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喜剧电影的走红,对观众对网络电影

北京哪家青春痘医院好 http://pf.39.net/xwdt/210627/9113231.html

周星驰喜剧电影对内地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讨论。在周氏前期创作阶段,青年受其电影戏谑权威、重写经典的创意启发,掀起了“大话文化”风潮。

他们以个人日常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来重读、重写经典名著,满足了自身表达欲望和娱乐狂欢的需求。

到了“后周星驰时代”,虽然其后四部电影(《西游·降魔篇》《美人鱼》《西游·伏妖篇》和《新喜剧之王》)在内地难以再创当年辉煌,特别是《新喜剧之王》的口碑和票房的不如人意让周星驰陷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尴尬处境,但我们还能从内地部分网络喜剧大电影中窥探出周星驰喜剧片的影响。

不少网络喜剧大电影效仿了周氏影片的故事题材与人物形象,戏仿了其故事情节与电影台词,如《还星爷一部电影》《嘻哈西游至五指山》《唐伯虎点秋香》等。

引发“大话文化”狂欢

“大话”《大话西游》

周星驰喜剧电影对内地观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大话西游》引发了内地“大话文化”风潮。

“大话文化”的快感来源于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解读、再创作时,注入了流行思想、加入大量的流行词汇,从而让经典文本与接受者亦是消费者的当下生活产生相关性,引起大众共鸣。“大众文化的魅力不是表现在文本的质量上,而是存在于它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相关性上。”

“大话文化”时代,《大话西游》的价值不再指向电影文本的本质,“大话迷”不关心电影本身的美学价值,不探究电影意义的多元性,而更看重电影的使用价值、电影与他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他们更在乎电影可为其提供多种阅读消费方式的可能性。

自年开始,《大话西游》以星星之火,迅速在中国内地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

有人被电影中特有的港式“无厘头”剧情逗得哈哈大笑;有人爱上反叛不羁的至尊宝;有人为至尊宝与紫霞的爱情悲剧感到惋惜;有人从影片中看出了生活的无奈和人生的荒诞,从而陷入沉思;有人乐此不疲地把玩影片的经典台词;有人折服于影片奇特的想象力,并由此激发出强烈的创作和表达欲望……

《大话西游宝典》一书将《大话西游》的电影剧本、电影背后的人和事、周星驰的个人档案、网友分享在网上与影片相关的美文等集结起来,出版发行。

它为“大话迷”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这部电影里里外外的的细节和全景。通读全书,可以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内地高校涌现出一大批忠实的“大话迷”。

如《大话西游》清华奇缘版,讲述的是大学男生到课室帮同学占座位、在宿舍闲聊的日常趣事;“招聘应聘版”、“求职面试版”和“新人转正版”则体现了莘莘学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历程。特别是“招聘应聘版”极大地继承了电影的反讽风格,讲述了至尊宝这位应届毕业生应聘A公司职位的曲折过程。

“大话迷”不仅在网络上对电影进行狂欢式地盗取、戏拟,还将“大话”精神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他们穷尽毕生所能,极力推崇“大话”台词,几近走火入魔的癫狂状态。

“大话”经典文本

周星驰喜剧电影风靡全国后,内地青年惊讶地发现,原来还能以戏谑的态度、喜剧的方式解读和改编经典原著。一直以来,主流文化和权威专家几乎垄断了对传统经典的阐释权,他们认为,经典文化应该是严肃认真且发人深省的,经典艺术的表达形式应该是精准规范的;因为经典艺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们对待经典艺术的态度应该是虔诚恭敬的。

年,一个笔名叫“今何在”的青年深受《大话西游》启发,在网上发表了一部共二十章的连载小说《悟空传》。小说一经发表就受到网友热捧,被誉为“网络第一书”。

《悟空传》在保留经典文本《西游记》的师徒关系及取经故事的基础上,继承了《大话西游》颠覆权威、解构崇高、把爱情理想化的特色。小说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写

读取经故事,把到西天取得真经、普度众生的崇高理想降格为孙悟空等人护送唐僧西游只为了赎罪、积功德、重返天庭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小说虽然戏仿、颠覆了传统经典,消解了《西游记》崇高的神学模式,但其补充了原著中缺少的人性,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真挚的爱情和与之而来的成长羁绊。

《悟空传》以闹剧开场,以轻佻的文字对唐僧师徒等人作了一番笑谑的调侃。在调侃之后,唐僧没有了高僧的庄严,徒弟们还经常取笑师父,言语粗俗。师徒间、师兄弟间该有的尊卑礼仪都被消除了,剩下的是彼此间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在那插科打诨。

他们犹如身处狂欢广场,“人的行为、姿态、语言,从常规生活中左右着人一切的等级地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等都接近起来,结成一体。”

西天取经之路除了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还要承受生活单调枯燥的煎熬。师徒间的打闹玩笑都是出于无聊,无聊是他们西天取经路上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更接近生命的本真。

《悟空传》看似亵渎了经典,但小说在后面越来越真切沉痛地揭示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唐僧因为质疑如来佛法,转世来到人间寻求真理。他质疑佛祖、质疑信仰,认为信仰不足以拯救人类,但又无法取得真经,超越如来佛法。

《悟空传》狂欢式地给天界神仙进行了脱冕;但与此同时,为唐僧师徒等人的内在困境进行了加冕。作者“今何在”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写成了《悟空传》,孙悟空等人物群像就是世纪之交的中国青年的社会镜像。

他们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后,必须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曾经照耀他们的理想成了困扰他们生活的问题。孙悟空曾经也不服神仙管控一切,他聚集不受神仙控制的妖灵与天抵抗。他以为有些事可以靠力量来改变,直到抵抗大败后,他才发现,反抗不过是徒增痛苦。

于是,孙悟空接受玉帝的封赐,做了一名神仙。忘记齐天大圣是何物的孙悟空,自我放逐、与现实达成和解的孙悟空,跟《大话西游》的至尊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话文化”在国内高奏凯歌,“大话西游”已然无法承托“大话青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大话迷”从更多经典文本中寻求创作灵感。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革命经典《红色娘子军》《沙家浜》,还有大众耳熟能详的金庸武侠小说等,无一例外地成为他们盗猎、戏说的对象。其中引发社会轰动、多方争议的戏仿之作,无疑是有着出版界“周星驰”之称的林长治于年推出的《Q版语文》。

“大话青年”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最深有体会也最深恶痛绝的,当属对他们压迫最大的应试教育。

当年他们身在应试教育的体制深渊内,虽无法完全认同语文教学背后所代表的完美道德和伦理秩序的规训,但又无力反驳。当他们从应试体制中脱颖而出之时,便是他们戏仿教育权威的狂欢之日。

这种冒犯和“弑父”的快感,利用网络平台和“大话”语言来进行代际区隔、自我标识的自豪,拥有假象话语权的兴奋,标榜长大成人的喜悦,都让新世纪之初的青年流连于“大话文化”的游戏狂欢中而忘返。

《Q版语文》要颠覆的是经典文本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权威、规训权力和那些被时间与传统所固定的文本结构、意义与阐释符码。“大话青年”在给文化权威、道德规训、伦理秩序进行脱冕同时,也给自个的生活体验、话语表达权进行了加冕。

巴赫金认为加冕和脱冕是合二为一的,它们表达了“更新交替的不可避免,新旧交替的创造意义,说明任何制度和秩序,任何权势和地位都具有令人发笑的相对性”。

如果说“大话文化”还能在解构游戏中重构价值与意义,彰显“大话青年”对自由的向往、对民主平等的追求,那么“恶搞文化”更像是纯粹的低俗的解构游戏。

“大话文化”的极端发展便是恶搞文化,前者是对经典文本游戏式地模拟,后者却是对经典文本进行模仿式地嘲弄。恶搞文化是为了解构而解构,享受颠覆一切带来的快感。它否定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但并不建立另一种意义和价值,进而解构了意义和价值本身。

影响网络喜剧大电影的创作

网络大电影是指“不在影院上线的,以网络为终端播放目的地,即专门在互联网进行传播或专门为网络传播而制作的,时长在60分钟以上的电影”。这是爱奇艺总裁在年网络大电影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的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和标准。

与传统院线电影相比,网络大电影具有准入门槛低、资金投入少、制作周期短的特点。

网络大电影的收益主要依靠影片在各大网络视频播放平台上的点击量和观看量来实现,其受众就是广大网民,因此电影制作需要契合网络传播和网民爱好的需求,运用网络语言,融入时代流行元素,使影片具有网络娱乐性和互动性。

效仿周氏影片的故事题材与人物形象

网络大电影最受欢迎的三种类型分别是悬疑、恐怖和喜剧,其中有不少网络喜剧大电影(以下简称“网络喜剧片”)在故事题材和人物形象设计上,都效仿了周氏经典影片。它们大多直接盗用周氏影片的经典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故事新编。

《嘻哈西游之五指山》故事散乱,先是讲述了至尊宝和紫霞被山贼劫持到猪八戒和沙僧开的一家黑客栈中。至尊宝在与对手对峙间,轻而易举地拔取了紫霞的紫青宝剑,被紫霞认定为自己的真命天子。

正当两人情投意合之际,紫霞意外地被月光宝盒带到另一个时空,消失了。然后,至尊宝提出要与猪八戒、沙僧两人成立斧头帮,称霸五指山。至尊宝因在比武环节中胜出,赢得了斧头帮帮主地位。

后来,菩提老祖在睡梦中不小心透露了天机——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春三十娘和白晶晶得知此秘密,先后来到五指山,寄宿于斧头帮的黑客栈,等待大唐高僧的到来。终于,她们在斧头帮的客栈里遇到了唐僧,意图杀害他。至尊宝、猪八戒和沙僧因对唐僧心生恻隐之心而奋力救护他。

为此至尊宝被白晶晶刺杀身亡,但没多久,他竟神奇般地死而复生并化身为孙悟空。成为孙悟空后的至尊宝威力无边,成功解救了唐僧。最后,经过菩提老祖的点化,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决定护送唐僧西天取经。

网络喜剧片《超级整蛊霸王》则效仿了周氏《整蛊专家》的故事题材,两部影片都展现了整蛊高手之间为了各自目的,利用各色各样的“无厘头”武器整蛊他人,让对方狼狈不堪,电影故事像游戏比拼般刺激好玩。

虽然这些网络喜剧片有的效仿周氏影片的故事题材与人物形象,有的找个与周星驰有几分形似的男演员来模仿周氏表演风格,有的找周氏经典影片的御用配角来饰演绿叶角色,所有一切只为了唤醒观众对周星驰的文化记忆。

但它们只习得了周氏喜剧片的表层,却没有深得其精髓。周氏喜剧片不只有肆意的游戏娱乐,其狂欢表层更是蕴含着深刻的双重性。周氏影片的狂欢“既是欢乐的、兴奋的,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否定又肯定,既埋葬又再生。”

周氏喜剧片虽嘲讽崇高伟大的英雄,但高扬小人物的真善美;它虽颠覆居高临下的经典权威,但回归优良的传统美德;它解构僵化的陈规陋习,但重构正面的价值观念。周星驰电影借游戏狂欢的外壳,肆意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实质潜藏着创作者对现实尖锐的批评。

而大多网络喜剧片只有一味的游戏玩乐,缺少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既无对社会的体察与批判,也无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与描摹,有的只是无底线的解构、颠覆与恶搞”,陷入了虚无深渊。

“每一代人都以上一代敌对文化的既有成就作为自己的起跑线”,但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当否定一切成了常态、戏谑调侃成了唯一方式、游戏狂欢成了最终目的,那么喜剧电影便失去了寓庄于谐的喜剧精神,成了纯粹感官刺激的烂片,沦为了浮躁、供人享乐的工具。

戏仿周氏影片的故事情节与电影台词

内地部分网络喜剧片不仅效仿了周氏经典的故事题材与人物形象,还戏仿、拼贴了其故事情节与电影台词。网络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讲述了黄伯虎从小就很爱看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

一天,他与两位好朋友通过时光穿梭机穿越到了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故事背景里。黄伯虎取代了唐伯虎的角色,他在华府追忆周氏原版的电影情节,并与秋香产生了感情。这部喜剧片戏仿了周星驰原版中,唐伯虎与宁王手下对穿祥进行文斗的情节

互联网时代,周星驰喜剧片是灵感也是镣铐。当大众早已看惯了周氏“无厘头”喜剧电影时,那么周氏“无厘头”之于观众已逐渐去魅。审美距离一旦销蚀,欣赏回味也没了余地。内地网络喜剧大电影如若再盲目模仿周氏的“无厘头”创作,直接拼贴其电

观众对“无厘头”的情节无法用正常的理性和逻辑来解释,从而瞬间移除了理性规范对自身的心理钳制。于是,“理性规范触礁之后所积聚的心理能量便陡转直下,自然而然地通过笑释放出来。”

周星驰电影的戏仿对象大多是中国经典文学和好莱坞大片,影片运用俗化和丑化的方式对其进行改写。由此,电影仿本与经典权威的源本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突破观众的常规认知,构成喜剧性的审美张力。

然而,当下周星驰喜剧电影成了内地网络喜剧片的戏仿对象,仿本与源本之间无法形成巨大反差,并不能营造出人意料的喜剧性效果。因此,学习周星驰喜剧电影风格,需要深入研究其“无厘头”的形式和喜剧性的来源,并将其化为己用。

结语

在内地“周星驰热”的鼎盛时期,青年受其电影戏谑权威、重写经典的创意启发,掀起了“大话文化”风潮。他们以个人日常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来重读、重写经典名著,满足了自身表达欲望和娱乐狂欢的需求。如今,“周星驰热”已然消退,但周星驰喜剧片的影响力还一直延续着。

但是学习周星驰喜剧电影风格,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其“无厘头”的形式和喜剧性的来源,将其化为己用;更要学习其喜剧精神,在揶揄戏仿的包裹下,蕴含着对平民的关怀和对现实社会的洞察。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悲剧比喜剧高尚,认为喜剧无思想、无深度,但喜剧只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正如巴赫金所说,“许多不能见之于严肃形式的东西,可以通过笑的形式出现。”喜剧创作者应该深入地体察生活,以追求游戏平等的娱乐精神审视人生、反思人性、揭露丑恶、照亮黑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