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花束般的恋爱爱情如花束,即便凋
正在上映的爱情电影《花束般的恋爱》,讲述的是主人公山音麦与八谷绢在21岁偶然相遇,却发现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从而坠入爱河,但最终还是分离的故事。一如片名,他们的爱情故事犹如花朵的成长过程一般:萌芽、含苞、盛开、凋零,令观众心生感慨,原来,百分百合拍的恋人,也很难走到最后。
整部影片节奏明快,没有很强或者狗血的情节,观影门槛不高,几乎不挑任何观众群体。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平淡的电影,却引发众多普通观众的共鸣。在豆瓣,超过28万观众为该片打分,评分依然高达8.7分。
最大的原因,来自于编剧对恋爱的细节捕捉精准。“编剧好像偷窥了我的爱情”,真实感、代入感,是一部成功的爱情电影最为需要的,而《花束般的恋爱》做到了。
这部影片难免让人想起年公映的好莱坞影片《爱乐之城》。同样讲述的是令人遗憾的爱情,但《花束般的恋爱》显然选择的切口更小,也更具生活气息:大学生山音麦与八谷绢因为赶不上末班车偶然相遇,却惊讶地发现对方仿佛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同样孤独、略带“丧”感,喜欢同样的电影导演、同样的漫画、同样的展览,买了同样的票却又都同时错过,甚至连穿的鞋子都是“情侣款”……两个游离人群又如此合拍的灵魂,就这样相遇并陷入爱河。
作者采用大量的篇幅,对他们的恋爱细节进行刻画。躺在床上看同一本漫画书、一起玩电子游戏······这些在不少爱情电影“不屑于”呈现的“甜蜜日常”,在片中却是比比皆是,且呈现得如此自然却又不落俗套。
爱情一开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更何况是这样一对在兴趣爱好上几乎百分百合拍的情侣。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故事也开始走到转折点。
在被“一张插画日元”的报价击垮后,男生麦果断地成为了一名企业雇员。承受着社会化过程中多数职员需要面对的压力,相较之下,女主人公绢仍然以兴趣爱好为最高目标,对精神世界有着更高的追求。
渐渐地,两人开始踏入不同的节奏,从最基本的生活节奏开始,麦的工作繁忙,出差之前要忙着准备各种材料、应付上司同事的要求,绢却依然玩着自己的游戏,麦因为不能陪伴对方愧疚,绢又总是担心打扰到对方工作。除了时间、趣味,曾经两人最引以为傲的,两人几乎一模一样的爱好,也开始“分道扬镳”。在一场逛书店的戏份中,女主角在查看文艺类书籍,一回头却看见男主角在翻看成功学书籍《人生的胜算》,多少有些错愕。
编剧还非常巧妙地以设计了一个剧情的分水岭——与双方家长见面。短短两场戏,两位父亲的几句话,就反映出双方成长背景的差异,也为两人在价值观的分歧埋下伏笔。在东京土生土长的女主,家庭条件更好,也更世故。正因为她从小在物质上并不缺乏,让她对未来有着更多安全感,对爱情也更为天真。相反地,男生从新潟来到东京,成家立业是他在这座城市打拼的目标。父亲告诫他,如果不愿意回老家从事烟花行业,而是选择在大都市“飘着”,则不再给予生活费。背后折射出的,是他作为社会“新鲜人”所承受的压力。
片中,女孩的母亲以进入澡堂来比喻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进去前觉得麻烦,但真正进去了也会觉得很舒服。”从象牙塔到现实社会难免会有落差,但正如无数人一样,有份工作,结婚生子,找到归宿也就算是完成任务。但爱情却不一样,“耳机”也是本片对爱情关系的一处精妙隐喻。如果两人分享同一个耳机,一人听左声道,一人听右声道,实际听到的是两首完全不同的歌。一个觉得对方逐渐麻木不仁,一个觉得对方幼稚孩子气,当麦与绢的方向不同,节奏不同,两人的世界也渐行渐远。
仅有相同的爱好,很容易给人造成错觉,高估了其在爱情当中的重要性。进入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里容易遭遇“落差”。令人欣赏的是,影片的作者并没有对这两位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对待爱情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任何价值批判,唯有平静的叙述,并给予了理解与祝福。
片尾,麦与绢各自有了新的恋人,再相见,双方也只是以一个招手的动作,告别那段曾经的爱情。这份结果或许遗憾,却是人生的成长。毕竟,花束般的爱情,花期有限。即便最后凋零了,起码我们曾见证过它的美丽与绽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