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其精甚真

白癜风检查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414/4608211.html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大德的形态行踪,以随着“道”转移的。

“道”这个东西,飘忽不定。

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形象。

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

幽深不明,其中却有精质。

这精质既真又纯,可相信可体验。

由今天上溯到远古,大道从未消失,人们据此认识万物之发展规律。

我是怎么认识到万物发展的始终的呢?

就是从认识“道”开始的。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是什么意思?“孔”当大讲,“孔德”就是大德。“容”当“动”讲,是运动、动起来的意思。《礼记》记载“有不戒其容止者”,这里的容止就是指动静,“容”是动,“止”是静、停止的意思。“孔德之容”指的是大德的运动。“唯道是从”,只按照道的规律来运转。

在这里讲了道和德的关系,道是德的内在核心,德是道的外在体现。道是我们这个世界内在运行的规律,德是根据道制定出来的规律和法则。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一向重视以德治国,他在治国治兵的时候,不以自然条件和已有的社会条件为决定性的因素,他说:“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用兵之道,以治为胜利。”

战国时期,魏文侯因吴起廉洁公正,且擅长用兵,深得将士的爱戴,于是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以守卫魏国的西北部边境,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犯。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武侯对吴起很赏识,因此继续重用吴起。

公元前年,魏武侯视察西河地区,乘船顺河而下,察看地形。在沿途之中,武侯看到这里有高山大河,险要奇伟,不禁感慨不已,于是回过头来对吴起说道:“西河地区,山河环绕,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阻挡着敌人的入侵,这真是魏国之幸啊!”

吴起听了后,连连摇头。魏武侯见吴起不认同,便疑惑地问道:“吴将军这是不赞同我的观点吗?”

吴起回答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德而不在山河之险。”

武侯又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吴起援引历史上许多国家拥有险要山川地势,却不注意以德治国,不施恩德于百姓,终遭失败的例子,来警告魏武侯注重以德治国。

吴起又劝谏武侯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在于是否对百姓施以恩德,不能只依靠山川的险峻。当初,三苗氏(相传古部落名)所居住的地区,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鄱阳湖,地势险要。但是由于他们不讲德信,终于被夏禹(相传古部落联盟首领)灭掉了。夏朝末代的君主桀的驻地,左边有黄河、华山,右边有泰山、济水,北边有太行山,南面有龙门山,地势更加险要,但是由于他不施仁政,结果被商汤打败了。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国都,左面有孟门山,右面有太行山,北面有恒山,南面紧靠着黄河,同样也因为不施行德政,为周所灭。从这些历史事实来看,治国在于有好的政策法令,给人民以恩德,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大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您的敌人了。”武侯听后,敬佩地说道:“你说得太对了。”

由于魏武侯听取了吴起的建议,内修德政,外练强兵,并支持吴起变法,改革兵制,从而建立起一支精锐骁勇的“魏武卒”,魏国逐渐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之为物”里面的“物”指的是万物,道在生成万物的过程中,我们要描述道、看见道、了解道到底是什么样。

“恍惚”这个词不能用现在的恍恍惚惚那个意思去理解。竖心旁加个光,心里有光,心里忽然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感悟和理解,也就是“恍惚”,也就是顿悟。顿悟之后内心一片光明,一旦道进入心中,我们就感到内心的世界一片光明。

“其中有象”,“象”有体现、表现的意思,古人发现象牙放久了以后,当天上打雷时,它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纹,这裂纹的形状还跟闪电有点儿像,好像是天上打雷,就会通过象牙呈现出来,所以把它称为“象”。古人认为是地上有什么东西导致了天上的呈象,认为彼此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

“其中有物”,这个世界生成的道,不是一个简单虚无的概念。它外面有象,里面有物,有实质的物质基础。

鲁仲连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士,以能言善辩著称。公元前年,秦国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魏王闻知,派遣大将晋鄙率军火速驰援赵国。但是秦昭襄王致信与魏王,威胁说如若魏国救援赵国,就先行攻取魏国。魏王慑于秦国的威势,又动摇了救赵的决心,命令晋鄙暂且按兵不动。又派出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想通过赵相平原君赵胜说服赵孝成王一起尊秦为帝,以屈辱换和平,从而解除邯郸的燃眉之急。平原君当然不想尊秦为帝,可邯郸势危,一时无可奈何。

这时,适逢游学于赵国的鲁仲连求见。鲁仲连对平原君和辛垣衍直陈厉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乃虎狼之国的本质。鲁仲连又据历史上的实例说明了为帝者的残虐强暴和反复无常,明确指出:即使魏、赵两国尊秦为帝,秦国也不会就此放过对魏国和赵国的侵伐。恰恰相反,称帝后的秦国会变本加厉地继续扩大对他国的征讨,到那时,魏王和赵王就悔之晚矣。最后,鲁仲连又强调:尊秦为帝之后,不仅魏王和赵王会沦为受秦王摆布的傀儡,原为魏王和赵王的心腹之人也都会遭受罢黜和迫害,平原君和辛垣衍自是首当其冲者。

在鲁仲连的慷慨陈词之下,平原君和辛垣衍都放弃了尊秦为帝的打算。不久之后,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邯郸之围得解。为了表达感谢,平原君欲封赏鲁仲连,但是鲁仲连坚辞不受;平原君又赠千金与鲁仲连,但是鲁仲连同样拒绝了。他说:“对于天下人来说,最可贵的品质,是为人排忧解难,却从不索取回报。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人的勾当,我不愿做。”然后,鲁仲连飘然而去,继续云游列国。

在这个事件中,也许是身处危机之中,也许是过多地看重自己的利益,无论是魏王君臣还是赵王君臣,都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而鲁仲连通过“象”与“物”把握“精”与“信”,深刻认识到:秦国不断征伐六国的最终目的是兼并天下,小恩小惠不但不能阻止其侵略的步伐反而会激发其更加贪婪的虎狼之心。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窈兮冥兮”指的是深和远。道的存在是广博的,深远的。

“其中有精”,再往里边仔细去看,除了象和物之外,里面还有精。精是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最精微的物质,它是核心。

“其精甚真”指精是真实存在的。道这个东西不是虚幻,其实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哪怕是作为精神世界也是这样。

“其中有信”指要有诚信。这句话的意思是,精里面的有些规律是一直存在的,这些规律万古不变,万物都依照这个规律得以形成,进而衍生出我们看到的万物的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大德”。《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机巧而伪诈的人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

一日,荀巨伯(东汉人)收到一位朋友的急信,说自己病入膏肓,希望能见他最后一面。他赶忙收拾行装上了路。他赶到时,朋友所住的城市正被胡人围困,他便偷偷潜入城中。

朋友一见荀巨伯,就高兴起来,但随即又担忧地说:“谢谢你能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难以守住。我马上就不行了,城破与否,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你赶快走吧!”

听了这话,荀巨伯很不高兴,他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胡人打进城以后,四处烧杀抢掠,几个士兵闯进荀巨伯朋友的家。他们见到荀巨伯仍然安坐在那里,遂大发威风地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什么人,竟然没有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我们的大军不成?”

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的朋友。”

胡人听到他说出这样的话,半晌没说出话来。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城得以保全。

荀巨伯以诚实的品德感化了胡人,致使他们退兵。由此可见,在某些情况下,诚实的品德也是强有力的武器。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其名不去”的意思是,道的规律的应用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变化过。

“以阅众甫”,“甫”在古汉语里边一般指男性,父辈。众甫,泛指众生。也可理解为社会人生现象。观察这些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看看他们存在的状态,得道的状态。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生长、成长规律的?因为我知道了道的规律。道的形成,首先是有信,信是规律。然后形成了精,形成了物,形成了象,这是道在这个世界生成的规律。

活在世上,怎样看人、识人、观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识人之术很有心得,其中最推崇讲信用。

与守信的人相处,无需猜疑顾虑,不用提心吊胆,格外让人安心。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吸引天下有才之人主动聚拢在他周围,引领魏国走向强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处事重信,“得誉于诸侯”。

《魏文侯期猎》中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有次,魏文侯与众臣约好一起行围打猎,大家都如约而至,不料天降大雨。有人提议干脆去听雨喝酒作乐,改日再去打猎。魏文侯应许了群臣,自己却准备动身去围场。

随从不解,上前询问。魏文侯说:“我和守林人约好要去打猎,如今又不去了,当然要去与他解约,不然他还在那等着我们呢。”随从说:“这等小事,何劳您亲自跑一趟呢,派个下人去不就行了。”

但魏文侯严词道:“这是我与守林人之间的约定,我言出未行,又怎能叫他人代劳?”说完他翻身上马,亲自去守林人那里解释了爽约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