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大会辛格印度哲学并不神秘,在诠释

原标题: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

辛格:印度哲学并不神秘,在诠释现代中新生

编者按: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WCP,8月13-20日)已在北京成功举办,在此前、中、后,文汇报文汇讲堂工作室联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向公众呈现丰富多彩的“聆听世界哲人、亲近当代哲学——庆贺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昨天,感受世界哲学大会闭幕式的感人后,读安乐哲对中西哲学对话的见解,对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这条道路的艰巨性更有感性认知——如何让海外听懂,又不失中国本色,更多人将为之努力。今天,看看印度哲学是如何做的。

印度哲学并不神秘,在诠释现代中新生

文/袁琭璐、陆诗怡、谢婷(文汇-复旦-华东师大联合采访组)

被访谈人:卡兰·辛格(KaranSingh),印度人民院议员、前尼赫鲁大学校长、前驻美大使

访谈人:文汇报驻印度记者章华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联合国新闻司网络服务部实习生陆诗怡;撰文文汇报记者袁琭璐、华东师大哲学系博士生谢婷,以下简称“文汇”

访谈时间:年5月-7月

7月18日下午,新德里中央使馆区一座别墅前,我的同事文汇报驻印度记者章华龙穿过近十位警卫的目光,最终叩开了曾被称为“king”的卡兰·辛格的住宅大门。当这位87岁的主人开口谈教育、世界时局、印度哲学时,其活跃的思维让人想起他于年时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自传。采访尾声,主人所展示的各国收藏背后透露着他的人生足迹:出生于法国戛纳,曾任驻美大使、中印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在五大洲演讲哲学与文化;而在国内,作为王族后代的他,18岁起即是所在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摄政王、总督、省长,此后又在国大党政府中担任计生部和教育与文化部部长,去年还被提名为副总统人选。出过诗集《孔雀之王》;捐过巨款,履职不拿分文;对“一元论”有深入研究。6月的Skype视频采访中,老人哈哈大笑,自豪地笑纳神学家、诗人和政治家这个三位一体的联合称谓。87年的时光,目睹和亲历印度和世界的变化、冲突,尽管社会角色不断变化,但这些都不过是为他体悟哲学所做的注脚,“不满足于为认知而认知”的印度哲学思想如影相随。“哲学就是为了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德高望重的印度人民院议员辛格告诉我们,无论身居何位,哲学都让人找到一种平衡。他引以为豪的是自己介绍印度哲学的著作热销,难忘的是和索尼娅·甘地一起拜访胡锦涛主席时的交流:中国为何重新尊崇孔子。在受过西方教育的他看来,比较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在逻辑上是不可取的,因为产生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主张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彼此借力。当询问他的经历是否可复制时,辛格议员笑答:人生就是奇妙的探险,但不断发现,探索真理是共同的,话题又回到了他初上哲学之路时对柏拉图的体悟。

辛格(左三)陪同国民大会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左二)会见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左一)

文汇:您在政治、文化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入且富有成果的研究。这次,您也将主持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第五主题场——“传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否分享一下,您最初是如何进入哲学学习并有此后的深入研究的呢?

哲学路三阶段,最终体悟哲学“帮助理解他人,进而理解世界”

辛格:我的哲学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的学习生涯,在德里大学的专业学习为我打开了哲学的大门,也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我研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后来我开始研究印度哲学。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室利·奥罗宾多(SriAurobindo)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奥罗宾多是位伟大的革命者,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大脑的进化和人类的进化一样,沿袭从矿物质-植物-动物-人类的进化路径,而且这种进化会继续进行,人类并不是进化的终点。

博士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我对哲学有了新的思考。我逐渐认识到,哲学理应、也确实与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每一个灵魂休戚相关。每个人都是哲学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法路径,这是我对于哲学的第二阶段的思考。

后来我担任了各种职位,承担了各种社会角色,我对于哲学的理解就又加深了一层,它意味着包容与和谐,无论肤色、种族、宗教信仰,亦或者是年龄、性别、生活背景等,哲学都能帮助你理解他人,进而理解世界。

年小王子辛格留影(左),年辛格身着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BanarasHinduUniversity)校长服

研究受限的“一元论”,某种程度也是“二元论”

文汇:中印以“关于知识、智慧与精神性的哲学反思”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印度举办时,国际著名儒学家杜维明先生(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指导委员会委员)与会并听了您的发言,杜先生称赞您在印度哲学方面的造诣很高,尤其对“一元论”有深入且独到的研究。您可以简要和我们谈谈“一元论”吗?

辛格: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准确说来,我的“一元论”更多的是一种受限制的“一元论”(qualifiedmonism)。而这种受限制的“一元论”则是一种“限定不二论”。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最终本体是梵(或神),梵是全智全能、无所不在的。梵在本质上是纯粹的精神,一种知。它具有无限的神性以及无量的力用。梵是一切事物的创造者、维持者和毁灭者。此外,梵显现为现象界是真实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因”是真实地转变为“果”,梵和它所变现的现象界都是真实的。在梵与个我的关系问题上,“限制不二论”主张梵、世界和个我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和个我只是梵的性质(德性)或部分。梵和个我、世界的关系也就是实体和性质或者部分和全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如果从实体上看,实体不等于它的任何性质,也不等于所有性质的总和。实体是超越于它的任何性质的;如果从性质上看,性质从属于一个实体,但这不意味着性质就是实体。因此,梵尽管被个我、世界所限制,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实体。

年,辛格(左三)参加IndiraBalchandran博士出版的GayatriMantra新书发布会

文汇:您对于“一元论”,或者说“限定不二论”的研究主要是从哪些角度切入的呢?相较于国际、国内其他学者的有关“一元论”的研究,您对“一元论”的研究有何不同之处呢?

辛格:每个人都对“一元论”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恐怕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具体说来,梵与个我的关系问题是吠檀多的一个中心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则形成了不同派别,如不一不异论(二而不二论)、不二论(一元论)、限制一元论(限制不二论)、性力限制不二论等等。正是这些不同的答案丰富和促进了吠檀多本身的发展。因而在我看来,这些对“一元论”不同的研究进路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哲学家、作家、政治家三位一体才是多元化的、深层次的“我”

文汇:您曾任职多个重要岗位,其中包括印度文化部长、驻美大使等。您觉得,哲学背景对您担任这些重要的社会职务是否有所帮助?

辛格:无论做什么,哲学都能帮助你做得更好。虽然哲学和做政治家、做大使看起来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哲学有助于人的个性的形成,它可能不是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特定能力的强化或提高,但是却对更为内在的性格、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很大影响。所以不论我身居何位,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哲学都能帮助我找到一种平衡。

年,辛格(中)宣誓就职印度民航旅游部部长

文汇:在哲学家(神学家)、诗人(作家)、政治家这三个称谓中,您最喜爱大家称呼您哪一个呢?

辛格:神学家、作家、政治家这些称呼,我都很喜欢,而且我希望大家能用这三个称谓同时称呼我。因为这三个角色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这些不同的经历将我塑造成了现在的我,所以我一个也不愿意舍弃,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完善的我。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都是我个人内在成长的见证,在标签之下,是多元化、深层次的自我。通过这些,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我。

帮助找到内心的平静,哲学是永葆青春和长寿的秘密

文汇:我们很高兴见到一个87岁高龄但依然精力充沛的您,这很让人羡慕。哲学家似乎都很长寿,我们这次采访的24位世界哲学家中,您大概就年轻于中国的张世英(97岁)了,其他哲学家也大多在70到85之间,60岁以下的只占20%。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保持健康的秘诀吗?

辛格:我觉得这些都是哲学的功劳(大笑),所以我们这些哲学家们才能活那么久。因为哲学能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地升华自我。像现在,我这里的气温有45度,在如此燥热的环境下,思考哲学能够让我静下心来,进入一个不被打扰的、凉爽的世界。

辛格自传KaranSingh

赠言年轻人求索真理:“我的成功可以部分复制”

文汇:您的经验可以复制给如今的印度青年和全球哲学学子吗?您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辛格:尽管我的一部分经历(编辑注:出生王族)可能无法被复制,我的另一部分经历却是可以的。这就需要勤奋、刻苦、认真、耐心等品质。如果有机会,我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人生是一段奇妙的冒险和旅程,你要不断探索与发现,求索真理。

文汇:您已发表了数十部著作,中国学者通过您写的《利希斯的智慧:三个奥义书,伊什瓦雅,肯娜和曼杜基亚》(WisdomoftheRishis:TheThreeUpanishads,IshavasyaKenaandMandukya)、《Shiva山》(TheMountainofShiva)、《印度教的标准书》(TheSterlingBookofHinduism)等多部著作来了解您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但您的作品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中国学者了解您的哲思。在您所有的著作当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部呢?

《印度教的标准书》:为国内外学子打开了解印度教的大门

辛格:我最满意的是《印度教的标准书》,它梳理了印度教中的各种概念,介绍了印度教的源起和发展,更探索了印度教的内涵与真谛,可以说是印度哲学界为数不多的可读性极强的哲学著作。印度的不少大学也把这本书当作课程教材或者是参考文献,让那些对印度教有兴趣的年轻人可以更快且深入地了解印度教。因为它能将更多年轻人带入印度哲学的殿堂,不断壮大印度哲学学界的队伍,为印度哲学界补充新鲜的思想、血液和能量,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有承上启下的传承意义,也是我为印度哲学所作的微小的贡献。

辛格著作《印度教的标准书》(TheSterlingBookofHinduism)

文汇:那么您最希望中国学者通过您的著作了解到什么内容?

辛格:我希望中国学者可以通过我的书更好地理解印度哲学。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印度是神秘的,所以印度的哲学也是神秘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印度哲学是包容且友好的,只要你想要了解,印度哲学是不会“欲说还休”或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它是开放的,等待外界来探索。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学者能够勇敢地揭开印度哲学的面纱,通过从我书中理解到的印度哲学思想更好地理解世界。当然,我也希望与更多的中国学者做朋友,一起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互相借力,才有解决现代化中危机的可能

文汇:早在轴心时代,印度就诞生了优秀的文明。您能否介绍一下当代印度哲学(神学)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本国哲学研究与西方哲学研究的关系?

辛格认为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不能单纯地进行比较

辛格:西方哲学的种类太多了,印度哲学也有不同的流派,因此两者不能单纯地进行比较。从某一维度来说,两者几乎是不能比的,因为他们诞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之下。从古典主义到现在,哲学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在不同的诠释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像现在,我们试图用哲学来解释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等各种现代化的问题。我只能说,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印度哲学都十分重要,而且他们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削弱。恰恰相反,现代社会在繁荣的表面之下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是需要追溯到哲学层面来思考、处理和解决的。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互相借力才有这样的可能。

缓解“起跑线”难题:增加教育投入,公立和私立学校共同发力

文汇:最近印度的《起跑线》在中国热映,引起很多中国中产阶级的强烈共鸣。亚洲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而中国高校都在创建“一流院校、一流专业”,担任过多所高校校长的您,能否介绍下印度的教育现状?有何进一步的展望和建议?

8月18日上午,辛格主持世界哲学大会全体大会“传统”场,并作精彩阐述。多位演讲者围绕“传统”这一主题,从多元视角出发,在充满多样性、对话性的思考中兼容自身民族和国家的本位意识

辛格:说实话,我并不满意印度的教育现状,因为政府在教育中投入的比例太少,只占到GDP的6%。我认为政府应该提高教育投入。此外,我们也应该考虑政府和私有部门联动,让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发挥作用。

海外扩建印度文化中心将达40个,传播印度文化也需国外学者

文汇:自年代起,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开始在全球各地设立印度文化中心,目前已在伦敦、纽约、开罗和北京等地建有26个文化中心。印度政府计划将其海外文化中心扩展到40个。您可以介绍下文化中心的基本情况吗?

辛格:这些文化中心主要任务是传播印度文化,比如瑜伽、音乐和舞蹈,就像中国的孔子学院一样。通过这些文化中心,可以在当地有序地组织活动,把印度文化传播出去。未来,文化中心的范围应该会进一步扩张,以提高印度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力。

新加坡印度文化中心于年5月8日对外开放

文汇: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英语的广泛使用为文化传播带来了天然优势。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前往印度研究、学习、参观、旅游,这其中包括许多中国学者。您认为印度最值得世人学习和传播的地方是什么?

辛格:印度文化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和传播,如果要推荐一种的话,那么首推吠檀多(Vedanta),它的确是印度对哲学的一个特殊贡献。

文汇:您会推荐国外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来印度学习什么专业呢?

辛格:我曾去过马德拉斯大学(UniversityofMadras),那里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并且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印度学习。除了哲学之外,国外学者也会学当地语言、科技等,他们的学习对于保存和传承这些印度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年5月,辛格(右一)主持了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演讲

文汇:你曾出任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印度文化大使,在年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参观了中国成都文殊院,欣赏了中国残疾人的舞蹈《我的梦》和中国美术家印度风采作品展,这些活动使得中印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互动交流更加深入。您作为印度文化界的领袖,在与中国的交流中,对中国哲学或文明有什么样的印象?对中国哲学有何期待?

曾得胡锦涛接见,一同谈论孔子和儒家哲学的重要性

辛格:我在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和印度文化大使任上确实有多年。对于中国哲学,我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都很感兴趣。我知道中国“五四”时期,曾有“打倒孔家店”之风,但我很高兴现在孔子又回到了中国。当我在北京与时任主席胡锦涛同志共进午餐时,我就问他,“中国又重新重视孔子了,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胡锦涛回答我,“孔子对中国很重要,因为他代表的是人的价值观、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是我对中国哲学印象最深的一点。但是我真的无法对中国哲学说些什么,不过我很看好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年的“印度印象——中国美术家印度采风作品展”上,辛格(左二)等为开幕式燃灯

文汇:中国文化有哪些方面比较吸引您?

辛格:说实话,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入和全面,但是有几点还是特别吸引我的。首先是中国的艺术,在中国期间,我参观了中国的几所大学,也去了故宫。中国的雕塑、绘画、建筑很美,对我很有吸引力。中国漫长的历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都让我非常惊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这段历史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印度也要引以为戒,并且保存好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点非常重要。另外吸引我的还有中国的美食,我特别喜欢吃中国菜,家里厨师也会烹饪中国菜。

东方哲学曾是世界哲学的主导,当下应重新激发生命力

文汇:这次世界哲学大会力图让多个哲学传统发挥它的亮点。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的哲学主流几乎成了全世界哲学的主流。您如何看待哲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

辛格:实际上过去好几个世纪以来,东方哲学都是主导哲学。但由于西方的统治和殖民主义,西方哲学似乎已经接管了哲学的主位。但我认为,东方哲学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的哲学饱含着智慧。这些智慧能与西方哲学很好地互补。因为西方哲学具有冲突的立场,更强调矛盾,而东方哲学更注重和谐统一,它的目的是以心灵的方式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我觉得这很重要,我们应该重新发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