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不带年轻女子下西洋,却带许多接生婆,

“所到之地,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这是古代所有军队必备的一条军规,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否强悍,和军规军纪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话说回来,古代当兵都是男子,战争又不是儿戏,有的时候打上几年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还有一些驻守边疆的士兵,他们成年累月见不到女子,因此才会出现“奸军”的情况。

勾践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了军妓制度让士兵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且这个制度一直被后世的历朝历代传承,制度也已经非常完善。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明代郑和下西洋一来一回就是两年的时间,而且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应该带一些年轻的女子上船才对。然而历史资料告诉我们,郑和一个年轻女子都没带,反而带了许多接生婆,郑和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01和平使者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有两个。其一是出海寻找消失于皇宫的朱允炆。其二是帮助朱棣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或者是丹药。

其实这些说法太过缥缈,了解朱棣的人应该会发现,朱棣是一个积极进取且开放自信的帝王。综合来说无非一个“志”字。公元年,朱棣在训诫儿子的时候说道: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成事者。”

朱棣的志气有多大?他迁都燕京可不是因为念旧,燕京北靠长城,外面就是戈壁荒漠,妥妥的蛮荒之地。可北边有大量的游牧民族,京都放在燕京可以有效地牵制游牧民族的发展和南下。

此外依靠地理优势的依托,朱棣随时可以北上扩展大明朝的疆土。而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所以他即便是死也是死在北伐回归的路上。

除了向北拓展,海上的拓展也是朱棣的“志”之一。不过相比于武力北伐,朱棣在海上的拓展主要带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所以要以和为贵。换句话说,宣扬明朝威名以及扩展贸易才是最为主要的。所以朱棣选择的性格温和的郑和担此重任。

为了完成朱棣的任务郑和做足了准备,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共七次下西洋。明朝强大的军事能力以及丰富的物产,让各国为之惊叹,更有许多国家因此成为了明朝的藩属国,每年都向明朝进贡。

此外,郑和为人和善,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尽全力帮助当地民众发展技术以及传播文化。各国为了感谢郑和的无私奉献,纷纷献上各类珍宝,比如珊瑚、象牙、香料、斑马、骆驼、金钱豹、西马等。可以说郑和运回了一个“动植物园”,以及金山银山。

因为每次都要搬运数量庞大的货物,所以朱棣下令打造了多艘不同用途的船只,每艘船都要配备多人,合计2万多名将士以及水手。

可奇怪的是,每次2年的航行,船上又都是年轻的男子,郑和不会带一些年轻的女子,相反却带了许多年老的接生婆。

02背后智慧

郑和本身是一位太监,他对男女之情已经没有任何感觉,所以他自己不带年轻女子有情可原。可2万多名血气方刚的将士以及船员要在船上待2年的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寂寞无聊中度过,为什么郑和不带一些年轻女子上船呢?

任何事情都有背后的原因。

其实船队每艘船的空间有限,2万人的船队总不能带着2万名年轻女子吧,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更何况女子娇贵,古代更是提倡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试问这样的女子如何能够经受得住波涛汹涌的海上生活?柔弱的女子很快就会生病甚至是死去。

所以郑和总结了经验之后也就不带年轻的女子。

至于为何要带上接生婆,其实蕴藏着大智慧。

古代接生婆有着非常丰富的医学知识,对于简单的伤口处理,药物配置以及煎药熬汤等业务也非常熟悉,在船上可以担当医生的责任。尤其是她们不会像年轻女子那般娇贵,知道如何在海上生活。

当然接生婆在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化身为照顾士兵以及船员们饮食起居的使唤婆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工作接生婆都可以胜任。

再加上她们的年纪大,也不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可谓一举多得。

确实,一艘艘大船航行在海上,船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总不能让负责保卫的士兵去做粗活,也不能让掌握航行的船员去洗衣烧饭,年老的接生婆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足见这背后的大智慧。

03小结,思考

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在当时的航海技术以及船队规模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同时为世界海航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就拿饮食来说,郑和船队依靠这些接生婆老妪带上船的豆子做成的豆芽,成功避免的船员患上败血症的后果。

后来欧洲船队正是借鉴了这种饮食结构,才完成了远洋的目的,不然几个月的海上漂泊,船员早就因为败血症而死在海上了。

中国智慧延绵多年,为世界创造了无数的先进的同时,也具备非凡的探索精神,探索和经验相辅相成,使得中国人始终屹立直至今日,放眼世界历史,绝无仅有。

参考资料:《明史》

本文系原创,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