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不容回避的人际关系炸弹从里到外

如果你也是一名教师,并且还不是街头牛二式的人物,也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的拥趸,而是把追求文明和科学放在首位,你就不可能赞成教师的职称制度。

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年之后,就把教师队伍的根基建立在“职称”的松软黄沙之上,即便历次以来的“薪级制”等等工资发放制度的变革,摆在桌面上的理由是要“去职称化”,可实际上反而成了“教师职称”的复合装甲,更让“教师职称”牢不可破。

你大概想象不到:正常思维的人类都明白,“物业费”、“降温费”、“取暖费”等刚性需求,对每一个人而言不会有任何市场价格的差别;但在教师群体发放工资的过程中,这些类目的发放还要根据职称的不同,划分出不可逾越的显著鸿沟。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对于低级职称的教师而言,他们只能维持一种“饿不死、富不了”的基本生活,谈不上安居乐业。

教师职称的属性到底是什么,始终没有人厘清。如果它是一种荣誉,就不应该和金钱严密挂钩。

如果教师职称的属性就是“金钱”,它的实施一定会造成人群之中那些虎狼之辈不择手段的哄抢。在商业化的今天,必然会造成教师队伍中“劣胜优汰”的现象的出现: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金钱无动于衷。教师群体中天生就有一些本性纯良,“脸不厚、心不黑”的教师存在,他们葆有理想文人的雅致,难以抢到丢进狼群里的一块“职称”生肉。

教师群体在职称面前的工资差距或许可以参考“基尼系数”——一个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这个指标在0-1之间波动,数字越大代表贫富差距越明显。0.4以下是可以接受的范围,0.4-0.5代表贫富悬殊已经拉大,0.5以上就代表特别需要警惕:收入已经进入严重分配不均匀的阶段,问题肯定会以各种形式出现。

教师在职称方面的工资差距有多大?我只能以我为参考系——当然,我是一个失败的老师。我可以坦诚地说:如果我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如果在酒池肉林之间徜徉,我不可能对现有机制提出反对意见;正是因为我处在水深火热之间,我才要在网络上为自己说几句话。这有什么问题吗?

我在教学第一线冲锋了二十四年,目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刚上班那会儿,房地产经济的泡沫还没有无限膨胀,我的月工资大概只有一二百块钱;而今,我的工资是三千元多一点——打卡工资,不包括随后的绩效工资和什么五险一金。

可是,和我工作年限差不太多的教师,因为职称已经达到“教授”级别,可以在“零工作量”的情况下,拿到每个月七八千元的打卡工资。

按照我粗浅的文化知识来计算,人家的工资应该是我的2.3倍左右,比我多出1.3倍!

说实话,我对别人高过我工资一半左右并不在意——有的人就是吃“粑粑”,那也得吃大份儿的——我比较理解;但差距拉开到这么悬殊的地步,只能让我想起陈胜和吴广,我好像连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了,我没有什么成就感和幸福感可言。

当然,我还是拜托一下那些走肾不走心的人们别说这样一句话:“觉得不合理?那你退出啊!”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我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要离开,而不是这种现实产生改变呢?这种说法和地主家的傻儿子赶走辛苦劳碌了一辈子的长工,有什么本质区别?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样的人只从“护食”的角度出发,甚至可能会在狺狺狂吠中赶走为自己奉献了一辈子的父母。

如果这么一种说法成立,说这些话的人终有一天也会自食其果:这些人绝不可能在生活中一直都把嘴笑到耳朵根儿之后,她们也可能会遇到自己移不动的大山。那个时候,站在大山顶的人也对这些人说:“觉得不合理?那你走远点啊!”那个时候,这些人该作何感想呢?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这些人在行将就木之前,永远不可能意识到这些成语的意思吧?

教师职称让教师队伍之间出现“梁山水泊”

恬不知耻的人们才信奉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法则可以应用于人类社群,乌合之众才以为教师群体内部没有纷争和“梁山水泊”。

正是因为教师职称的出现,并且越来越捆绑了极致的利益,捆绑了一个家庭的生计,这才让教师群体内部的“梁山水泊”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到整体的队伍素质。

年了,我们举个年的例子吧——年春节刚过,魔都上海一名刚刚毕业,仅仅从事一年教师工作的阳光大男孩儿就融化在了开学之前的蓝天里。年轻的生命就此定格,他还没有结婚,没有儿女。

他的父母哀痛地站出来说:不要污名化已经消逝的人,我的孩子开朗和善、孝敬长辈,生活中没有和任何人结怨。倒是他在学校期间,无意中可能卷入了校际之间的派别争斗,被BOSS抓住了一点问题(监考时打盹),被当众掌掴了一耳光。这件事在他心里郁结了半年之久——刚刚走入工作,就遇到了一个过不去的坎儿,进而“恐惧工作”,做出了让所有有良知的人惋惜的傻事。

我在自己的文字里提过这件事情几次,我发现,在我的文字下面竟然还有这样的评论:“自己被打了,为什么不还手?”

这些人知道什么呢?现在的教师头上悬了太多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职称就是其中一把。如果他当场反击,今后的评优评先怎么办?他的职称晋升还有多大胜算?

还记得那个焦作十七中的“姚燕燕”吗,她当年掀起震动整个教育圈的问题,不就是自己在晋升职称时,被刻意“针对”了吗?这都是一句话的事。我们的国民性向来如此:在利益面前、在职称面前,大家很懂得如何去站队。

如果没有职称的束缚,我不认为这个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会走到这般地步:学校之中的BOSS互相对立,老师之间关系冷漠。

正是因为教师职称的存在,阉割了大家心中的正义,让很多人保持了沉默。

教师职称存在了四十年,暮气已深。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利益流动越来越巨大的现实,如果教师职称仍旧以“你争我夺”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一些人甚至会恬不知耻地说——“人情世故”也是一种能力,教师群体的精神内核将会碎裂一地,不可收拾。

教师职称让教师队伍的名誉在学生家长层面一败涂地

教师职称的快速演进伴随着教师队伍名誉的快速丧失——谁敢否认这一点?

教师职称让教师忘记了从教本心,为了得到职称,会炮制出各种各样猎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完全没有守成,反倒以无限制讨好学生与学生家长群体为诉求,将他们塑造成一个永远不会犯错的群体——如果教育中出现了问题,应该反思的一定是“教师本人”。

这就是一些伪专家,其炮制的理论仅仅是为了变现。这些人硬生生扭转了教育风向,今时今日,学生家长群体已经坚决不认可“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只认为教师群体出了问题。

教师职称是这些人进行“反向教学研究”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和学生家长们暂时沉溺于幻灭,让其他老师们无言以对,他们才能够显得异常突出,从而摘到职称的桂冠。

如果你在教学第一线,你一定知道:每一年度,在“论文”和“教育研究课题”方面的成果海量到什么程度,又朽烂到什么程度。

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从来不可能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去直面教育中存在的尖锐问题,唯恐自己站位不够,名声受损,她们对教育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没有教师职称制度存在,这些人还有可能改弦更张,不在学生和学生家长面前扮演《镜花缘》中的双面国人。

补白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类的所有痛苦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教师群体的人际关系应该最为简单,学校就应该是象牙塔一样的存在。可教师职称的初衷违背了这一点,是人际关系的炸弹:不但让教师群体离心离德,更让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群体离心离德,极为不睦。

按照工作年限和工作量来评定教师职称,果真就是落后的做法吗?你跟我说说:落后在哪里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2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