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的政治理念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神龛式方体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雕像实在太多太多,在新王国时代,神庙和陵墓中充满了神、王以及普通人物的雕像,其数量不多,但风格各异,题材更加多样化。
其中有一种在神庙神龛里的方体式雕像,它并不常见。
主要是这一种雕像大部分都是给大臣,或是有身份的人做的,但并不包括法老,只能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然,所说的方体并不是那种人们想象中像魔方一样四棱四角的,而是上面也有一些装饰,只不过它的整体看起来是方形的。
原因是方体的雕刻上面方便写信息,就跟墓碑一样。
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雕像对应着神灵的呼唤,并祈求神灵的帮助,还有自己的独白。
但这种东西在新王国时期的后期,人们就好像不是很青睐,因为这个东西做出来也并非十分美观。
总之要是对神龛式方体雕像研究的话,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种样式的雕像相较于其他的雕像,数量的确有一些少,而且也不太为人们所熟知。
方体雕像
古埃及雕像的尺寸非常极端,要么是庞然大物,像房子那么高,要么就很“迷你”,只有一英寸。
雕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内容,如果雕刻的是国王或者大人物,那么这个雕像就非常大,甚至超级大。
相较而言,行政官员的雕塑尺寸就差这点。
而新王国时期神龛式方体雕像,近似于是将雕塑跟神龛结合而成的一类新雕像,它最早出现是在18王朝的哈特舍普苏特统治时期,为其大臣森穆特所有。
这种神龛式的方体雕塑,能搜罗到的大约有30多座,当然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上面的铭文也是模糊不清,能提供的信息也并不是很完整。
方体雕像躯干被截断,显得十分僵硬,平直的线条把躯体修琢成四方体形状。
人像肢体并不分明,但肩部却宽得惊人。
至于双手,不取紧贴臀部的造型以显现无思无虑的神情,而是表现出双拳紧握的姿态。
似乎这样一来,骨骼关节、肌肉起伏、皮肤的褶皱和粗糙的颗粒都能神形毕肖。
那个时候,这种方式的雕像还没有流行,而后到了第十九王朝才开始发展。
当然这也全靠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富甲一方的古埃及人民开始有了自我的追求。公务员们开始向神明祈祷,并对标法老,也给自己整一个体面的雕像,上面记载着自己对神明的虔诚,算是让自己死个明白。
古埃及哪怕是新王国时期,当时人们识字的也不多,基本上能写出铭文的只有书吏。
一方面写是官职,也就是他处于一个什么阶级(肯定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
还有就是他献祭神明的事。
人神合一
所谓的人神合一是方体雕塑的一个特点,就是将雕像的主人和神明刻在一起。
神灵的雕像雕刻于方体雕像的人物前。
当然这类雕像的铭文主要刻在雕像的正前方的神灵雕像的两侧,或者是后边,亦或是底座。
看过了人神合一的方体雕塑,其实也就大体知道了摇铃式,就是雕像人物双膝之间的位置,雕刻一个带有哈托尔头像的摇铃。
有这种摇铃,一看就宗教性质特别强。
它里面写的铭文基本上都是祈求神灵的一些话语,或者是对神灵的一些呼吁。
雕像的意义
对于埃及人来说,墓室是死者的憩所,雕像是死者灵魂的不朽之躯。
为了达到逼真的相似度,他们经常选择从死者身上印做出面膜,然后直接制作成雕塑,接着就是细细加工雕饰的过程。
他们普遍都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依附在雕像之上,然后以此来求得永生的可能性。
因此,雕像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确保死者能够回归本体,实现永生。
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开始,人形塑像就逐渐成为法老墓室的必备陪葬品。
神庙、神龛
许多用于供奉神灵的神庙都建于新王国时期。
神庙其实是间小屋子,由大厅、献祭室、诞生室、三桅神龛、储藏室和其他小房间组成。
整座神庙沿一条纵向的轴线规划,两边对称。
轴对称性是古埃及神庙的一大特点,许多神庙的平面图都相似。
因为古埃及人将神庙视作神灵的家,所以,神庙规划的蓝本是当时的住宅。
当然,神庙的规模建造得更大,也更为长久。
在新王国时代,神庙和陵墓中充满了神、王以及普通人物的雕像,其数量不多,但风格各异,题材更加多样化。
在神庙内部,通常会举行日常宗教仪式。
神灵雕像被放置在神庙最神圣之处(神殿)的神龛之内,只有祭司才有权力将神龛打开,举行宗教仪式。
在清晨之时,神龛的门会被打开,祭司吟诵赞美诗,将神灵唤醒。
同样,在正午和晚间时刻,祭司也会吟诵赞美诗。
接下来,祭司会清理神灵雕像,为其涂油、着新衣、供奉祭品。
从雕刻中也可看出,只有国王才能够与神灵雕像有直接的肢体接触。
祭司以面向神灵的方式退出神殿,并清扫神殿,抹去国王进入神殿和瞻仰神像时在神像周围留下的所有痕迹,最后锁上神龛的门。
展现的是作为最高祭司的国王在仪式的最后阶段清扫神殿。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大祭司代替国王完成仪式。
在神庙之中,不仅有日常宗教仪式,也有特殊的宗教祭祀活动,例如赋予世界新生的特殊仪式,纸草便记载了这种情况:“它是非常神秘的,不能被知晓,不能被观察。只有日环才能窥探神秘。”
雕塑的姿势有讲究
有人认为埃及雕像姿势的有限、风格的刻板是由它们的宗教目的使然,这种目的使雕像与现实生活分离,成为独立的主体。
实际上,古埃及人一直在努力超越那些用以保护死者、却成为死者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障碍的各种因素。
例如,墓室雕像通常立在享殿后部一个打开的壁龛中,这样,它代表的亡者与对面墓室壁画上表现的生活以及前来祭拜的人就有了一种永久的联系。
这些像的姿势克制而稳健,酷肖正在发号施令的显贵,而那是最卑微的人也向往的角色。
所以,我们认为宗教观念并非直接造成了这些雕像的程式化,而只是将程式化的元素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已。
但雕像与陵墓、神庙的密切关系很自然地强化了程式化的倾向,传递出一种崇高与神圣感。当然,也有纯粹宗教目的的雕像,主要是那些表现举行宗教仪式动作的雕像,如阿蒙荷太普三世跪者向神献祭的雕像,充满了骄傲的谦卑。
四种姿势
埃及雕塑作品通常是由石、木、象牙和陶土等原料构成。
人物雕像除了下层人民、劳动者外,一般都要按照其社会地位遵循着严格的法则进行创作。
古埃及的雕塑师主要致力于人像雕塑,除了个别的例子之外,很多雕像的姿态,都是固定的四种,要么站着,要么支撑着,要么两腿交叉的坐着,或者屈膝着。
每一种姿势都遵循着特定的套路。这些姿势在古王国时期奠定,跨越古埃及文明三千年,它们几乎一成不变。
法老身穿一条款式简单的短裙,头戴亚麻头巾。
保护哈夫拉头部的有翼鹰隼正是太阳神阿蒙–拉的象征,表示哈夫拉是神明具有神性的儿子,并得到神明的护佑。
孟卡拉和他的王后的雕塑体现了第二种姿势,呈现出一足朝前的站姿。
但是,因为他们的体重是均匀分给两足的,所以,这些身体紧张而姿势僵硬的人看起来并不像行走的样子。
在古王国时期奠定的这些姿势主要是为了能够彰显高贵,所以这些手势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在这些身体姿势里,无论男女都体现出窄臀、宽肩、锐胫和粗踝的特征。
第三种姿势,即双腿交叉坐于地上的人像并不多见,基本体现在抄写员的雕塑中。
第四种姿势双膝跪地极为罕见,见于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一座雕像,雕像上女法老佩戴着仪式性质的胡须。
总论
我们从古代文明中发现了对来世的宗教观念和对统治者威权及荣耀的政治理念。
这两种观念在此后上千年的艺术史中,在世界各个角落均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
古埃及的雕塑艺术的发展,正如其建筑艺术一样,往往决定于埃及人的“永恒”世界的信仰和王权神圣的绝对观念。
古埃及雕塑作品,其数量之多,技巧之娴熟,及其固有之模式,在古代世界艺术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参考资料:
墓碑形制的演变与贵族身份的表达;中国收藏的古埃及文物;.0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