校园剧时光与他恰是正好,情不知所 下一篇文章: 走出象牙塔,成为好干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