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象牙塔里的抉择转专业与跨专业考研华

采访

陈蕾王莹金原原王蕾文字

陈蕾王莹金原原编辑

王蕾排版

黄雯责编

孟娜当转专业与期末考的压力双双袭来,豆豆坦言自己几近崩溃;在选择转系文科之前,热门的理科专业曾让宁宁头疼不已;孙卉佳很感谢本科的小语种专业,让她考研时多了选择的道路;吴雨涵说自己永远忘不了身为跨专业学生,一路走来的孤独无措。《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于今年首次突破万,这其中不乏跨考考生与本科阶段转专业考生。在大学转专业制度、复合型人才走向的宏观讨论之时,对一名本科学生而言,或许,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才是他们寻求改变的最初动因。专业的价值不由市场定义,专业的转变也不意味着全然舍旧迎新。这一次,让我们聊聊象牙塔内,围绕专业所产生的抉择与离开,以及那些未曾被忘却的热爱与理想,如何贴地飞行。(文中人名皆为化名)渴望:心向往之,便一往无前那本该是平凡的夜晚。豆豆正在和闺蜜吃海底捞,无意中摸了摸桌上震动的手机——班群中发来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那行印有自己名字的小字,咻地打破了她平静的心情。考入华政的法学曾是豆豆的愿望,可遗憾的是,她并没有如愿进入华政法学,而是进入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习。豆豆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大一时,她想过转专业,但有时又不能坚定自己的想法,对于那时的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当前的事,这样才有资格去谈其他。经历了痛苦与挑战,大二,她终于进入了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学习。不过,现实可不是那么美好,新环境中繁重的课业任务,让她猝不及防。(豆豆的课程表)很多的专业课她都没有学过,从大二直接学习这些课程,她感觉非常困难:“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的一些课是双语的,老师的课件都是英文版,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一头雾水。”挫败感油然而生。豆豆的课余时间非常有限,只能挤出时间,去找相关资料学习法学知识,弥补一些概念缺失。除此之外,她还要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补上文伯书院大一的学分,并兼顾日语辅修。她有时会感到分身乏术,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转专业这条路。短暂的抱怨过后,依然要继续努力。“我有一个优势就是当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学过逻辑,所以不用再重新修这门课。”然而,多数本科生却并不如豆豆那般幸运。更普遍的情境是:转专业前后差异巨大的学习生活难以适应,知识断层,甚至还要跨越文理之间的巨大鸿沟。在专业热度和市场需求的现实压力下,“读文or读理?”让许多转专业学生游移不定,文理之间泾渭成为横亘在转专业道路上的一道厚重壁垒。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的宁宁在面对转专业时却打破了那道壁垒。宁宁高中时学的是文科,却在阴差阳错下,被调剂到了上师大的园艺专业。“我对园艺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它是理科专业,对我来说学起来真的很费力。”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等内容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宁宁喘不过气来。(宁宁大一学习园艺时种的花)“大一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转回我喜欢且更加擅长的文科。”就像荣格的那句名言所说的:做什么事能让时间过得飞快并令你快乐,这个答案就是你在尘世的追求。宁宁早早地认清了自己要走的路,决定遵从内心的召唤。所幸,上师大的转专业政策颇为人性化。和其他大多数学校不同,上师大并非以绩点高低作为唯一的转专业标准,而是采用笔试+面试的综合考核方法。“绩点和英语只是入门门槛,如果绩点高的话也是个加分项。我们学校的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转专业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了宁宁转专业道路上的一个助力。鉴于当今就业市场上人文社科被唱衰而理工类专业大受追捧的情况,“弃理从文”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令人惊讶的选择,但宁宁对此却并不在乎,她认为文理专业都各有各的优点,关键在于能在哪个专业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至于就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所以对我来说没有市场需求的困惑。”宁宁并不是个例。据人民网调查显示,在高校群体中,每八个本科新生中就有一个人想要转专业。当前大学生真正了解专业的比例并不高,大一下选择调换专业无可厚非。然而,要警惕的是对转专业的盲从,在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下,所谓的冷门或热门专业会因供需关系而发生转化。如果仅仅是因为困难而不喜欢一个专业,那么即便是换一个专业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与其费心思寻找“好专业”,不如在一个专业里“做好”。(园艺恒温培育无土栽培)突破:换一条道路,短板也成优势除了转专业的同学,还有一些人挤进考研的千军万马,实现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专家指出,从各种发展迹象看,研究生教育会成为下一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今年的考研大军中,有约1/6的同学选择了不同专业的跨考。“当时手超级抖啊,准考证号码输了好几遍才输对,然后就开始尖叫,没想到自己能考这么高。”对于日语专业跨考出版专业的孙卉佳来说,2月19突然提前的查分日,伴着那个晚上不停闪烁的手机屏幕,注定难以忘怀。她是在大三决定下来考研的。“当时我做了个excel,把院校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分数线、报录比等等做成一个表格,横向对比才能发现合适自己的。”“而且光看这个也不够,还要去看那些跨考经验贴,看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自己能不能接受。”作为一个“出版”零基础选手,孙卉佳经常向学姐借鉴经验,购买笔记进行整理,“如果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你的话,还是会比较摸不着头脑。”尽管如此日复一日地学,随着考研日期将近,压力还是找上了门,她开始失眠,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掌握。相比于同专业考研的同学,基础上的缺陷是跨考同学面临的一个共通问题。让孙卉佳印象比较深的,是对出版史的学习——后来她选择用做框架的方式,来区分各个朝代的出版特点,同时后期不断背书,以勤补“缺”。(孙卉佳画满记号的出版学考研教材)跨专业考研对于孙卉佳来说也有优势。一方面,日语的背景让她相比本专业考研的同学有了与众不同之处。准备期间,孙卉佳发现“出版专业挺欢迎小语种人才的。”面试时的老师也没有在太过专业的问题上刁难她。另一方面,本科扎实的日语功底,为她考研时省下了很多复习的时间。谈及专业的选择,孙卉佳坦言,其实自己没有与身边人有太多的交流,像是宁宁一样,她更看重自己的意愿。尽管很多人说出版行业是个夕阳产业,但孙卉佳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做的好和不好的情况。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是既冲击又融合的关系,传统行业真正需要的是向前的变革。“2.16-12.20,三百多天的努力,永远不忘来时的路12月22号是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的时候过了这天,白昼就开始变长了黎明就要来了,坚持到最后一刻,永远奋斗,永远热泪盈眶”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前夜,孙卉佳这样写道。(孙卉佳备战跨考期间的书桌)认准:过去的没有过去,将来的也在现在“那段时间我像是在一个关了灯的黑屋子里面洗衣服。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洗干净,感觉已经搓得手上的皮都破了,血肉都出来了,但还在搓,因为不知道衣服有没有洗干净。”回想起当初的备考感受,从法学专业进入新闻专业的吴雨涵如是说。吴从小就有一种新闻理想,小学的时候做过小记者,高考前五个志愿全是新闻,当她一个个列举当时填的校名时,这一切好像都发生在昨天。只不过心中的白月光在当时没有照进现实。但毕竟,被知名法学院的法学专业录取,自己认可,家人也支持。带着对象牙塔的憧憬,吴雨涵跨进了“法门”。本科期间,她蹭过校园名师的法学课,也参加过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品味着眼前“红玫瑰”的同时,心头的“一抹白”也没有失去她的魅力,吴雨涵在校媒任职,一待就是三年。实习时她分别前往了法院、电视台和报社,“对比下来,我发现我可能不太适合做法律的工作。”那时的她还只是尝试,并没有下定决心跨考,也不知道之后的一件事会改变自己之前的航向。大三上,在校媒任职的她出了一篇稿子,却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甚至个人信息被公开。“我一个礼拜都没去上课,因为那时候不敢在路上走,感觉大家都在说这件事,无形的巴掌拍在自己脸上。”这件事让吴雨涵低沉了好一阵子,身在校媒,却觉得自己都不懂舆论,不懂传播原理。今年5月的“清华取消新闻本科”事件引发过大家对于“新闻有没有学”的探讨。而当时的吴雨涵想的很明确,“新闻有学”,她很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决心以后要学新闻传播。原来报好的法考班她退掉了,资料全不要了。踏上这条路的伊始就意味着肯定会面临孤独无措的那些时候。身边的同学按部就班地准备法考,吴雨涵不好意思去打扰别人。“当我想哭或者背不下去的时候,没法找一个人倾诉。”9月时,吴雨涵觉得自己书要看不完了,这时候打开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刷客观题通过的喜报。那时的落差让吴雨涵记忆犹新,“我们学校法考通过率挺高的,但考研失败率极高,为什么要逼自己走那样一条路?”没有老师的引导,缺乏环境知识的熏陶,在不同的译名之间纠结,因为理解错误搞不懂概念,跨考小白的道路并不轻松。但窗外的白月光就是有她的魅力,靠近她的时候或许碰到的都是荆棘,生生地刺在身上特别疼,但还是忍不住想向她靠近。现在回想当初的那段过程,吴雨涵觉得:“只要做到自己的最大极限,结果都是好的。知识是学不完的,真的。”(吴雨涵备考期间的手机壁纸截图)好在最后的一切,还算苦尽甘来。终于站在了当年的月亮脚下,她手中仍捧着那朵陪了她四年的“红玫瑰”。“法学学习对于逻辑思维、冷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法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些是相通的。”她期待着以后能和老师探讨法制新闻的困境,或是新闻法的发展瓶颈。“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法律来规范,新闻也是如此。”月光的照耀下,无论是手中的玫瑰,还是前方未知的道路,显得那么生机勃勃。“我准备考研的时候哭过。但是我边哭、边背书也不影响。虽然难过归难过,但我还是可以学得进去。所以我觉得只要你的目标明确了,你会愿意承受这些带给你的一切困难,你会披荆斩棘,最后达到心中的目标。”对于千千万万转专业学生和跨考生来说,专业的改变既带来了变动的挑战与忧虑,也赋予了个体命运前所未有的张力。在本文四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每年数量庞大的转系大军中,不乏无数失败者。转系只是人生抉择中的一种,抛开一时的成败,从更广阔的人生角度出发,转系过程中付出的汗水与努力、交叉学科所赋予学子的多元化思维,不断探求认清心中所爱的过程,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这也正应了那句“凡所过往,皆为序章。”若是全力以赴,生命便会自寻出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0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