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如何设卦观象杜渐防微与长治久安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系辞》的第二章是介绍圣人如何设卦观象,在了解得失、昼夜、忧虞、变化这四象后,有必要先讲第三章,以便加深对这四象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二章后半部分的内容。第三章的原文如下:“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这章的内容显得没头没尾,不过在读完这章后,再看第二章就显得内容有缺失。第二章的重点是观象,但《易经》所有六十四卦中,除了卦象外还有彖。那么,什么是彖?彖与象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呢?在第二章中并未提及。

“彖者,言乎象者也。”所谓有“彖”,就是讲解“象”的,具体地说就是讲述卦象的来历。《系辞》第一章说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地上千姿百态的“形”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在“天”找出与之相对的“象”。

《系辞》所说的“天”并不等同于现在所说的天空,而是通过事物的外表探索其本质,是逐层深入地认识,探索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动力源泉,象人们常说的冥冥之中的主宰。若将《易经》的观象与现代社会的某一项调查研究作比较,“形”是与该项研究相关的材料或数据,“彖”是数据的收集,“象”对数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抽取共同的属性,比方说有甲乙丙丁四种事物,它们的共性是象甲象乙象丙又象丁,故称为“象”。一般来说,“象”是印在脑海里的模糊认识,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就是“辞”。

不过,现在从各卦的象曰和彖曰来看,却找不出彼此间有什么特别明显联系。如果大家一看就能明白,《易经》就不会这么难懂了。《易经》的难懂还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有很大关系,他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远远达不到今天那样深入、全面。若以现在的知识来要求古人,显然是太勉强了。

另外,八卦出现于上古时期,距离现在就算没有一万年也有好几千年吧!从八卦的创立到《易经》的成书再流传到今天,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转手、刻录或抄写,谁能保证在漫长的过程中不出现意外而造成错漏呢?如果将某一卦的彖和象拿出来摆放在一起,谁又能分辨出那个是彖那个是象?如果分不清,花费大量时间来区别彖与象没有多大意义,不如将它们都归于象来理解。如果能够分辨清楚,说明你已经掌握了《易经》八卦。

爻是什么?有何作用?《系辞》云:“爻者,言乎变者也。”爻所要说的就是变化。简单地说,在用某一卦来代表某一事件时,各阶段的变化是通过这一卦的各六爻的不同而显示的,请看看火雷噬嗑这一卦的六个爻: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噬嗑卦与市场的兴起有关,《系辞》下篇的第二章是样写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市场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市场要正常运转,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刚柔相推生变化”,六爻之间的变化就能反映出市场的管理人员与商贩之间的反复较量,商人是逐利的,为了谋求更多利益会弄虚作假,被管理人员发现后脚上多了一套刑具。噬嗑卦的初九是“履校灭趾”,彖的“无咎”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处罚令其改过。

商贩虽然遭到惩罚,但还是想钻市场规则的空子。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市场的管理加大了检查的力度,而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也遭到反噬。这里的噬可以理解为刑具咬肉,噬肤噬肉是指皮肤肉体都受到刑具的伤害。由初九的“灭趾”到上九的“灭耳”,处罚的方法出现了变化。由于屡禁不止,不法商贩全身都套上了刑具,最后还有可能被关进监狱。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这句话与第二章“吉凶者,得失之象也”的意思大致相同,其方法是通过实践中的“得”与“失”来检验吉凶,在上一讲中有详细的讲述。一般来说,吉与凶是比较明显的生存优势或危机,而那些不太明显的危机叫“悔吝”。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这句话是解释在某些卦中出现的“悔吝”。“悔吝”就是“小疵”,“小疵”就是小毛病。我们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小毛病,比如一些不良的坏习惯,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酿成灾难。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开始用象牙做筷子的时候,箕子就十分担忧:有了象牙筷子,就必定想要玉杯,因为只有这样才相配。有了玉杯,就想吃天下各地的珍稀美味。吃惯了珍稀美味,又想住豪华宫殿。照这样发展下去,国家财富迟早会被耗空。

事实正象箕子所预料那样,纣王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因此,潜伏的危机更令人担忧。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这句话是在对某些卦中出现的“无咎”进行解释。“无咎”就是善于补过,改下不良习惯。商纣王如果能够听从箕子的劝告,改下自己的不良习惯,商朝也许就不会这么轻易就灭亡了。

这一章的前半部分是术语的解释,后半部分则是应该怎样做,强调杜渐防微的重要性。

创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构建基础框架,《易经》的基础框架就是天地乾坤。《系辞》开篇就这样写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对远古时代的某个人来说,是“贵”或者是“贱”是由他所处的“位”来确定的,所以说“列贵贱者存乎位”。“位”是用来衡量他所具备的能力,在远古时期,氏族或部落首领如果没有能力,根本占据不了这个“位”,甚至给整个部落带来危机。不过,世袭制度产生后,“位”、“贵”、“贱”的含义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八卦的创立是对世间万物的分类认识,每一卦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目标和范围。别看《易经》总共只有六十四卦,却包括了天地间的一切,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当然,由于远古时代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或者说在不同时代人类的认识能力不尽相同,卦的范围不会有十分清晰的界限。

“生生之谓易”,创立《易经》就是为了探索人类的生存之道,具体表现在吉与凶。如果是吉,自然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反之则对生存不利,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以语言的方式代代相传,也可以用文字或者符号、图案的方式保存下来。不论是何种方式,只要有人能够听懂或看懂,都可以称为“辞”。对吉与凶的判断,最为方便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卦读辞,故曰:“辩吉凶者存乎辞。”

卦辞的重要性是显然易见的,大家不妨试想一想,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又能看懂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呢?

读辞辨别吉凶能看到美好的前景,也能看到危机,接下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这又涉及到刚与柔。“刚柔相推生变化”,合理地运用刚与柔这对矛盾,就能够让事态朝着对生存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过,要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处理各种矛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变。

如果开始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变,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化,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出于生存的需要,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古人经常强调防渐杜微,也就是“忧悔吝者存乎介”。这里的“介”就是指事情在发生时,在最初的、最微小的阶段。人的不良习惯都是一天一天地养成的,慢慢地就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前文所述,商纣王的堕落就是从用象牙筷子开始的。

一旦出现这种苗头,该如何应对呢?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