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问五千年为什么说在古代朝鲜建国的箕子,

提到箕子这位先贤,不是对历史有一定研究或兴趣的人,也许未必能知道此人是谁,但箕子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在西周灭商的那段历史中,他是商朝为数不多的忠贞贤臣,但我们也都知道,给商纣王当忠臣,当贤臣一般是没什么好下场的,他的大哥微子启苦劝无果,只能离开国都,寻求自保。而纣王的叔叔比干,更是因为《封神演义》的缘故,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公认的文曲星,文财神。而与这两位并列被成为“商末三贤”的,就是同样身为纣王叔叔的箕子。当然,箕子的身份还不止是殷商末期的贤能之臣,他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身份,就是古代朝鲜的开国之君,他所建立的箕子朝鲜得到了后来的周王朝的承认,立国近千年,直到西汉时期,才由卫满所灭,从而进入卫氏朝鲜时期。那么,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身为商王朝宗室的箕子,为什么会在朝鲜半岛建国立业?这就要从他跟自己的侄子,商纣王的故事说起。老乐此前也介绍过了,商末三贤的头两位,比干被纣王杀害,得到了后世的敬仰;纣王的大哥微子启逃离家园,保住性命后,又因为他的特殊身份,被周王室分封到了宋国,做了一路诸侯,使得商汤的香火不断。而箕子这两位的选择都不一样,而且他的见识和判断力,也是三贤中比较出众的,可以说他最早看出了帝辛,也就是谥号为纣王的侄子,早晚要惹下大祸。因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敏锐地察觉到,因为君王今天如果使用象牙筷子,明天可能就会用更加高级的餐具,比如说玉石做的杯盘,那么长此以往,要求越来越高,今后他的宫殿车马又该使用什么规格呢?这样下去的话,殷商离亡国就会越来越近了。所以箕子必须向商纣王进谏,但结果也是毫无悬念的,商纣王根本不听。于是有人劝箕子:赶快走吧,别看你是他的叔叔,他根本不拿你当回事儿,你说的再多,任何意义都没有。但箕子并没有向微子启一样逃走,反而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我既然是身为人臣的,向君王提意见是自己的本分,如果君主不听,那我就失去价值了,虽然可以选择离开,但问题是,如果我走了,这必然是家国之丑。都说家丑不外扬,因为我的出走,让君王的过失暴露出来,别人该怎么看?别人一定会认为,是因为我提出了正确的意见,但是君王不采纳才把我气走的,这样折腾一圈下来,无论是君王还是我这个做臣子的,谁会是光彩的胜利者呢?所以,我只能硬挺。但问题是,留在纣王身边,又有什么价值?箕子不提议,肯定都过不去自己那一关,可是提建议的话,别看纣王现在念及叔侄之情,没下毒手,可早晚有一天,也会被杀。最终箕子采取了更极端的一个策略——装疯卖傻。他放弃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去跟奴隶一起做苦役,在当时那个时代,堂堂的皇叔去当奴隶,周围人当然认为他一定是疯了。这样一来,在箕子的心中,就可以不会因为自己出走,而导致暴露君王过失的问题出现,同时还能明哲保身。但是,他的这种想法,真的有道理吗?起码在老乐看来,未免有些自欺欺人。用今天更加贴近的关系打比方的话,如果下给领导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但领导不采纳的话,一般而言,有想法的下属,本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选择跳槽,只要他不在新环境中,过多地指责批评,甚至是揭原来那位领导的短,便不会给他原来的领导名声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是这种情况,一个下属因为提意见,结果领导不听,导致下属疯了,这又会让外界如何看待这位领导呢?就算是那位下属心理素质不好,可是,大家会不会认为,这个领导太过苛刻,太过可怕了呢?起码是非常不近人情,不讲道理的。这样看来,究竟是箕子像微子启一样离开纣王的好,还是在纣王身边装疯卖傻,才更符合他想要保全君王名声的心愿呢?估计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那么,他又是怎么建立箕子朝鲜的呢?这个答案就很简单了,因为商朝被灭之后,箕子趁乱逃走,尽管周武王也曾经访问过箕子几次,并且向他讨教了治国的问题,但箕子信念坚定,无意做周王朝的子民,最终他才带领着自己的族人,沿着黄河,东渡朝鲜,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也正是因此,周武王明白箕子的志向,不仅尊重了他的选择,并且承认了箕子的国君地位,据说还封箕子为朝鲜侯,但不拿他当作自己的臣下看待。综上所述,老乐才认为,在古代朝鲜建国的箕子,当初选择装疯卖傻的行为并不明智,不知道各位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呢?期待大家留言,咱们一起交流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4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